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超去年全年!结构性回暖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10-26 20:07:28

(原标题:超去年全年!结构性回暖)

【导读】年内新基金成立数量超去年全年,主动权益新品发行结构性回暖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孙晓辉

伴随权益市场回暖,基金发行逐渐复苏。截至10月25日,年内新成立基金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股票型基金的发行数量和规模尤其亮眼,成为市场主力。进入四季度,主动权益新基金发行再现提前结募热潮,结构性回暖特征显著,基金发行呈现出总量增长与结构分化并存的态势。

年内新基金数量超去年全年

受益于权益市场回暖,股票型基金发动强助攻,推动年内新基金数量超过去年全年。

Wind统计,截至10月25日,2025年以来共成立1187只新基金,超过去年全年的1135只,显示出基金发行市场的复苏态势。

不过,新基金成立规模并未同步走高,目前年内募集总规模为9223.47亿份,距离去年全年的11838.33亿份,尚有20%的差距;平均发行份额为7.77亿份,为除2000年以外的历史最低水平。

行情结构性走牛,股票型基金受到投资者关注,目前年内已成立676只,创出年度新高;这一类型基金占新基金总数量的比例接近57%,也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从发行规模来看,股票型基金年内募资总规模为3456.53亿份,超出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年的水平;该类型基金占新基金募资总额的比例为37.5%,创2012年以来新高。但股票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仍较小,仅为5.11亿份。

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股票型基金发行数量大增,与基金公司的“打法”有关。为了适应多变的结构市行情,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在权益布局上以完善产品线为考量,针对特色细分行业或产业推出工具型产品,单品发行规模不再是重点;相当一部分基金采用发起式设立,成为平均发行份额下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被动指数型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仍是今年的发行主力,国家队、机构资金、高净值人群成为认购主力,新增入场人数尚未起量。

主动权益新品发行结构性回暖

近期,伴随着市场震荡走高,基金发行市场热度进一步回升,主动权益类新基金频现提前结募。但整体来看,新基金发行未能摆脱“冷热不均”状态。

进入四季度,多只主动权益基金陆续宣布提前结束募集。10月24日,景顺长城基金公告称,旗下景顺长城衡益混合于10月16日开始发行,原定认购截止日为10月29日,现提前至10月27日。同日,嘉实基金公告表示,旗下嘉实成长共享混合于10月20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11月7日,现提前至10月24日。

此外,中欧价值领航混合、鹏华制造升级混合、易方达港股通科技混合等主动权益基金也提前结束募集。其中,中欧价值领航仅发售一天,净认购金额达19.7亿元;鹏华制造升级基金发行两天即吸引超20亿元资金,最终认购确认比例为57%。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管理人、渠道等方面的差距,新基金发行效果有很大差异,市场仍然“冷热不均”。对比来看,今年的发行主力是股票ETF,尤其是行业主题ETF,主动权益基金发行情况较为一般。

事实上,在新基金频频提前结幕的同时,也有不少基金延长募集期。一些新基金成立规模较小。Wind统计显示,10月以来共成立6只主动权益基金,其中3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

“新基金依然不好卖。”华南一位公募人士说,“10月份部分新基金募集效率和认购规模成绩较好,可能与长假后市场行情回暖、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有关。整体来看,头部公司和知名基金经理品牌效应加上渠道资源倾斜,能快速吸引资金。”

有基金公司表示,权益基金发行趋势在好转,但老基金持续营销并不乐观。一是老基金跟不上市场节奏,或仍在坚守原有持仓,导致净值表现不佳,规模难以增长;二是基金浮亏已久终于回本,不少投资者选择了赎回。

上述华南公募人士判断,伴随市场热度延续与投资者信心回升,主动权益基金发行有望持续改善,头部效应与冷热分化或将延续,聚焦高景气赛道、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更易获得资金青睐。

编辑:杜妍

校对:王玥

制作:小茉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10-27

中国基金报

2025-10-26

中国基金报

2025-10-2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