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06 16:43:01
(原标题:AI催化全球竞逐光子产业,陕西“追光”四年如何抢占窗口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西安报道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到来,作为未来科技的一项关键基础技术——光子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重塑产业发展格局。
“光子产业是21世纪最具革命性、先导性及基础性的战略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全球各国布局的核心赛道。”11月4日,在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高峰会议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付玉喜说。
据了解,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均开始行动布局光子产业。数据也显示,2023年全球光子市场规模已达9200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1.2万亿美元,AI技术的爆发更将持续拉动产业增长。
在全球竞逐光子产业的关键窗口期,陕西正主动抢占先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会议现场获悉,陕西已启动建设光子科技实验室,计划总投入超10亿元,在未来两年内攻克超30项关键核心技术。与此同时,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建设的“8 英寸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简称“8英寸硅光平台”)已正式通线。
记者还注意到,陕西起家的早期投资机构中科创星已经在光子产业领域进行了深度布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科创星在光电半导体领域投资的超过180家企业,覆盖“上游材料-中游器件-下游应用”。其被投包括:上游做量子点材料的赛富乐斯,中游做芯片的源杰科技、瑞识科技、曦智科技,下游做激光加工设备的中科微精等。
陕西光子产业实现跨越式成长
据了解,自2021年陕西“追光计划”启动以来,陕西省光子产业已实现跨越式成长——企业数量攀升至370多家,产业规模从150亿元跃升至365亿元,初步构建起“材料—芯片—器件—系统”的完整产业链条。
“8 英寸硅光平台的通线,补全了陕西在硅光芯片中试领域的短板。”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总经理杨军红说。作为“追光计划”的核心支撑平台,光电子先导院已累计投入约15亿元构建“6英寸化合物芯片+8英寸硅光芯片”双中试平台。
此前,6英寸化合物平台已服务50余家企业,如今硅光平台的加入,将与西安科学园的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光子传感园的产业化载体形成联动,为“追光计划”培育千亿级集群提供从基础研究、中试验证到量产落地的全链条支撑。
据了解,硅光技术作为AI算力、智能驾驶、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的核心支撑,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的关键期,但其产业发展长期受限于中试资源集中的困境。
杨军红介绍称,全球硅光中试资源多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国内企业依托国外平台流片需支付高昂费用,且面临流片周期长、产能优先供给受限等问题,自建产线则需巨额设备投入,让中小企业和科研团队望而却步。
光电子先导院的8英寸硅光平台,正是破解这一困境的“硬核方案”。该平台总投资7.5亿元,于2023年底启动建设。截至2025年9月末,已完成全部场地及硬件设施建设。该平台引进了比利时IMEC“130nm硅光芯片工艺包”,并引入了光刻、刻蚀等60余台(套)关键核心设备,在130nm有源集成硅光主工艺平台基础上,开发90nm以上先进工艺,已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先进工艺体系。
与此同时,陕西正发力建设光子科技实验室。付玉喜指出,该实验室将承担“政府智囊、创新中枢、产业链推手”三重角色,实现科研、产业、金融、国际资源深度协同。
今年8月,光子科技实验室顺利通过现场评估及专家论证,进入培育建设期。实验室理事单位17家,培育期1-2年,经费投入超10亿元。在成果转化方面,实验室将培育运行“沿途下蛋”机制,推动多项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
中科创星解码光子产业投资逻辑
活动现场,中智科仪、中科天塔、奇芯光电、中科微光、知象光电这五家企业进行路演,展示了光子AI芯片、航天私域大模型、智能传感设备等创新技术与产品,推动光子技术前沿交流与产业链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企业均获得来自中科创星的投资。谈及在光子产业的投资逻辑,中科创星指出,在21世纪的技术舞台上,光子产业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一方面,AI算力正以每3-4个月翻倍的速度飞速增长,量子信息也已站在实用化的门槛上。另一方面,电子技术却因物理极限的束缚而难以满足前沿需求。相比之下,光子技术凭借“光速传输、零电荷干扰、超低能耗”等独特优势脱颖而出,成为突破瓶颈的不二之选。
基于上述思考,中科创星在信息光子、能量光子、光子制造(材料)、空间光子和生命光子赛道均进行了相应布局:
具体来说,在信息光子赛道,聚焦光纤通信、光互联、光计算芯片等,支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在能量光子赛道,布局钙钛矿、聚变能源,助力清洁能源发展;在光子制造赛道,投资激光加工、精密光学、光刻装备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空间光子赛道,关注激光雷达、卫星通信、空间光学等航空航天应用;在生命光子赛道,投入激光医疗、光学成像、生物传感等医疗健康领域。
2025年以来,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技术迎来显著突破。二者的深度融合,直接推动AI与机器人在物理世界交互中实现“智能化进阶”,从感知环境、理解需求到 执行动作的全流程更精准、更灵活。但这一变革也同步带来关键挑战:对算力支撑的效率、感知技术的精度、通信链路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阶要求。
围绕上述挑战,中科创星以“光+AI”为核心策略持续发力,构建起针对性 投资矩阵:通过布局 TPU(算力层)、光互联(通信层)、AIOS与AI Agent(智能决策层),再到机器人及灵巧手(应用场景层),形成覆盖“技术底层—决策中枢—终端应用”的全链条布局。
未来,中科创星将继续沿着“物理底层”和“战略需求”两条主线,持续布局光子领域,既播种能够快速生长的“乔木”,也培育代表未来的“种子”。
财闻
2025-11-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财闻
2025-11-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观点
2025-11-06
智通财经
2025-11-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