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智驭安全,资本赋能!商用车电控制动龙头瑞立科密今日鸣锣上市

来源:估值之家

2025-09-30 12:15:17

(原标题:智驭安全,资本赋能!商用车电控制动龙头瑞立科密今日鸣锣上市)

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科密”)今日正式于深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001285.SZ。据悉,公司本次上市募集资金用于瑞立科密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从而扩大经营规模、加强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投入,以及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龙头地位显著

瑞立科密成立于2001年,持续深耕于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相关核心部件领域,并成长为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龙头企业。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电子制动控制系统(EBS)、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电控空气悬架系统(ECAS)等主动安全系统正向开发能力的企业,核心产品已涵盖气压制动/液压制动、电控制动/线控制动等主流技术路线,并广泛应用于商用车、乘用车及摩托车的制动安全等领域。

作为汽车电子控制子系统之一,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为机动车制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并与下游汽车行业息息相关。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汽车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产销量稳中有升。其中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已经较为成熟,汽车需求以车辆更新为主。从国内情况来看,汽车销售市场占全球的比重逐年稳定增长,根据Wind数据,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1806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比例达到24.1%,正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销售市场。2020年以来,伴随着汽车领域大量提振汽车消费的政策退出,汽车市场逐步复苏: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3144万辆,同比增长4.5%。与此同时,伴随汽车电子单车成本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持续提升,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迅速攀升。以乘用车为例,乘用车汽车电子成本在整车成本中占比由上世纪70年代的3%已增至2015年的40%左右,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60%。

从全球行业格局来看,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的汽车电子企业占据先发优势,而我国汽车电子行业起步较晚,市场集中度低,单体规模较小,在技术能力、经验和客户积累上同国外企业存在一定差距。不过当下边际变化正悄然发生:随着本土汽车电子产业技术的逐渐成熟,在国家政策导向引领下,一批具备头部汽车品牌配套能力的本土优质汽车电子企业,逐渐突破国际汽车电子厂商的技术壁垒,进入国内外主要汽车主机生产企业的供应链体系,这其中整车厂商降本增效诉求、供应链安全考量则是本土化率提升重要原因。

作为行业首批从事商用车电控制动系统国产化实践的企业,瑞立科密现已成为该领域龙头企业,其中品牌“科密(Kormee)”为行业一线品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至2023年,公司气压电控制动产品包含的制动防抱死装置(ABS)产量和销量连续10年排名行业第一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出具的证明,2021年至2023年,公司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产品市场占有率均排名行业第一位。结合近三年国内商用车销量分别为330.05万辆、403.10万辆和387.30万辆,根据公司测算,不考虑出口因素,并假设一辆商用车配置一套行车制动系统,在公司商用车ABS、ESC、EBS产品合计境内销售分别约79.21万套、95.60万套和108.13万套的背景下,对应市场份额分别为24.00%、23.72%和27.92%,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从经营表现来看,2022年至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26亿元、17.60亿元和19.77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7亿元、2.36亿元和2.69亿元。此外,根据管理层预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50亿元至17.30亿元,同比增长13.8%至27.0%;实现归母净利润1.96亿元至2.20亿元,同比增长12.0%至25.7%,增长势头有望在今年得以延续。

坚守自主创新,客户布局广泛

经过长期不懈的自主创新,瑞立科密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和市场瓶颈,包括攻破了机电耦合制动力动态协调防抱死控制技术、高安全多级异构冗余分布式系统架构控制技术、全工况多参数智能融合制动控制技术、快速可靠的车辆参数配置自识别技术、高精度分段调节控制技术与响应快、高灵敏的双阀芯气压线控电磁阀等核心技术,并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并实现了电子控制单元(ECU)、执行器和传感器等核心电控制动部件的自主技术开发及核心工艺的自主生产。

截止目前,公司的拳头产品——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业务,已覆盖国内主流龙头整车企业,包括一汽解放、中国重汽、东风集团、北汽福田、上汽红岩、陕汽集团、金龙客车、中通客车、中集车辆、奇瑞、吉利、春风动力、钱江摩托等,并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公司铝合金精密压铸件具备高品质、轻量化等特性,已进入三电、萨来力、博世、采埃孚、思迈、耐世特、奔驰、福特等全球知名的大型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供应体系。

图片系公司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业务部分客户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

公司历来重视研发工作,较高水平的研发支出夯实持续创新基础。从过去的2022年至2024年来看,研发费用分别为9373万元、9679万元和1.16亿元,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为高达6.1%,高于可比同业,对应复合增长率为11.2%。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共384人,占比为15.4%。与此同时,公司制定了“产、学、研、用”的发展策略,积极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研发,从而提升研发效率。

荣誉与认证方面,公司被评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软件企业。截至去年末,公司取得授权专利459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3项,并形成了22项与公司主营业务和产品密切相关的核心技术。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提升产能,加大研发以及补充流动性

公司本次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瑞立科密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分别对应8.81亿元、3.08亿元、0.83亿元和2.50亿元,具体来看:

图:公司募投项目涉及资金分布结构(%)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

瑞立科密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本项目拟新建生产厂房及配套工程设施,采取购置先进生产设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等方式,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生产技术,进一步扩大公司气压电控制动系统、液压电控制动系统、ECAS系统、其他辅助主动汽车安全零部件等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产品的供给能力。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本项目拟新建研发中心及配套工程设施,加大对研发场地、研发测试设备等的投入,在改善公司研发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公司的技术研发队伍,实现公司在现有研发资源基础上的进一步跃升,切实保障公司的新产品开发、新工艺设计、新技术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整体研发水平及技术实力。

信息化建设项目。本项目将在公司原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公司发展规划及配合业务扩张步伐,加大信息化投入,全面提升公司的信息化水平。项目拟通过购置先进信息化软硬设备和人才引进等方式,建设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高先进的信息化体系。

此外,剩余募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增强公司反应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为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提供支持。

展望未来,公司将以“让人类出行更安全、使驾乘更智能”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新产品研发,做好技术支持;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提高产能与保证质量;加大市场投入,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品牌效应来巩固市场,以先进技术来抢占市场,以高质量客户服务来赢得市场,以规范管理来抵御风险,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公司业绩,打造中国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一品牌!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