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AI投资狂潮的另一面:科技巨头们发债逐梦AI 资金却悄然撤离投资级公司债

来源:智通财经

2025-11-20 14:56:43

(原标题:AI投资狂潮的另一面:科技巨头们发债逐梦AI 资金却悄然撤离投资级公司债)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包括Meta、亚马逊以及甲骨文公司在内的美国科技巨头们的大举借贷发债狂潮以及私人信贷市场显露出的恐慌情绪与压力迹象,正在吓退向全球最高评级企业放贷的债券市场资金流,这一趋势可能会大幅推高融资成本进而大幅打击全球企业盈利,并为本就紧张不安的全球金融市场增添新的抛售压力。

投资者们在全球科技股面临抛售之际,可谓对于标普评级较高的那些投资级信用债罕见保持格外谨慎,虽然当前信用利差接近历史低位,但看空信号显现,私人信贷与AI投资泡沫相关市场风险,以及即将到来的美国经济数据发布洪流可能带来市场剧烈波动,也在影响信用债市场情绪。

一轮由市场对AI过度投资的担忧,以及对美国延迟公布诸多核心数据可能对货币政策意味着降息进程暂缓的疑虑所引发的跨市场抛售,已令全球股市基准——MSCI全球股票基准指数在本月下跌3%,并打击了从加密货币比特币到黄金、LME铜铝期货等全球各类核心资产。但仍为借款人们提供几十年来最低融资成本的投资级债券价格在今年多数时间基本上成功躲过一劫。

然而,合计管理逾10万亿美元客户资产的多家华尔街大型投资机构的资深交易员们却表示,他们对投资级(IG)债务的定价感到愈发担忧,或者说他们正在削减对顶级评级债券的风险配置敞口,其中一些机构已经清仓或开始像美银资深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那样聚焦于主动做空这一资产类别。

在摩根大通的掌舵者杰米·戴蒙(Jamie Dimon)上月警告全球信贷市场中将出现大量“蟑螂”之后,科技巨头们仍然在大规模举债,以此手段来为加速建设位于全球各地的大规模AI数据中心的“超级AI热潮”提供资金支撑。

“一些聚焦于另类资产的投资机构们通过采取限制基金赎回的举措,近期在价值3万亿美元的全球私人信贷市场中掀起了阵阵焦虑浪潮,而投资级债务的定价范围依然未能充分反映风险。”一些华尔街大型资金管理机构们表示。

“市场中充满恐惧氛围,人人都在寻找下一个会出事的地方,”总部位于费城的Brandywine Global的投资组合经理布莱恩·克洛斯(Brian Kloss)表示。该公司是华尔街大型投资机构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 Templeton)旗下重要信用债投资机构,管理着1.2万亿美元资产,并在信用债券市场整体上持谨慎立场。

克洛斯表示,下一个“大规模出事点”很可能就是那些高评级的投资级债务,这意味着他正在对现有的投资级别信用债持仓“获利了结”。

一项追踪美国顶级信用评级企业相对于政府借款成本的ICE-美银指数,目前仅比10月初触及的74个基点,意味着比27年来最低水平的利差高出足足10个基点。在该指标的海外市场,欧洲市场对应的所谓利差约为84,显著高于10月下旬75个基点的水平。

来自华尔街金融巨头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的全球宏观与战略资产配置主管萨尔曼·艾哈迈德(Salman Ahmed)持有针对投资级债务的空头头寸,原因是其定价过于昂贵,而经济意外下行或者更多信贷暴雷事件可能会带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利差大幅走阔”。

他补充表示,由于价格仍然存在较大的下跌空间,从对冲基金策略的“性价比”角度看,一旦持续性的经济衰退真正地到来,投资级信用对冲策略则将有可能提供最多“回报”。

美国高收益资本市场以及投资级企业债券基本上在美国政府基准利率基础上为借款所支付的额外溢价,反映出了当前市场对于经济增长前景以及债务需求的乐观定价情绪,还未定价市场恐慌与抛售因子。

美债之上的信用利差只比27年低点高了约10bp左右,换句话说:你为承担企业违约/信用风险拿到的“额外收益”非常有限,一旦经济或信用环境稍微变差,这点利差根本不够进行投资收益缓冲。

因此在AI借贷狂潮兴起、近期频繁暴雷的私人信贷市场陷入短暂恐慌,以及经济下行风险抬头的环境里,那些利差贴着历史低位、看起来最安全的高评级公司债,反而成了最可能被机构逢高减持、甚至大规模做空的那块资产。

反馈循环

信用利差是经济增长和股市表现的领先指标,主要因为融资成本会影响企业利润、股价以及核心业务扩张计划预期。

“这里存在一条反馈回路,”华尔街资产管理公司Ninety One多元资产收益主管约翰·斯托普福德(John Stopford)表示,并补充表示,过去几周他已经将旗下基金的信用敞口降至零。

他表示,如果在AI借贷热潮持续升温的同时,资金从大规模的私人信贷基金中流出,那么新发行债券的基准利率将变得更加昂贵。

“如果私人信贷的借款成本上升,而市场上又有大量新发行涌现,那么借款人就不得不付出更高代价,”他强调。“如果企业借钱的成本更高,它们赚到的钱就会少得多,进而戳破市场的虚假繁荣泡沫。”

上图所示的一整胀图表显示了私人信贷市场领军者Blue Owl相对于同业及标普BDC指数年初至今股价表现的对比情况。

Refinitiv统计数据显示,在9月和10月,聚焦AI训练/推理系统的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发行了规模高达750亿美元的投资级债务之后,为对冲科技公司甲骨文(Oracle)违约风险而购买的五年期信用违约掉期(CDS)的成本在一个月内竟然大幅上涨了44%,至87个基点,意味着在不少资深分析师们看来甲骨文未来为OpenAI打造大规模AI服务器集群可能难以摆脱利润率颓势,甚至有可能因疲软的财务基本面而陷入违约境地。

与此同时,由于其放贷标准正受到美国监管机构日益严格审查,一些富裕的投资者们已经开始远离私人性质的债务基金。

投资者们将美国数据延迟视为信用市场重大风险

来自道富投资管理公司(State Street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策略主管大卫·弗瑞(David Furey)表示,全球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目前仍然投资于公司信用债这一大类资产类别,但正“密切关注”美国经济疲软相关的任何迹象。他警告称,投资级信用债的定价对经济恶化“几乎没有预留缓冲空间”。

如上图所示,自9月以来,市场上较热门的信用违约掉期(CDS)交易价格已经至少实现翻倍。

来自欧洲最大规模资产管理公司Amundi的信用投资组合经理乔纳森·曼宁(Jonathan Manning)表示,他也在寻机小幅减持投资级信用债券,原因是其价格定价在当前AI泡沫的冲击下显得过高,同时担心延迟公布的美国数据(例如计划于周四公布的9月就业报告)会在迄今对抛售保持相对平静的信用债券市场中加剧抛售波动。

为逾9000亿美元资产提供咨询服务的罗素投资服务(Russell Investments)的客户们也正在对投资级信用债券转向更加谨慎的立场。

“问题并不在于这些信贷市场是他们最担心的大类资产类别,而在于这个资产类别已经变得非常昂贵,因此上涨空间其实已经所剩无几了,”来自罗素公司的固定收益与外汇解决方案全球主管Van Luu表示。

美银:2026年的“最佳交易”是可能将是做空云计算大厂们债券

据了解,有着“华尔街最准策略师”称号的美国银行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在其最新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进入2026年的“最佳交易”将是做空那些在AI领域投入巨资的“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商”(hyperscaler)的公司债券。他认为,由AI数据中心加速建设所引发的债务压力将成为这些科技巨头新的“阿喀琉斯之踵”。

Hartnett的观点基于一个核心判断:支撑AI热潮的宽松金融环境正迎来拐点。尽管过去12个月全球央行进行了167次降息,但预计未来一年降息次数将锐减至81次。这种流动性势头的减弱,意味着信贷利差的最低点已经过去,而这对于需要巨额融资的行业来说并非好消息。

尽管信贷市场的裂痕已经开始显现,Hartnett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股市的狂欢将立即结束。他预计,在包括“美联储看跌期权”、“特朗普看跌期权”在内的多重支撑下,资产配置者在进入2026年时仍将普遍持有股票多头头寸。

Hartnett为信用债市场的寻求做空的投资者们划定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明年5月15日。这一天是新任美联储主席获得任命的时间。他判断,在此之前,全球金融市场不太可能出现由银行股或信贷利差引发的重大“风险规避”信号,届时美国经济通过包括“大而美”在内的一系列刺激性的促增长政策,美国经济可能重返增长,但是通胀指标与美债收益率也将反弹至施压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换言之,做多股票市场的交易在明年5月前似乎依然安全。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