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十五五”民生大礼包:养老带娃降成本,预期寿命再提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24 16:49:16

(原标题:“十五五”民生大礼包:养老带娃降成本,预期寿命再提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近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在10月24日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介绍,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建议》重点部署了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推动老有所养、推动老有所为等方面的工作。

“十四五”期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质增效,“十五五”基本公共服务如何扩围提质自然备受期待。已有政策动向表明,为了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一老一小”领域或率先突破。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十五五”时期要着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满足民生需求中拓展发展空间。

“十五五”时期,如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雷海潮介绍,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方面,《建议》明确倡导积极的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发挥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政策的综合作用,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有效降低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落实生育保险和生育休假制度。加强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服务。

在推动老有所养方面,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的服务供给。

在推动老有所为方面,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的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我们希望通过五年的努力,能够使得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从2024年的79岁基础上再提升1岁,达到80岁左右。” 雷海潮说。

“这对于满足和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新期待,将是一个标志性的工作,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成效。我们分析,这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雷海潮说。

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需要更大力度的投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10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规模已达到50万亿元,但惠民生、补短板、育动能等任务还很重,必须把“钱”特别是政府资金更好地用在发展紧要处,花在群众生活上。

郑栅洁介绍,对此,《建议》提出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等。

中办、国办今年3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适时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增量服务事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十五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有望在哪些方面扩围?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老一小” 是一个人全生命周期的两端,也是目前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的短板。“十五五”时期可能会在原有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一老一小”侧重,比如在托育服务、老年照料等方面有所拓展。

普惠托育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更强烈的政策信号也已释放。

今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专题调研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建议“十五五”时期“逐步将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

作为重要的生育支持政策,普惠托育服务有利于积极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先行试点普惠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

今年7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的决定》提出,落实生育支持相关政策,推进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

宁海县作为浙江省首批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县之一,聚焦部分幼儿园资源闲置情况,打造托幼一体化模式。

据报道,宁海县针对城区托位紧张问题,将幼教集团下的新开幼儿园闲置学位整合为托位,组建流动式托班,推动从业人员及设施设备可以在园区间灵活流动。针对农村婴幼儿数较少、难以独立编班问题,12个乡镇开设“托小混龄”班,为300余名托班幼儿提供混龄托育服务。

普惠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充分体现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同人口变化相协调。2021年以来,我国新生人口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21年的1062万人下降到2024年的954万人,减少10.2%。幼儿园在园人数则从2021年的4805万人下降到2024年的3584万人,减少25.4%。

这样的人口变化形势,既给加大生育支持力度提出迫切要求,也给发展普惠托育提供了窗口期。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新生人口下降,采取托幼一体化方式,鼓励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入托,既可以有力扩大普惠托育供给,也可以让普惠民办园摆脱生源困境。

与普惠托育相关的,还有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学前一年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已经落地,惠及1200多万儿童。

此前,曾有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建立中央与地方分档分担的经费机制,将免费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

陕西省2011年就已实施学前一年免保教费政策,但尚未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清单。

基本公共服务强调均等化,因此,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不只是财政补助一笔经费那么简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有中央经费给不同区域80%、60%、50%的经费支持,但在一些县级财政收支不能平衡的地区,如督察不到位,依然难以保障地方配套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如何在这些区域突破当地财政经费短缺瓶颈,加大学前教育免费工作力度,获得更好的政策社会效益,需要政策的变通支持,也需要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均等地分配至每一个孩子为目标,对学前教育经费保障体制进行深层变革。”储朝晖说。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面向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应适度倾斜。

2021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7亿人,在总人口中占比18.9%,到2024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3.1亿人,在总人口中占比22%。

单位:亿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林宝认为,应加快兜底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所有社区居民都有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设施。

目前,我国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福利补贴等养老助老基本公共服务。更加精准、可及的举措也在试点推广。

我国是世界上对康复辅具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为了让更多有需求的群体能够用得起、用得上康复辅具,2019年起,民政部等7部门先后在全国35个试点地区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

据央视今年3月报道,下一步,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品服务信息平台,推动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目录,使其成为养老助残和大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高龄老年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相应地失能老年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缓解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负担,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全体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项目实施期为一年,今年7月起,率先在山东省等3个省份、辽宁省沈阳市等4个地市启动试点。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老龄社会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一旦老人失能躺倒以后,到底需要多少钱?”

民政部副部长刘振国在10月10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说,截至10月8日,试点地区失能老年人及其代办人已经领取了36.51万张养老服务消费券,使用消费券24.32万次,核销金额1.82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照护服务经济负担,助力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刘振国说,下一步,将联合财政部加大试点指导力度,为全国其他地区启动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