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云业务狂飙难掩短期盈利“承压” 阿里巴巴“AI投入期”的阵痛

来源:观点

2025-11-27 01:05:00

(原标题:云业务狂飙难掩短期盈利“承压” 阿里巴巴“AI投入期”的阵痛)

观点网 11月25日晚,阿里巴巴交出2026财年第二季度成绩单,总营收达2477.95亿元,同比增长5%,若剔除已剥离业务影响同口径增速升至15%。


受AI基础设施及即时零售业务的大额战略投入影响,期内,阿里巴巴经营利润同比大幅下降85%,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72%,盈利短期承压引发市场担忧。


受此影响,阿里巴巴港股11月26日低开低走,开盘价154港元,盘中一度探底153.4港元/股,截至收盘报154.8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下跌1.9%。


业绩表现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云智能集团增长迅猛。本季度阿里云收入达人民币398.24亿元(约55.9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创近三年新高。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第九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且在云外部商业化收入中的占比超20%。


业绩会上,阿里CEO吴泳铭透露,当前阿里云AI服务器上架节奏“严重跟不上客户订单增长”,在手积压订单仍在扩大,企业对AI训练、推理及终端应用的算力需求“全面渗透”——从产品研发到制造、再到用户使用环节,均带动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


据Omdia报告,上半年阿里云在中国AI云市场份额达35.8%,超过第二至第四名总和,NBA、万豪、中国银联、博世等国际头部企业近期均与阿里达成AI合作。


即时零售业务方面,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0%至人民币229.06亿元(约32.17亿美元),主要得益于2025年4月底推出的“淘宝闪购”订单量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自9月以来,履约物流效率提升、高客户留存率及客单价上升推动单位经济效益(UE)优化,10月每单亏损较7-8月减少一半;截至10月31日,约3500个天猫品牌将线下门店接入即时零售,天猫双11期间,相关品牌即时零售日均订单环比9月增长198%,并带动淘宝App月活跃消费者“快速增长”。


此外,电商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10%至人民币789.27亿元(约110.87亿美元),主要由“全站推广”渗透率提升及基础软件服务费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短期投入也导致利润端显著承压。本季度经营利润为人民币53.65亿元(约7.54亿美元),同比下降85%;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78%至人民币90.73亿元(约12.74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降53%至人民币206.12亿元(约28.95亿美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下降72%至人民币103.52亿元(约14.54亿美元)。


阿里CFO徐宏在会上解释,利润下滑主要因对即时零售、用户体验及科技的投入增加,尽管中国电商集团双位数收入增长、云业务持续扩张及多业务运营效率提升“部分抵消”了负面影响,但短期盈利能力仍将“有所波动”。


现金流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00.99亿元(约14.19亿美元),同比下降68%;自由现金流由去年同期净流入人民币137.35亿元转为净流出人民币218.40亿元(约30.68亿美元),主要因即时零售投入及云基础设施支出增加。截至9月30日,阿里现金及其他流动投资仍保持人民币5738.89亿元(约806.14亿美元)规模较充裕。


机构观察


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巴巴业绩会后,多数机构维持“买入”评级但下调目标价,整体呈现“长期看好、短期谨慎”的格局。


其中,高盛下调阿里电商EBITA预测与目标价。高盛在11月26日研报中维持“买入”评级,但将港股目标价从199港元降至192港元、美股目标价从205美元降至197美元,核心原因是“电商业务短期不确定性增加”。


该行指,投资者对管理层提及的“CMR增速将放缓”“中国电商EBITA因竞争加剧波动”反应负面——将2026至2028财年中国电商EBITA增长预测从2%、11%、9%下调至1%、5%、5%,2026财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同步下调11%。


不过,高盛对阿里云估值保持不变,强调其“中国最大云服务供应商”的地位,且AI相关资本开支同比增长80%“超出预期”,有助于强化AI驱动愿景,高盛预计阿里云在12月、明年3月季度增速将达38%、37%。


摩根大通同样维持“买入”评级,但将目标价从235港元降至225港元,对应2028财年市盈率16倍(较此前15倍略有上调)。


该行认为,阿里2026Q2已迎来“增长模式拐点”——从用户规模驱动转向效率与盈利导向,但短期仍受电商利润拖累:将2026、2027财年营收预测下调1%、2%,经调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2%、4%,主要因“全站推”与技术服务费的高基数影响。


不过,小摩对阿里两大业务保持乐观:一是云业务,仍供不应求,阿里管理层计划“三年资本开支超3800亿元”,预计未来季度增速维持30%-35%;二是即时零售,本季亏损较7-8月减半,预计2026财年亏损降至420亿元,下季亏损收窄至210亿元。


综合来看,机构对阿里的共识集中在AI+云的增长,均认可阿里云的增速、AI相关收入连续九季高增长的表现,以及全栈AI能力(从芯片到模型再到应用)的竞争壁垒;分歧则聚焦于“电商业务的短期阵痛时长”。乐观派(如小摩)认为即时零售亏损已见顶,下季投入收缩后电商EBITA将逐步修复;谨慎派(如高盛)则担忧竞争加剧与基数效应下,CMR增速放缓或持续至2027财年,导致阿里短期利润难以快速反弹。


与机构的理性分析不同,二级市场的股价则呈现出明显的盘中震荡,如过山车一般从乐观到谨慎快速切换。


11月25日美股盘前,阿里巴巴股价因“收入超预期+云业务高增长”冲高4%,但随着电话会议中管理层提及“电商CMR短期可能波动”“未来三年仍为投入期”,股价逐步回落,收盘下跌2%,单日振幅超6%。


次日港股开盘低开2.4%,盘中触及153.4港元低点,收盘跌1.9%。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