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泳装之都的文旅转身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0-06 14:10:54

(原标题:泳装之都的文旅转身)

“十一”假期,有游客因特殊情况改变行程未能到兴城旅游想要退酒店房费,酒店则认为第三方平台已经标明预订不退。争执之中,兴城文旅局市场科科长高峰加游客微信,先行垫付了635元。

在兴城,这种被称为“首问负责制”与“先行赔付”的机制,正成为这座小城文旅转型的一个细节。兴城文旅局局长杨丽莉的要求简单而坚决:“一千块以内的纠纷,现场处理,不用请示。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让任何一点不愉快,坏了游客对兴城的印象。”

兴城是辽宁省葫芦岛下辖县级市,以泳装之都著名。兴城市泳装行业协会会长张东元称,兴城是国内最大的泳装生产地,占据国内最大的市场份额。全球每4件泳衣中就有1件源自兴城,其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5%。截至2024年末,当地泳装产业年产量达2亿件(其中出口1.4亿件),产值达150亿元。

同时,兴城的自然资源集“城、泉、山、海、岛”景观于一身,是东北地区的旅游疗养胜地。但这座想发展旅游业的小城却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去年电视剧《乘风踏浪》的播出,让其意外火爆。电视剧的热度会自然消退,但当地文旅局借此契机,大力推动旅游从观光向体验转型,使得兴城近两年的旅游热度得以持续提升。

根据当地文旅局统计数据,今年1-8月,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046.28万人次,同比增长16.38%;旅游收入55.18亿元,同比增长16.17%。2025年“十一”国庆假期期间,兴城在马蜂窝平台的热度较去年同期提升71.38%。根据当地文旅局统计数据,国庆假期前五天,当地酒店几乎都达到满房状态;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为满足新增旅客居住需求,全市新增近8000张床位。

像兴城这类渴望发展旅游业的工业小城并不在少数,兴城或许为如何发展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思路。

意外火了

兴城是东北地区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洋与温泉资源,兴城一条街上最多曾有20多家部委和国企的疗养院。夏季,从各地前来疗养的干部,构成了兴城旅游业的早期客源。

兴城的自然资源丰富,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有“第二北戴河”之称的优质海滨,有千年涌流的温泉,有扼守辽西走廊的烽火名山,还有佛韵悠长的海岛。

但兴城的支柱产业是泳装产业,尽管当地想发展旅游业,却一直不温不火。

转机来得突然。2024年春季,电视剧《乘风踏浪》播出,这部讲述兴城泳装创业史的剧集收视率一路走高。流量如同海啸般涌来,却给当地文旅局出了道难题:剧中关键的取景场景,因时隔多年早已被拆除或挪作他用。

原因是《乘风踏浪》拍摄于疫情前,且题材是东北泳装业的发展,时间过了太久,这一题材也不是火爆题材,当地并未料到影视剧的播出会对文旅有带动。然而,第一集播出就火了,并且收视率不断提高。

“从接到播出通知到正式上线,只有五六天时间。”杨丽莉回忆称,棘手的是,由于该剧在疫情前拍完,时隔多年,当初的拍摄场景早已被拆除。

电视剧播到第三集、收视率一路走高时,“压力就给到我了”,杨丽莉用“干懵了”形容当时的自己,没有场景就无法承接这“天上掉下来的流量”。

全局上下被发动起来,去农村找老式自行车、缝纫机等,在兵荒马乱的4天时间里复原了主要场景。随着电视剧热度的提升,不少游客为了拍摄地打卡而来。

兴城就这么火了。

从流量到“留量”

流量来了,但如何让它留下?这是比制造流量更难的课题。

兴城的答案是:用情绪价值,赋予旅游新体验。怎么提供情绪价值,杨丽莉想到的是橙色和微笑。

“游客的需求很简单,他到一个地方,想舒服、想安逸、想高兴。”杨丽莉说她的灵感来源于“兴城”的“兴”字——高兴的兴。于是,“高兴兴城”的定位被提炼出来,并最终物化成一个简单的符号:一个圆圆的笑脸。

颜色的选择则充满了女性的巧思。她们最终选定了橙色,一是与“兴城”的“城”谐音,二是“橙色拍照最好看”。杨丽莉毫不避讳这一点,“他们都说,这是女局长的好处”。

这个决策的背后,并非凭空想象。杨丽莉曾带队去当时如日中天的网红城市泉州、重庆“取经”。

在泉州,她费尽周折才在一个不起眼的胡同里找到网上爆火的“泉州”二字打卡墙,“原以为得是多大的投入、多震撼的场景,结果就是在小胡同里”。

回来后,杨丽莉的第一个动作是模仿,“咱这墙写俩字也好看”。但在做了几版方案后,她突然“悟了”:抄袭别人永远讲不出自己的故事。

结合兴城的名字,杨丽莉尝试在海滨路做了50米长的“微笑路”,在墙上刷上微笑、兴城等文字和符号,仅用了3桶油漆。就是这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投入,却在网上收获了超亿次的曝光,精准地吸引了年轻游客。

微笑路照片 来源:受访者供图


线上,他们主动出击,邀请了100多位具有旅游垂直属性的达人,定制兴城攻略,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逐渐出圈。

线下,他们创造场景:废弃木船被刷成橙色,变成海滨的“微笑船”,成了年轻人求婚的热门地;古城里,专业的演艺团队打造了情境式实景演出《就在宁远》,并在800米的城墙上演光影秀……他们还“反向操作”推出“晨游路线”,目的就是“把年轻人从床上喊起来”,去逛早市、看日出,进一步延长消费时间。

橙色船照片 来源:受访者供图

过去,兴城在游客的旅行规划中只是个中转站,停留时间短,且年龄段较大。现在,据当地文旅局的统计,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从1.2天拉长到了近2天,平均年龄更是下降了10岁。

泳装与文旅互相促进

文旅的“面子”火了,离不开兴城最坚实的产业“里子”——泳装。

“兴城和世界的距离,只差一件泳装。”这是杨丽莉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不是一句空话——这里年产泳装2亿件,全球市场份额占四分之一,年产值高达150亿元。兴城每年举办的东北亚国际泳装博览会,汇聚全球客商。文旅火爆之后,东北亚国际泳装博览会选在古城内举办,让更多人了解兴城的文旅资源。

文旅的兴起,反过来也为泳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地高端泳装品牌“范德安”,被誉为泳装界的“爱马仕”,它已将门店开进了古城。范德安将国家级非遗“满绣”技艺融入泳装设计,一件泳装可以卖到3万元。文化IP的加持也提升了产品的品牌附加值。

“原先游客没这么多的时候,范德安不会在兴城做品牌店,人家都在三亚。”杨丽莉说,“但今年它开店了,这就是一个方向。”泳装不再是远销海外的商品,更成为游客可以现场体验、直接带走的城市名片。

张东元说,“泳装之都”也有成长的烦恼:85%的高端面料仍需从南方采购,印染环节的利润大量流失;除了“范德安”等少数头部品牌,大量中小企业仍以代工为主,利润微薄;销售渠道严重依赖外部电商平台……如何将强大的制造能力,转化为品牌溢价和沉浸式体验,是兴城泳装需要破解的下一道难题。

面对未来,兴城的野心远不止于让游客“来过”。杨丽莉为自己设定了三个目标:第一步,把兴城做成“旅游热点小城”,这一点已初步实现;第二步,发展为“旅居小城”,让人们因为喜欢这里的环境和文化而长住下来;终极目是吸引人才到此“永居”,共同建设城市。

“如果单纯做旅游,做俩宣传册、推俩路线就得了。”但杨丽莉说他们要做的是大文旅,是旅游加百业。她推动的“城市推介”活动,每次都是多部门联合,带着泳装、多宝鱼、花生等本地特色产品一起走出去,不仅仅是文旅局出去做景点推介。

杨丽莉也自知,相比阿那亚、金沙滩等热门景区,兴城的市场认知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仍需提升。下一步,兴城将通过强化规划、提速项目、创新业态、精准营销与提升服务等举措,促进文旅业发展。

“十一”期间,兴城文庙依照古制举行祭孔大典,正门在礼官的高声中缓缓打开——在古代,只有皇帝驾临、当地出了状元或祭孔时,此门才会开启。这座小城,正如那扇重新开启的城门,正在为更多游客打开大门。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