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闻
2025-11-06 19:04:35
(原标题:三季度上市公司健康指数出炉:核心数据环比提升 高质量发展态势稳固)
在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作为市场基石,其高质量发展水平成为衡量市场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日前,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学术指导下,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上市公司健康指数诊断结果。这份聚焦企业发展质量的报告显示,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态势稳步巩固,整体健康水平持续提升,部分行业在结构性调整中展现出强劲动能,为市场注入信心。
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研究员表示,本次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上市公司综合健康指数平均值达67.82,较中报的67.25实现稳步提升。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评价公司数量较中报有所增加,指数均值不降反升,凸显资本市场整体质量改善的内生动力。这一积极变化,与新“国九条”引导下监管趋严、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及市场生态持续完善的政策效果形成呼应,反映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根基日益牢固。
三季度创利能力跃升至63.69
作为衡量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核心指标,创利能力(指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持续创造业绩,并为股东、员工、政府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带来综合价值的能力)在三季度表现亮眼。上述研究员介绍,全市场创利能力平均水平从中报的60.96跃升至三季度的63.69,显示企业通过经营活动为各方创造综合价值的能力明显增强。这一趋势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近期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数据相互印证:前三季度全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36%,净利润增长5.50%,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3.82%和11.45%,环比增长2.40%和14.12%,业绩逐季向好态势显著。
业绩向好的背后,是细分行业的结构性轮动与升级持续释放增长韧性。其中,电子行业市值首次超越银行业登顶,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志性事件,存储芯片产业营收增长16.08%、净利润增长26.44%。上述研究员表示,半导体、CPU光模块等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与政策支持,推动电子、通信行业实现业绩与市值的“戴维斯双击”。在健康指数前100名企业中,电力设备和电子行业公司占比显著,柏楚电子(688188.SH)、同花顺(300033.SZ)、瑞芯微(603893.SH)等企业凭借硬核科技支撑,稳居创利能力榜单前列。
除了电子行业的突破,新能源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也逐步显现,成为行业轮动的另一重要亮点。上述研究员称,国家通过组织光伏企业、锂矿行业反内卷整治等举措,推动行业去产能、防无序竞争、稳价格。尽管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等头部光伏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同比亏损幅度已明显收窄,阳光电源(300274.SZ)凭借优异业绩跻身健康指数前列。锂矿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同步推进,在供给侧改革推动下,供需结构逐步优化,为新能源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电力设备行业则受益于电网投资与能源转型,国电南瑞(600406.SH)、四方股份(601126.SH)等公司健康指数排名快速上升,成为支撑高端制造板块的重要力量。
新质生产力推动市场发展
无论是新能源的改革突破,还是电力设备的稳健增长,其核心逻辑都指向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这一关键动能正持续推动上市公司健康指数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显示,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健康指数前100名企业中,医药生物、机械设备、汽车电子、计算机、传媒、国防军工等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企业占比达62%,这一数据与国家科技自强自立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凸显产业发展与政策方向的同频共振。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带动终端应用领域,更向上游产业传导,作为科技产业重要支撑的化工行业也因此迎来业绩改善。”上述研究员介绍,其中,巨化股份(600160.SH)稳居健康指数前列,特种气体、高端材料等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行业业绩持续改善,形成“科技引领—上游赋能”的产业协同效应,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增长韧性。
上述研究员直言,在科技创新驱动的成长型行业之外,金融保障类企业则凭借其风险防护属性,构成了资本市场与经济运行的稳定基本盘。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人保(601319.SH)、中国太保(601601.SH)等公司在产品销售系统排名靠前,这一现象既反映出当前经济环境下居民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也体现出这些企业通过多元化保险服务,为社会筑牢风险“防护网”,成为资本市场稳健运行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肯定整体向好态势的同时,健康指数的风险预警功能也不容忽视,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风险参考。上述研究员说,实证研究显示,健康指数较低的公司未来被ST的风险显著更高,部分业绩持续下滑或治理存在隐患的企业排名靠后,为投资者提供了清晰的风险规避信号,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创造条件。
“综合来看,三季度上市公司健康指数与创利能力的双升,不仅印证了当前资本市场内在质量的改善,也为2025年全年业绩收官奠定了良好基础。”上述研究员认为,随着“十五五”规划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持续推动,资本市场有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资本活力。
据悉,健康指数基于生命系统理论与仿生管理学视角,依托同花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研究会专家团队,涵盖9大系统、39个子维度、400余项底层指标。通过定期健康诊断,帮助上市公司识别短板、优化治理;为投资者提供优选参考;为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与投资风险控制提供量化依据。
当前,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已经完成2025年三季报全市场上市公司的健康诊断评价工作,共对5429家公司开展评价(部分新上市公司暂未纳入),以下展示全市场健康指数前100公司,其余公司结果可登录上市公司健康指数诊断平台( https://itp.51ifind.com/listed-company-bmi-web/login)查阅或联系研究会。
智通财经
2025-11-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