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0-06 14:09:19
(原标题:秦皇岛港蝶变 | 十月行记)
国庆节当天,200余名航海爱好者驾驶76条帆船在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下海,所用风帆皆为五星红旗,在蓝色的海面上星罗棋布地点缀着红色。
这项活动已经持续6年。
秦皇岛地处渤海之滨,沿海地区全年风力较大,但无南方台风天气,全年有6—7个月适宜帆船下海。
而在帆船下海之前,这里往来的是全球运煤船。公开资料显示,秦皇岛港有21个煤炭专用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1.93亿吨,是“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的终点站。
根据秦港股份2024年年报,秦港股份下属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和黄骅港共实现货物总吞吐量4.14亿吨,其中煤炭吞吐量2.08亿吨,秦皇岛港2024年吞吐量为1.8亿吨。
秦皇岛是著名旅游城市,每年夏天来北戴河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但秦皇岛港才是秦皇岛兴起的关键。
1898年,清光绪皇帝钦准在秦皇岛自行开埠建港,秦皇岛港大小码头及铁路专用线随即开建,这里也成为近代以来北方唯一一个自开主权口岸。
一方面,秦皇岛港是天然不冻良港,且距离北京不过数百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另一方面,这里离中国第一座煤矿——开平煤矿更近,产自该煤矿的煤炭可经由津榆铁路顺利从秦皇岛港下海。
港口与铁路在秦皇岛交汇,往来人口逐渐增多,秦皇岛也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大城市。
长期以来,秦皇岛港都是国内主要的煤炭运输枢纽。2007年,秦皇岛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2亿吨煤炭输出港,年输出煤炭长期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40%以上。
关于秦皇岛港应继续运输煤炭还是转型,长期是本地争议的焦点。
秦皇岛港的货源主要来自铁路。除最开始接轨的津榆铁路外,后续又修建了大量连接秦皇岛港的铁路。作为“西煤东运”的关键通道,大秦铁路更是在30年间累计货运量突破了90亿吨,其中大部分是煤炭。
再加上山海关是华北平原进出东三省的要道,秦皇岛的货运铁路、客运铁路线路十分密集,一个普通地级市就有三个特等火车站,分别归3个铁路局分管。
因此,秦皇岛市内铁路线纵横交错,城市被铁路分割,形成了“铁路跑城内,公路走城外”的格局。
1916年,京奉铁路(津榆铁路别称)改线绕行,增设南大寺站和秦皇岛站(今秦皇岛南站),新铁路东西向贯穿整个秦皇岛市区。当时“道南”划归开滦矿务局管理,分布着开滦矿务局经理处、海员俱乐部、耀华玻璃厂等一系列与港口相关的建筑物,“道北”则是平民区。
此前,“道南”市民想要出行,只能走几个狭窄的铁路地道桥,或是绕远路找立交桥、铁路公路交叉口,而地道桥又经常被水淹,“出道南,难于上青天”的说法也因此在居民中广泛流传。
秦皇岛市区西侧也有条铁路线,是当地自行修建的“小铁路”。民国初年,秦皇岛北部出现了柳江、长城两家较大的煤矿,两家煤矿修建了南北向连接秦皇岛港的铁路。起初,秦皇岛市区面积不大,尚未向西延伸至“小铁路”,这条铁路对市民生活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但由于秦皇岛向东为山海关,山与海相接,可发展空间有限,市区整体向西发展,新设立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位于西侧。原先的“小铁路”因此成为贯穿市区的铁路,东西向通勤的本地居民时常要在路口等待“小铁路”上的火车经过。
后来,随着新建高速铁路成为运输主干道,以及秦皇岛站改站运行,铁路对市民生活的影响才逐步解决。
此外,由于秦皇岛港占据海岸线,秦皇岛市民下海的沙滩被分为东山浴场和西浴场(金梦海湾),两个浴场之间互不连通。
市民想要去东山浴场,需要穿过一座立交桥——桥上通客车,桥下通火车;去西浴场则要专门找到铁路公路交叉口,等待火车经过。
与此同时,煤炭货运也面临着业务萎缩的风险。
2023年、2024年秦港股份煤炭吞吐量连续两年下滑,秦港股份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煤炭作为公司主力货类,受进口煤冲击、主产地减产、新能源发力等因素影响,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有所下降。”
但秦皇岛港是市内最大的企业,也承接了大量市民就业,若关闭秦皇岛港,势必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
2006年,秦皇岛市提出“西港东迁”设想:将西港区的煤炭、杂货等生产功能转移至东港区,腾退近400公顷土地及4.5公里海岸线,推动港口从单一能源输出向综合物流枢纽转型。
东港区则在西起秦皇岛港煤五区、东至沙河口的1.7公里海岸线上,集中建设以杂货、集装箱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港区,承接生产运输业务转移。
且东港区距离大秦铁路更近,此外所有从西面来的火车都可以东西向穿城而过,线路能尽量并行排布。
2013年,秦皇岛港西港区正式停止运营;2018年,港口旅游工业区正式开园。
出于工业遗址再利用的考虑,港口旅游工业区将原先的铁路、码头、航标塔等都改建成了“打卡点”。
比如,港口旅游工业区的一大主干道即是“铁路花海”——在原有铺满砾石的铁路线旁种满了不同月份盛开的鲜花。游客可以脚踩枕木或铁轨,感受真实的铁路线,也可以在铁路旁与花海合影。
(铁路花海与市区公路 潘俊田/摄)
在港区甲码头,停放着大型运煤船,运煤船旁就是此前的秦港铁运公司1号楼调车场。港区乙码头的码头吊机仍伫立如初,从远处依稀可见运煤机的身影。
(不再运营的乙码头,暂未开放参观 潘俊田/摄)
港区工作船码头被重新改建为拥有58个泊位的南山游艇帆船码头,承接教育培训、赛事活动、展览展会、海上休闲观光、海上婚礼等业务,计划打造成为航海教育培训基地和帆船赛事基地。
(准备出航的帆船 潘俊田/摄)
原先深入海中的航标塔被重新命名为“海誓塔”,附近的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港务分公司机械维修车间,被改造为婚庆主题功能组团,名为“海誓花园”。海誓花园有独属海岸线和沙滩,婚礼仪式可在海边举行。
(私家海滩 秦皇岛国际旅游港/摄)
此前,游客来秦皇岛,主要是打卡阿那亚、北戴河等知名旅游景点,或是一路向东,探访山海关古城、老龙头等古迹。
对游客而言,主要交通枢纽秦皇岛站位于市区,需要转车后才能到达北戴河或山海关;而港口工业旅游区开放之后,秦皇岛海岸的旅游景区连成一片,从西向东皆是“打卡点”。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