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牛刀财经
2025-11-10 22:44:13
(原标题:6350亿蚂蚁战略变阵:韩歆毅打出医疗关键牌)
作者丨武甄
出品丨牛刀商业评论
韩歆毅的医疗野心,才刚刚起步。
2025年11月,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借全员信释放信号:
估值6350亿的巨头迎来“战略变阵”,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升级为独立健康事业群,与支付宝、数字支付等共同构成五大核心板块。
这是他接任蚂蚁集团CEO八个月以来,最关键的架构调整,也标志着蚂蚁将医疗健康从“业务分支”提升至“战略支柱”高度。
在“AIFirst”战略指引下,韩歆毅的这步棋,不仅是蚂蚁自身业务重心的转移,更试图在互联网医疗“流量内卷”的困局中,用“AI+医疗+支付”的协同模式打开新空间。
当行业还在纠结线上问诊、医药电商的存量竞争时,蚂蚁的入局,或许正在重塑数字医疗的价值逻辑。
01 从“事业部”到“事业群”:韩歆毅的战略深意
将医疗健康业务独立升级为事业群,绝非简单的组织架构调整,而是韩歆毅对蚂蚁战略布局的一次关键落子。
回溯其接任后的动作:2024年拆分数字政企事业部、成立医疗业务部门,2025年推出AI健康应用AQ、全资收购好大夫在线,再到如今健康事业群独立,一系列操作形成清晰的“递进逻辑”,从业务拆分到资源整合,从技术探索到生态搭建,最终将医疗健康塑造成与金融业务并行的核心增长极。
这种调整的底层逻辑,源于韩歆毅对“AI时代产业机遇”的判断。在他看来,AI对产业的赋能需满足“数字化基础好、产业规模大”两大条件,而医疗健康恰好契合。
要知道,蚂蚁布局医疗11年,已积累近9亿用户、连接全国超5000家医院,医保商保支付服务覆盖超80%的参保人群,这些“数字化基建”为AI落地提供了场景支撑;同时,中国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超13万亿元,且存在“优质医疗资源不均、就医效率低”等痛点,AI的介入能快速创造价值。
韩歆毅曾公开强调“大模型要从拼参数走向拼应用”,而健康事业群的独立,正是为了让医疗AI应用摆脱传统业务KPI束缚,实现更灵活的创新与落地。
从组织架构看,健康事业群直接向韩歆毅汇报,足见其战略优先级。
原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俊杰掌舵新事业群,这位2014年加入蚂蚁的“老兵”,亲历了支付宝医疗挂号、电子医保码等核心业务的落地,既懂医疗行业规律,又熟悉蚂蚁生态玩法,其任职为业务衔接提供了保障。
更关键的是,独立事业群可整合蚂蚁的支付、AI、数据能力。比如将医保商保支付与AI问诊结合,实现“就医-诊断-支付-理赔”全流程闭环,这种跨板块协同能力,是纯互联网医疗企业难以企及的,也是韩歆毅眼中蚂蚁医疗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02 AI医疗的“蚂蚁打法”:从工具到生态的突破
韩歆毅推动健康事业群升级,并非盲目跟风医疗赛道,而是试图用“蚂蚁式打法”破解行业痛点。
当前互联网医疗行业陷入“流量困境”:多数平台聚焦线上问诊、医药电商,同质化竞争严重,且难以触及医疗核心环节(如诊断、治疗)。
而蚂蚁的切入点,是“以AI为纽带,连接医疗全链条参与者”:患者、医生、医院、医保商保机构,构建差异化生态。
AQ的快速崛起,印证了这一打法的有效性。
作为蚂蚁AI医疗的核心产品,AQ自2025年6月推出独立App后,月活迅速突破千万,成为国内首个月活超千万的行业AI专业级应用。
其核心优势在于“场景深度融合”:不仅能提供健康科普、报告解读等基础服务,还能连接全国百万医生、200个名医AI分身,甚至实现“AI初诊-匹配专科医生-线下就诊预约-医保商保一键支付”的全流程服务。
这种“AI+实体医疗资源”的模式,避免了纯AI工具“纸上谈兵”的短板:比如用户上传体检报告后,AQ不仅能解读数据,还能根据结果推荐合适的医院科室及医生,甚至协助预约挂号,解决了“AI诊断后无后续服务”的行业难题。
医疗大模型的技术突破,为蚂蚁奠定了竞争基础。蚂蚁医疗大模型在HealthBench、MedBench等权威评测中表现领先,尤其在医学视觉、报告解析领域刷新行业基准。
但韩歆毅并未将技术作为“噱头”,而是强调“落地价值”:比如为基层医生提供AI辅助诊断工具,提升偏远地区医疗水平;为医院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优化就诊流程(如AI预问诊、智能分诊)。
这种“技术下沉”思路,既契合国家医疗改革方向,也为蚂蚁医疗业务打开了B端市场空间。
截至2025年三季度,蚂蚁已与全国30个省份的医保部门合作,提供AI医保结算服务,覆盖超5亿参保人,这种ToB端的深度合作,成为其区别于其他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关键。
收购好大夫在线的整合效应,也在逐步释放。
作为“互联网医疗鼻祖”,好大夫在线拥有超20万实名认证医生资源、累计超3亿条患者问诊数据,这些资源与蚂蚁的AI、支付能力结合,形成“1+1>2”的协同:
好大夫的医生资源丰富了AQ的服务生态,蚂蚁的支付能力则解决了在线诊疗的费用结算问题,双方共同推出的“AI分诊+名医会诊”服务,上线3个月已服务超200万患者。
这种“技术+资源+生态”的组合,正是韩歆毅希望打造的医疗业务护城河。
03 机遇与挑战:6350亿估值下的医疗野心
健康事业群的升级,为蚂蚁估值增添了新的想象空间。
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蚂蚁当前估值6350亿元,而医疗健康作为高增长赛道,若能实现规模化盈利,有望进一步推升估值。
从资本市场反馈看,“AI+医疗”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投资方向之一,腾讯、百度等科技巨头均在布局,但蚂蚁凭借“支付+医疗+AI”的独特生态,具备差异化优势。
比如医保商保支付服务已成为其医疗业务的“流量入口”,用户在使用医保支付时,自然会接触到AQ的健康服务,这种“场景自带流量”的模式,降低了获客成本,也提升了用户粘性。
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首先是行业监管风险,医疗健康涉及用户隐私、生命安全,监管政策较为严格,AI诊断、在线诊疗等业务需面临多部门审批,若政策调整,可能影响业务推进节奏。
其次是盈利模式的探索,当前蚂蚁医疗业务仍以B端服务(如医保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为主,C端盈利尚未形成规模,而B端业务受政府预算、合作周期影响较大,收入稳定性有待检验。
此外,行业竞争加剧,腾讯依托微信生态推出“AI健康助手”,百度则聚焦医疗大模型技术输出,蚂蚁需在“生态优势”与“技术创新”之间持续平衡,才能保持领先。
从韩歆毅的战略规划看,蚂蚁医疗业务的下一步重点的是“深化协同”:
在C端,进一步完善AQ的服务场景,比如加入慢病管理、健康保险推荐等功能;在B端,扩大与医保商保机构的合作,推动“医保+商保”一站式结算全国落地;
在技术端,持续迭代医疗大模型,提升AI诊断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若这些举措能落地,蚂蚁有望在医疗健康领域形成“数据-技术-场景-盈利”的闭环,成为其除金融业务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结语:科技巨头的医疗“新战场”
韩歆毅推动蚂蚁健康事业群升级,本质上是科技巨头对医疗赛道的一次“价值重构”。不再局限于“线上替代线下”的流量思维,而是用AI技术打通医疗全链条,用支付能力连接供需两端,用生态优势解决行业痛点。
这种模式若能成功,不仅将改变互联网医疗的竞争格局,也可能为中国医疗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路径,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样本与启示。
对于6350亿蚂蚁而言,其在医疗赛道的每一步动作,都将牵动行业神经,而这场“科技+医疗”的探索,将深刻影响其未来估值与长期竞争力。
在金融业务面临监管收紧、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医疗健康成为韩歆毅手中的“关键牌”,既要证明蚂蚁的技术创新能力,也要拓展新的盈利空间。
而对于整个行业,蚂蚁的入局将加速“AI+医疗”的落地进程,推动行业从“同质化竞争”走向“差异化创新”,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患者与医疗从业者。
文章图片来源:支付宝官微、网络
牛刀财经
2025-11-10
观点
2025-11-10
观点
2025-11-10
乐居财经
2025-11-1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11-1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11-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