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11-27 03:32:22
(原标题:港股IPO版图裂变 沪粤苏浙四地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武汉、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加大辖内企业上市培育力度,以及港股对特专科技、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持续倾斜,未来内地赴港IPO地图有望呈现“核心引领、多点开花”的态势。
2025年的港股市场正迎来久违的“IPO盛宴”。截至11月26日,港交所以2582.75亿港元的IPO募资额稳居全球交易所榜首,同比增幅超257%。而在89家新上市公司中,地域分布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四地贡献了超半数的港股上市企业,成为港股IPO的核心策源地。
这幅清晰的港股IPO地图背后,是政策扶持、产业积淀与资本嗅觉的三重共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何将本地产业特色与港股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将成为培育下一批上市企业的关键命题。
四省市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从省份维度看,2025年港股IPO的“第一梯队”界限清晰。上海以14家上市企业的数量独占鳌头,广东以12家紧随其后,江苏与浙江则各有11家企业登陆港股,四省市合计贡献48家,占今年港股上市企业总数的53.93%,占据半壁江山。
上述四省市均是当前国内的经济强省强市,也是市场活力和创新投入靠前的省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2000亿元的省(直辖市)有6个,分别为广东(5099.6亿元)、江苏(4597.5亿元)、北京(3278.4亿元)、浙江(2901.4亿元)、山东(2597.3亿元)、上海(2343.7亿元)。
在第二梯队,北京以9家的数量领衔,福建和香港各有6家,其余省份则多为1—2家的零星分布,还有数个省份则是“颗粒无收”。
若将视角聚焦至城市层面,赴港IPO企业所在区域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主要集中在几个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具体来看,上海以14家的数量继续高居榜首,其次分别是北京9家、深圳7家、香港6家、杭州5家、苏州4家、广州3家、厦门3家,其余城市的上市数量则多是在1到2家。
从上述城市的上市企业分布来看,上海这座城市的上市企业呈现“全赛道覆盖”特征——既包含博泰车联、禾赛、博雷顿等汽车产业链企业,也有沪上阿姨、布鲁可这样的新消费标杆,还有映恩生物、劲方医药这类的生物医药企业,还有剑桥科技这类的光通信企业。
三四线靠巨头榜上有名
从2025年港股IPO的区域分布来看,沪粤苏浙及核心城市的领跑格局已然成型,但新的变化也在酝酿。
比如从募资规模来看,虽然有一些二三线乃至四线城市的港股IPO数量仅有1到2家,数量虽然不足,但这些均是当地的支柱企业且在全球都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因此其募资规模往往超越上市数量居前的一些一线城市。
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即是宁德时代所在的福建省宁德市,该市今年虽只有宁德时代一家公司在港IPO,但因为宁德时代募资规模达到约410亿港元,也是截至目前全球最大IPO,这也直接让宁德市成为港股IPO募资最大的城市。相比之下,虽然上海的港股上市数量最多,但14家企业IPO的总体募资规模也只有200多亿港元,仅约宁德市的一半左右。
事实上,类似宁德市的案例并不少。连云港市只有一家恒瑞医药在港上市,其募资规模达到113亿港元;绍兴市则是有三花智控在港上市,其募资规模达到107亿港元;芜湖市有奇瑞汽车在港上市,其募资规模达到104亿港元;浏阳市则是有蓝思科技上市,其募资规模达到54亿港元;内蒙古的霍林郭勒市则是有创新实业在港上市,其募资规模同样是达到54亿港元。
从上述现象中不难发现,虽然一线城市依靠巨大的经济规模培育了一大批赴港上市企业,但对于一些三四线小城而言,也并非没有突破机会,其本地独具特色的龙头企业依然能在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
地域特色产业批量上市
在今年的港股IPO市场,生物医药类企业是极为特殊的一个,它们绝大部分均是通过港交所在2018年推出的18A章(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而实现上市的。同时,这些生物医药类企业的整体上市首日表现也是最优的,不少个股均出现了100%以上的涨幅。
在地图分布上,这些生物医药类企业也出现了地域化的特征。今年港股共有19家生物医药类企业上市,在这些企业中,几乎绝大部分均来自上海、江苏以及浙江的长三角一带。具体来看,江苏有7家、浙江有4家、上海2家,合计达到13家之多。
而生物医药企业批量赴港“开花”的背后,正是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数据显示,当前长三角地区已贡献全国30%的生物医药产值、30%的药品销售额及70%的国产1类新药产出,生物医药产值破万亿。
类似长三角地区这种地域产业的特征,其实在其他地区也有发生。比如在港交所此前发布18C章(特专科技企业上市)中,目前已有6家公司通过18C章上市,其中有3家在广深地区,分别是深圳的晶泰控股和越疆以及近期刚刚上市的广州的文远知行。
因此,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武汉、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加大辖内企业上市培育力度,以及港股对特专科技、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持续倾斜,未来内地赴港IPO地图有望呈现“核心引领、多点开花”的态势。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何将本地产业特色与港股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将成为培育下一批上市企业的关键命题。
(注:2025年至今有89家公司在港上市,其中3家公司注册以及办公地均在海外,因此予以剔除;统计注册在海外的公司时,其所属省份及城市以其办公或总部所在地为准。)
证券时报
2025-11-27
证券时报
2025-11-27
证券时报
2025-11-27
证券时报
2025-11-27
证券时报
2025-11-27
证券时报
2025-11-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