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30 22:03:33
(原标题:全国首个污水尾水回用碳普惠方法学发布,助力全运“碳中和赛事”)
南方财经记者伍素文 广州报道
污水厂达标尾水回用有了“碳普惠规则”。
9月30日,广州水投集团联合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国资委、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下称“市执委会”)等单位举办《广州市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回用碳普惠方法学》(下称《方法学》)发布及碳捐赠仪式。
此次活动诞生了全国首个污水行业“尾水回用”与“碳减排”挂钩的碳普惠方法学,标志广州成为全国首个在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实现碳普惠方法学备案的城市。污水尾水的“低碳价值”从“看不见”变为“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将为城市水务领域碳资产开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广州水投集团还通过6051吨碳普惠自愿减排量预捐赠,为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目标注入水务力量,助力广州树立体育赛事低碳发展与城市水务绿色转型的双重标杆。此举背后,实际上凝聚着广州水务行业的科技“硬实力”。
2020年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水务行业肩负着“降碳增效”的新使命。然而在过去,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量实际上很难量化。如今,这一行业难点迎来破局。
由广州水投集团牵头编制的《方法学》,是全国污水行业首个将“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回用”与“碳减排”直接挂钩的碳普惠技术指引文件,标志着广州成为全国首个在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实现碳普惠方法学备案的城市。
据介绍,作为规范碳减排项目的“统一标尺”,《方法学》核心采用“差异法”计算减排量:通过对比“常规水源供水过程的碳排放”(基准线排放量)与“尾水回用系统运行的碳排放”(项目排放量),精准量化尾水回用替代常规供水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
将 “污水尾水回用” 与 “碳减排” 挂钩,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方法学》能让污水尾水的“低碳价值”从“看不见”变为“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为将来城市水务领域碳资产开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为水务行业绿色转型树立重要标杆。
另一方面,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倡导“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温炎基表示,广州的减碳举措有了科学、透明、可追溯的核算依据,有利于通过碳普惠机制,把绿色成果真正融入赛事筹办全过程。
此外,对污水处理行业来说,《方法学》填补了水务领域尾水回用碳减排核算的标准空白,为全国污水处理企业提供“减碳有标尺、成果可量化”的清晰路径。它也是碳普惠机制落地的具体表现,比如再生水回用用于市政绿化等场景,直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形成“政府、企业、市民共赢”的绿色循环,能为全国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机制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广州模式”。
广州市国资委市管一级调研员林暖标表示,《方法学》的落地,是市属国企发挥主业优势、引领行业标准建设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广州国企在低碳转型中的“排头兵”作用,为国企服务重大城市活动开辟了新路径。
广州市水务局科技信息处处长郭彦娟表示,当前广州水务行业正向“碳达峰、碳中和”稳步迈进,这次《方法学》的发布,规范了尾水碳减排项目基准线识别、论证、核算与监测,让碳减排结果有据可依,这既是广州水务践行国家发展战略的行动,也是服务行业创新,规范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基于该《方法学》,广州水投集团已成功开发6051吨CO2e减排量,并全额捐赠给执委会,此外,广州水投集团还牵头制定了全国首个污水处理AAO工艺碳排放团体标准,填补国际标准空白,构建起全球首个AAO工艺温室气体系统性核算方法,为行业碳减排机制建设提供了“广州方案”,以实际行动支持赛事践行绿色全运。
仪式现场,广州水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明代表广州水投集团正式向执委会预捐赠6051吨碳普惠自愿减排量。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向广州水投净水公司颁布碳中和认证,标志着广州水投集团在助力十五运会广州赛区“碳中和办赛”中迈出关键一步。
6051吨碳减排量的背后,实际上是广州水投集团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实践的积累。
据悉,目前广州水投集团下辖25座净水厂的达标尾水,已广泛应用于河涌补水、绿化喷淋、工业用水等场景,2024年再生水回用总量达6.78亿吨,再生水回用率达42%,远超广州市“2025年30%”目标,位居全国前列。
“每一滴再生水的利用,都是一次‘减碳’行动,”广州水投净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再生水回用规模,大力发展‘水、泥、热、电’四大循环经济,为城市低碳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近年来,广州水投集团通过“向新、向绿、向高”发展,构建起覆盖“水、泥、气、电、碳”的全流程碳管理体系。
向“新”发力,科技创新破局减碳。广州水投净水公司大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革新,首创水质全流程精细化控制模式、试验应用AOA新工艺,深挖污水处理减污降碳潜力;建成省、市科技创新平台9个,拥有专利165项,10项科技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7项达国际先进水平,多项成果获国家、部级重大奖项。
向“绿”图强,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在污泥处理领域,实现“污泥减量资源化”,污泥干化率、资源化利用率均达100%;探索“水厂+光伏”产业,建立“水源热泵热能回收”“尾水发电”循环经济模式,推动能源替代与高效利用,助力消除全市147条黑臭水体,获评“广东省减污降碳突出贡献企业”。
向“高”攀登,智慧管理提效降碳。建立全流程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打造低碳智慧化净水厂,获评“智慧管控标杆污水厂”,通过数字赋能实现碳排放精准管控,推动污水处理效能屡创历史新高。
广州水投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李碧清接受南方财经等媒体采访表示,全流程碳管理体系实现了碳足迹实时核算以及全碳素3D智慧化监管,未来相关技术在微生物氮素循环层面实现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减排,以及污水厂的智慧化、无人值守方面还有很大的突破空间。集团将深化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标准建设,推动再生水利用与碳普惠自愿减排量开发深度融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子弹财经
2025-10-0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智通财经
2025-10-0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