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26 20:39:28
(原标题:工信领域“巅峰赛”启幕,产才融合加速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冉黎黎 重庆报道 山城重庆,一场工信领域的“巅峰对决”蓄势待发。11月26日,第三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重庆开幕,来自30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6家央企408支队伍、834名选手经层层选拔进入决赛。
作为工信领域唯一的国家一类赛事活动,大赛赛项设置积极拓展新领域新场景,如智能工业机器人赛项深入融合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该赛项创新设立学生组创新场,主要考核参赛选手在真实工业场景中对人形机器人系统的调试能力。同时,赛项将人形机器人首次应用在工业场景,意在打破传统工业机器人“一机一用”的局限,实现单一人形机器人平台即可完成巡检、操作、搬运、分拣等多种工作,提升设备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
大赛也是将“专业”向“产业”传导的桥梁。前两届大赛广泛带动全国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中央企业选拔技术技能人才,累计产生获奖选手957名,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42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名。曾夺冠的选手已成为产才融合重要一环,开展企业培训、为企业输送人才。如今,新一届选手正为决赛做准备,期待将前沿技术带回课堂,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趋势的人才。
11月26日,第三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重庆开幕。(冉黎黎/图)
在山城重庆,834名选手齐聚西部科学城高新区科学会堂,为即将开始的决赛摩拳擦掌。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大二学生张传祺是834名选手中的一员,他即将参加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 (智能工业机器人领域)学生组创新场。
本届大赛紧扣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等产业发展趋势,选取典型应用场景设置赛项。张传祺所参与的赛项便是其中一个缩影。
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影响智能制造的重要力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机器人减速器、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倍、17.9%。
张传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参与赛项主要包括人形机器人复杂环境自主导航与避障、物体精确抓取与放置、货物箱重复稳定搬运、多类型零件识别分拣等多个技术难点。
据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已推动工业机器人在感知、大模型等核心领域迈上新台阶,特别是未来在柔性制造、高危环境作业等领域的应用空间将持续拓宽,将在多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
“该赛项考核参赛选手解决前述技术难点的能力,以最大程度发挥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核心应用潜能。”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赛项将人形机器人首次应用在工业场景,意在打破传统工业机器人“一机一用”的局限,实现单一人形机器人平台即可完成巡检、操作、搬运、分拣等多种工作,提升设备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
第三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决赛比赛场馆。(冉黎黎/图)
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郝志强指出,本届赛项设置积极拓展新领域新场景,如智能工业机器人赛项深入融合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按照场景化、图谱化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推动赛题内容与技术演进、政策导向同步,强化对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王振也表示,大赛从企业研发生产一线实际问题中提炼赛题、设计赛项,发掘优秀解决方案,并推广应用于有关生产场景,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总体上,大赛聚焦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芯片、工业大数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等6个重点领域,设置智能硬件装调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智能工业机器人领域)、混合集成电路装调工(RISC-V等架构芯片开发与系统应用领域)、数据库运行管理员(工业大数据领域)、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工业互联网运维员(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领域)赛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通过6个赛项聚力发挥产业带动优势,强化新技术、新技能引领作用,加速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大赛举办的重要原因之一。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的形势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提供支撑。”郝志强表示。
今年举办的大赛已是第三届,第一届大赛决赛于2022年8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彼时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集成电路EDA开发应用、工业大数据算法3个赛项。第二届大赛决赛于2023年11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举办,彼时设汽车芯片开发应用、工业大数据算法、5G+虚拟现实开发应用、工业互联网安全4个赛项。
大赛是锤炼实战能力的“练兵场”,也是发现人才的“试金石”、促进产才融合的“加速器”。曾经在决赛夺冠的厦门技师学院电子光电工程系集成电路技术应用专任教师王婷便已成为产才融合重要一环。
2022年,王婷组队参加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集成电路EDA开发应用赛项职工组比赛,一路过关斩将,取得国赛第一名。
对于当时的决赛,王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比赛时,前端要设计电路;设计完成后,要将设计好的内容制造出来,即制造芯片,由于制造的时间流程长,设备多且昂贵,所以制造环节以理论赛题的形式完成;芯片“制造”完成后,还需进行验证测试,检验芯片是否达到预期设定的功能和需求。
当时的比赛历时超6个小时,据王婷介绍,裁判会全程关注选手的表现,并在完赛后为从每个环节的每个细项进行打分。“比如在设计环节要先设计电路图,设计好后要跑仿真来看设计是否正确;跑完后要画版图并验证版图设计是否正确。”王婷表示,仅设计环节就包含很多流程,每个流程都有得分点和扣分点,由此来考察选手的专业能力。
夺冠成为王婷专业能力的一个有力证明。如今,王婷从2024年开始陆续开展企业培训16场,为当地集成电路企业输送高素质高质量技能人才。
王婷自然并非个例。据郝志强介绍,前两届大赛广泛带动全国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中央企业选拔技术技能人才,累计产生获奖选手957名,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42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名。
这样的“传导”仍在继续。重庆工贸技师学院教师欧汉福作为选手参与了第三届大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赛项(智能工业机器人领域),并正为决赛做准备。
欧汉福曾经是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职工,而近年来的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令他多次惊叹。“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老师,通过参与比赛我也接触到很多前沿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对于未来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是工信领域唯一的国家一类赛事活动,通过这次比赛,我可以把赛事的技术技能标准和规范等等带回学校课堂,用于教学,以培养更多的适应产业发展趋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智通财经
2025-11-2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6
智通财经
2025-11-2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6
财闻
2025-11-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