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广东体育产业领跑全国,凭什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06 10:09:06

(原标题:广东体育产业领跑全国,凭什么?)

眼下粤港澳大湾区的街头巷尾,

第十五届全运会的氛围愈发浓厚。  

11月9日,

这场备受关注的体育盛会将在这片热土精彩启幕。

这场盛会不只是运动员的竞技舞台,

更是广东体育产业的“实力秀场”。  

总规模超过7000亿元,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广东体育产业凭什么领跑全国?

答案之一,就在“广东造”。  

你手边的体育用品,很可能带着“广东基因”:  

广州的“双鱼”乒乓球从生产线一路打进奥运赛场;  

清远产的篮球鞋被NBA球员穿在脚上;  

河源制造的羽毛球拍、网球拍也早已畅销全球。  

这些“老牌”广东造,凭着过硬的质量,在全球体育市场站稳了脚跟。


广东体育产业的另一张王牌,是“智造”。 

全省已有30家体育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有的专攻运动相机研发,能捕捉比赛中0.1秒的精彩瞬间;  

有的深耕智能穿戴设备,腕上手表实时监测运动心率;  

还有的在场馆建设、器材创新上玩出新花样。  

这些“新势力”,正在为广东体育产业注入更多科技含量。

这届全运会,你会看到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  

世界顶级的6级照明系统,打破了欧美品牌的垄断;  

工作人员穿着的智能降温衣,在35℃的高温下依旧凉爽;  

还有为视障运动员准备的电子导盲犬,声纹认主,轻松带人穿梭场馆。  

一系列的广东“智”造,让赛事更智慧,也让运动更安全。

体育产业的火热,带动了广东的运动场地不断增加,  

也点燃了全民健身的热情。

截至2024年底,广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8.3%,  

全省体育场地总数达35.3万个,总面积3.72亿平方米,相当于1.8个深圳的大小。

从社区里的健身步道到专业的足球场、篮球场,  

从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到能容纳万人的体育中心,  

运动场地的“密度”,就是广东人“随时动起来”的底气。

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催生出“体育+文旅”的消费新热潮。

看看佛山“西甲”就知道: 

今年赛事吸引超180万观众现场观赛,看球、撸串、喝啤酒,

赛场周边夜市消费超5000万元;

再看广州的华南最大滑雪场,2024年超100万人次打卡,

成了东南亚游客入境冰雪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在这股体育消费热潮里,金融力量同样闪耀赛场。

今年8月,

中国银行助力广东省政府在澳门成功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

其中10亿元专项用于十五运会建设。

同时,广东中行已为超400家体育产业企业提供授信支持,

覆盖体育制造、赛事服务等多个领域。


随着赛事氛围持续升温,

中国银行还围绕赛事期间的交通出行、文旅消费和餐饮零售等场景,

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超百万元,

定期推出信用卡银联云闪付、微信、支付等快捷支付渠道消费立减活动,

让全民共享运动激情与城市活力。

有人说“办一场会,兴一座城,活一片产”,

透过全运会这扇窗,我们看见的不只是精彩的赛事,

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生态:

有7000亿规模的产业底气,

有科技“智造”的力量,

有遍布城乡的运动场地,

还有体育与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

未来,

广东还将继续用体育这支笔,

写下更多关于速度与激情的新故事,

也为中国体育产业跑出更亮眼的“广东速度”。




出品:南财国际传播中心 融媒体中心

总统筹:邓红辉 贾肖明

策划统筹:赵海建 丁青云

内容统筹:谭婷 叶映橙

责任编辑:洪丹华

执行统筹:黄欣然 

视频统筹:柳润瑛

监制:施诗

英文审核&配音:李莹亮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运营支持:曾静娇

审校:张晔 黄志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