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7 21:06:28
(原标题:心动中国资产!四季度外资调研超千次,股票持仓升至1.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
随着新经济动能加速积聚,外资机构不断加仓中国资产。
据瑞银投资银行最新统计,2025年三季度,外国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增持中国股票。投资范围不同的基金(全球/新兴市场/亚洲)均小幅提高中国仓位。全球前40大投资机构的中国股票持仓也升至1.1%,为2023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加仓方向上,国际投资者增持最多的行业包括医疗保健、保险、能源和材料以及互联网。
今年四季度以来,外资机构依旧对A股上市公司保持密切关注。据Wind统计,10月1日—11月14日,外资机构调研A股上市公司的总次数接近1300次。其中,高盛(亚洲)证券有限公司、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的调研次数排名靠前,分别为44次、30次、23次。
在外资机构看来,A股市场中长期表现的核心逻辑根植于中国制造优势,随着政策对部分产业“内卷式”竞争的调控,中国制造优势最终能够在盈利能力上得以体现。
(资料图)
今年三季度,部分外资机构对包括A股、港股在内的中国资产展现出浓厚兴趣。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近日发表中国股票策略称,2025年三季度,外国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增持中国股票,本季度低配比例从-1.6%升至-1.3%。与上季度不同,投资范围不同的基金(全球/新兴市场/亚洲)均小幅提高中国仓位。全球前40大投资机构的中国股票持仓也升至1.1%,为2023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仍低于2020年约2%的峰值。
“我们跟踪约800只将中国股票纳入其基准的主动型外国基金,它们共持有2700亿美元的中国股票。总体而言,2025年三季度这些基金将其中国低配比例减少30个基点至-1.3%,这是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最轻的低配水平。”王宗豪分析。
按行业分,国际投资者增持最多的行业包括医疗保健、保险、能源和材料以及互联网,减持了汽车和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以来,南向和北向资金趋势呈现一定分化。
王宗豪指出,从沪深港通的角度看,南向资金流入仍高达560亿美元,与2025年一季度创纪录的水平持平,所有行业均录得净流入。可选消费品成为买入最多的行业。并且,南向投资者在三季度还买入金融、医疗保健和IT,这一趋势总体保持到四季度,金融和可选消费品仍是买入最多的行业,而能源、材料和通信服务的资金流入也增多。然而,10月以来,医疗保健行业出现资金流出。北向投资者则减持金融、必需消费品和公用事业,IT是唯一录得净流入的行业。
若与今年二季度对比,主动型外国机构投资者有选择地买入成长、高beta行业(医疗保健、保险、互联网、消费)和“反内卷”受益者(能源和材料、可再生能源),但卖出汽车和科技,整体上逆转了上季度的模式。
事实上,在A股市场,从QFII的动向也能窥探外资的态度。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法国巴黎银行、摩根大通证券、摩根士丹利、阿布达比投资局、摩根士丹利、瑞士联合集团等多家知名外资机构均加仓了A股股票。增持方向上,QFII重点加仓了银行、电气设备、化工、软件服务等行业的个股。
另外,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亦获得外资机构增持。例如,刚刚披露完毕的美股持仓报告(13F文件)显示,今年三季度,知名对冲基金TT国际资产管理公司(TT International Asset Management)、美国大型对冲基金沃尔弗林资产管理公司(Wolverine Asset Management)、花旗集团均增持了阿里巴巴。此外,中概股拼多多、百度也分别获得多家外资机构的加仓。
四季度以来,外资机构依旧对A股市场保持密切关注。
据Wind统计,10月1日—11月14日,外资机构调研A股上市公司的总次数达到1288次。其中,高盛(亚洲)证券有限公司、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的调研次数排名靠前,分别为44次、30次、23次。
从被调研的对象看,华明装备、奥普特、联影医疗、汉钟精机、奥比中光-UW、汇川技术分别获得92家、82家、71家、45家、44家、43家外资机构调研,为最受欢迎的6家上市公司。其中,华明装备、汇川技术均来自电气部件与设备行业,奥普特、奥比中光-UW均为电子设备和仪器行业的个股。联影医疗、汉钟精机则分别来自医疗保健设备、工业机械行业。
具体到投资方向上,外资机构比较看好AI、工程机械、有色金属、中国制造优势等领域的机会。
在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杜猛看来,A股市场整体估值仍然合理甚至处于相对低估,国际投资者和国内居民部门对中国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也还在相对低位,这意味着随着政策的作用产生和经济的触底复苏,市场仍有较大的修复空间。
“行业上,我们依然关注AI所带来的变革性机会,我们会持续跟踪,力争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此外,在工程机械、化工、动力电池、有色金属的等行业,我们都看到了许多机会,甚至部分传统行业也在酝酿机会。”杜猛表示。
摩根士丹利基金指出,近期海外市场波动较大,主导因素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随着几个联储委员的鹰派言论及部分宏观数据的缺失,投资者对美联储在12月降息的预期持续下降;同时,有关AI泡沫论的声音增多,科技股回落。
该机构认为,海外因素对中国资产的影响较以往弱化,原因是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扭转对中国长期经济的悲观看法,转而认识到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体现出了的制造业的韧性及优势,因此,A股市场中长期表现的核心逻辑就是中国制造优势,随着政策对部分产业“内卷式”竞争的限制,中国制造优势最终能够在盈利能力上得以体现。
此外,基于最新政策导向与产业趋势,富达基金基金经理张笑牧重申了对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及创新型大消费赛道的看好,并对“十五五”期间中国社会经济的创新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展望后市,外资流入中国资产的趋势能否延续?
招商证券策略研究团队预计,12月美联储降息延续,并将于12月结束缩表,缓解流动性压力。海外资金有望进一步流入港股。
同时,中金公司研究团队指出,在国际货币秩序重构背景下,A股在全球资金再平衡中的吸引力正在增强。考虑到当前外资持股占A股流通市值仍然偏低,该团队认为未来增配空间仍然广阔,随着内外资金流入与市场赚钱效应形成正反馈,或将进一步巩固流动性对市场的支撑作用。
观点
2025-11-1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7
智通财经
2025-11-1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7
财闻
2025-11-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