(以下内容从万联证券《策略跟踪报告:地方两会召开,明确发展目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多地召开两会,明确今年工作重点。截至2月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召开了地方两会,公布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明确各地产业发展思路及年度工作重点。多个主要经济大省明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力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全国各地两会顺利召开,通过对各地两会报告内容的梳理发现,全方位扩大内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成为年度热点。
多地强调全方位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在2024年实施的“两新”政策基础上,多地表示将持续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大补贴政策覆盖范围。同时,在服务消费、夜间经济、首发经济等领域,多地要求扩容提质,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
从披露的社零增长目标看,多地调降2025年社零总额增长目标,但在释放消费潜能上,各地精准发力。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扩大消费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1)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全国共有28个省份提出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25个省市提出要大力发展首发经济,24个省市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3)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21个省市提出扩大服务消费,主要集中于文旅、养老、托育、服务等方面。17个省市强调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场景新业态发展,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两重”项目建设提速。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多地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一方面,强化“硬投资”。提及积极争取并用足用好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另一方面,搞好“软建设”,加大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力度,通过硬投资解决一批行业发展难题、理顺工作机制,完善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
从全国各地两会工作报告来看,多个地区强调结合国家“两重”建设和“十五五”规划编制,扩大投资收益。多数省市重大投资项目以交通、水利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新型基础设施聚焦于5G技术、智能算力等。部分地区强调对重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投资的投资计划。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的地方两会中,多地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突出位置。要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新动能。多地要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在巩固战略性产业优势,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各地根据已有产业基础,结合发展目标进行部署。
2025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支持产业发展的新政策。各地结合地方实际与区域优势,谋划产业布局侧重点。多数地市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核心产业发展目标。一方面,多数省份均提及更大力度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另一方面,多数省份要求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此外,多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侧重于生产性服务业。强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
投资建议:从2025年地方两会的发展目标看,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是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结合2024年末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全方位扩大内需成为首要任务。宏观调控基调更为积极。今年地方两会中,多地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和特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在政策支持下,预期企业盈利预期将改善,市场信心有望增强。建议把握“新质生产力”及“两新两重”的投资主线进行配置,关注各地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路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寻找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创新取得突破、需求预期扩张的细分领域。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表现不及预期;政策成效不及预期;重大项目建设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