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21专访|钧天航宇创始人常正勇:把卫星成本降到⅒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8 20:34:30

(原标题:21专访|钧天航宇创始人常正勇:把卫星成本降到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雷若馨 深圳报道

从航天五院走出,创业四年,钧天航宇创始人常正勇带领团队推动卫星设计走向“一体化”。

他的目标是,将卫星成本降至目前的十分之一。

钧天航宇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低轨卫星研发制造的商业航天企业。公司产品线涵盖光学遥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手机直连通信卫星及在轨服务卫星等。其核心团队包括原“天宫”空间实验室、空间站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在内的多位“硬核”成员。

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常正勇畅谈商业航天的技术变革、商业模式创新。他认为,当前的商业航天已经进入以创新突破为主旋律的2.0时代。商业卫星领域需要改变产品设计结构、打通产业链条、积极争取政策与资本支持。

常正勇透露,钧天航宇目前已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预计明年迎来营收爆发期,并计划启动上市辅导。

(钧天航宇创始人常正勇,受访者供图)

从央企到创业:推动卫星设计“一体化”降本

“成立这家公司,一方面是情怀,另外也是一种使命感驱动。”常正勇对21记者表示。

他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工作了20余年,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看到了商业航天的巨大潜力与传统卫星研制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卫星设计采用‘总体+分系统+单机’的结构,把卫星分解成若干个分系统交给相应的单位来做。核心分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机电热小系统,重量、体积、功耗等指标难以优化,因此成本较高。”常正勇说,钧天航宇主要通过一体化、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的卫星构造方式,大幅降低卫星成本,提升卫星的性价比。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复杂系统一体化设计已成为发展趋势。”他举例道,“我们用的笔记本电脑,里面其实就是一块主板再加几个功能模块,配合的鼠标、投屏器都是通过笔记本电脑的CPU统一进行运算和管理,所以都可以做得非常小。”

马斯克的星链,目前也基本是通过一体化设计大幅缩小卫星体积。从制造成本上,一体化设计减少了所需的硬件数量及工艺程序。从发射成本上,更轻的卫星在以公斤为单位的火箭运载价格中具有显著优势。 

不过,传统部门分工的卫星研制方式延续多年,想要改变并非易事。2015年,国家明确将“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纳入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此后,国内首批商业航天公司陆续成立。

“事实上,我是这个规划的参与者与组织者之一,对这个规划比较了解,通过几年时间的思考,觉得是时候出来做一家商业卫星公司了。”常正勇坦言。

这一决定的核心目标其实就一个——降低卫星成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钧天航宇在去年完成了星载计算机系统、综合信息系统、在轨实时处理系统等一体化核心产品的技术验证。在近日深圳举办的高交会上,钧天航宇展出的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通过一体化设计,实现减重20%-30%。

“我们的目标是将卫星成本降到目前的1/10。”常正勇说。

商业航天2.0:从技术搬运到模式创新

在常正勇看来,商业航天已经步入新阶段,创新与突破则是这一阶段的主旋律。

 “早期商业航天公司大多是把体制内的技术‘搬出来’做产品,可以称之为1.0阶段。而现在,我们进入了2.0阶段——必须从技术上创新,提升性价比,并在商业模式上实现突破。”

技术方面,作为商业航天的两大关键领域——商业火箭和商业卫星,均进入了快速迭代升级的阶段。前者的可复用技术正在推进,蓝箭航天、星河动力、星际荣耀等多家民营火箭企业的相关型号首飞在即。后者在银河航天、时空道宇、魔方卫星、钧天航宇等多家民营卫星公司的共同推动下步入一体化设计、批量化生产阶段。

商业模式方面,传统卫星研制与运营、应用环节脱节,导致“层层审批、应用困难”。常正勇认为,要想实现商业模式闭环及应用开拓,必须打通“卫星研制—发射—运营—应用—客户”的全链条。

因此,除了卫星研制外,钧天航宇也搭建了自主的卫星共享综合应用平台。常正勇表示,“希望打造一个卫星界的‘淘宝’,下游服务商可以在我们的平台上开设‘应用商店’,共享卫星资源,提升应用推广的性价比。”而一旦性价比提升,将会使许多出于成本考量难以成立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能。

此外,常正勇认为,对于未来的商业卫星市场发展,政策支持也格外重要。他表示,尤其是在卫星出口方面,希望有更多明晰的政策出台。“因为没有明确的政策,我们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我们的卫星出口还是有很大阻力。” 

计划明年启动上市辅导

在资本市场方面,商业航天经历了从波峰到波谷,再回归理性发展的过程。

常正勇创业初期,正好赶上商业航天发展的波谷期,融资环境相对比较困难。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忆道:“当时有投资方就问我,现在商业卫星制造这一块都已经是一片红海了,你为什么还要来做这个事情呢?”

常正勇引用了狄更斯《双城记》里面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他表示,“你看到什么就能拥有什么。我看到的是商业航天领域发展才刚刚开始,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整个产业会逐步走上正轨,我相信它的前景。”

几年过去,常正勇的话得到了印证。目前,“航天强国建设”已经被提升至战略高度,商业航天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6月,证监会重启第五套标准,并明确将商业航天纳入“尚未盈利但具有核心技术和行业前景”的绿色通道。这意味着,资本市场为一批处于研发投入期、尚未盈利的航天公司打开了融资窗口。随后,大批商业火箭、商业卫星公司冲刺上市。

钧天航宇成立虽晚,但其成长却十分迅速。通常商业卫星企业会发射数颗实验卫星用于验证,而钧天航宇的首发星便是客户订单。常正勇透露,该卫星交付后已经稳定运行一年半,且目前公司订单稳步增长,预计明年将迎来营收爆发期。“我们希望在后年实现盈亏平衡,并在明年启动上市辅导。”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