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从负资产到涨十倍: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的逆境突袭

来源:格隆汇

2025-09-28 15:29:40

(原标题:从负资产到涨十倍: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的逆境突袭)

来源:投资界

复盘首程控股(0697.HK)与它的"创业式"进化。

这是一场绝地求生的逆袭。

八年前,香港老牌红筹上市公司首长国际(0697.HK)深陷困境,2013-2015年累计亏损近64亿港元,2016年再亏约16亿港元,股价跌至几毛,徘徊在退市边缘。这家曾经的"红筹明星",在去产能、调结构的时代浪潮中,一度面临退市危机。

八年转型磨一剑,如今的首程控股已脱胎换骨,在基础设施与科技资产的投资和运营两大领域双双跻身国内"第一集团军"。公司运营着北上广机场停车场等核心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国内REITs市场最大的产业投资人。

近两年来,首程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速度和深度更加令人瞩目——公司已从一家基础设施资产运营公司,快速成长为机器人产业重要的全产业链生态构建者和场景应用推动者。随着其投资的宇树科技等头部企业发展壮大,以及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和消费渠道的打通,其"资本+场景+产业链"的模式价值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2025年公司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总收入达7.31亿港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3.39亿港元,同比增长30%。已全部还清银行贷款,有息负债率低至7.9%——这份扎实的成绩单,不仅是其卓越盈利能力的体现,更是首程控股八年来坚定转型、持续进化的必然成果。

跟踪首程团队数月的访谈过程中,一个感受尤为深刻:其实企业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护城河,所谓的壁垒,不过是一群"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凭着股实干的劲头,一砖一瓦垒砌起来的。

路是闯出来的。回望这几年,首程控股持续向上的核心密码,源于整个团队思维方式的持续演进与内在共振——这是一种与时代脉搏同频、不断自我刷新的"创业式进化"。


破局:从"负资产困局"到"创业式突围"


2016年之前,首程控股的前身首长国际,主营钢材制造与铁矿石贸易。受行业周期性低谷影响,企业连续五年亏损,已在退市边缘。

正是在此存亡之际,现任首程控股核心团队临危受命,带领企业果断开启战略转型,"我们想救首长国际,不能让这么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牌红筹企业就此退市。按照现在流行术语来看,我们当时其实是给首长国际做了一个类似SPAC的操作"——现任首程控股副总裁孟子扬回忆说。

在核心团队的整体操持下,首长国际在2017年迅速剥离铁矿石贸易等重资产业务,团队将此前精心培育的停车资产基础设施和资产管理业务带入到首长国际中,使得公司2017年当年即扭亏为盈,首长国际开启了一场从传统钢铁贸易企业向现代资产管理运营者的自我革新。

孟子扬回忆道:"当时的团队面对的挑战空前巨大,新业务注入后亟待发展,要能支撑起上市公司这个盘子,资金是我们最大的瓶颈",那时的首长国际所处境地和历史包袱,遭市场机构和资本市场冷遇已是常态,但核心团队以"自强则万强"的精神迎难而上,"我们当时就在创业,创业就得闯,拿着PPT在香港中环不断敲门不断递名片加微信,回头再看当时新业务规模很小,真是PPT融资",孟子扬笑道。正是凭借这股"创业式"闯劲和韧性,管理团队在无先例可循的领域摸索前行。

2018年至2019年,首程控股迎来重要发展里程碑,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欧力士、厚朴资本、京东集团等在对公司进行深度尽调后,毅然决定进行战略投资。吸引他们的不仅是企业蓝图和规划,更是这个当时规模尚小的团队所展现出的不畏艰难、敢闯能拼的创业精神。

孟子扬表示:"这些一流机构选择我们,坚定地支持我们,既是对首程在基础设施服务与科技创新领域布局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基础设施行业和经济长远发展的坚定信心。"

在战略股东们陆续出资入股后,团队上下同欲,上市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转型成效迅速显现:2018年,在上一年度扭亏为盈基础上,新业务发展迅猛,停车业务量利齐升、基金管理规模亦大幅,公司年度利润飙升516.4%至3.53亿港元。"在跑完2018年第一个完整年度后,能深刻感觉到各方面都在不断捋顺,公司转型初步成功了!"孟子扬略带激动地说到。

2020年,"首长国际"正式更名为"首程控股",标志着全新战略方向确立,同年被纳入深港通标的,重返资本市场关注视野;其停车业务同年首次实现盈利,EBITDA 同比大幅增长1564%,打响了转型升级的"翻身仗"。而据统计,自2018年至今,公司已累计向股东分红近60亿港元,股价和市值均有大幅的升值,部分投资机构也择时退出,对于当年选择"相信"的投资者而言,都收获丰厚。

回首这段历程,孟子扬的言语中流露出对股东支持的珍视:"和我们一路同行近十年的股东,已经获得了不错的回报,这是我们非常乐见并深感欣慰的。市场有进有出,像京东、厚朴、中集这样的创始股东在实现收益后阶段性退出,也是资本市场的正常循环,我们感谢他们曾经的鼎力支持。"

至于未来,他希望公司能汇聚更多志同道合的新股东,不仅能提供资本支持,更能在公司治理等重大事项上深度参与,与管理团队共同探索,争取打造一个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公司治理典范。


进化:市场化团队的创业本色与实干哲学


八年间,首程控股从退市边缘驶入高质量增长的"新蓝海",靠的不仅是战略眼光,更是整船人的齐心协力——这是一支深植创业基因、充满实干精神的市场化团队。

副总裁孟子扬点出了这支团队的"精神密码":真正的专业团队,不在于合同中的股权激励,而是一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主动与自觉。

他说:"在首程,每个人看起来都‘很着急’——这不是焦虑,而是对事业放不下的责任感,我们一直在创业。虽然我们团队在公司持股不多,但切实把对企业的主人翁精神一以贯之。"

这种特质,源于转型期的艰苦淬炼。一位团队负责人表示:"我们当初想做的事,在国内乃至全球都缺乏先例,需要极强的运营、投资和退出能力。这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路,注定艰难,必须全力以赴、以时间换空间。"在她看来,首程选择的赛道大多是从零到一的开拓,必须快速捕捉机遇、树立行业标杆,而后通过"传帮带"让路径越走越清晰。

首程内部的人才流动与转型同样体现出这样的特质。公司鼓励员工突破职业边界,在实战中实现能力跃迁。如有原风控背景的同事,主动拥抱变革,从审阅报表的"评判者"转变为深入一线的"建设者",深度参与项目招商与产业运营;原来总部行政岗位的同事,主动请缨去地方开拓地方市场,随着公司战略升级,他们又将公司REITs、智能化项目落地能力与当地经济深度"融合",在区域形成"口碑效应"。

首程一位工作10年的团队负责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意思的组织文化案例——公司早些年甚至将"风险管理部"更名为"业务推动与尽职调查部",要求团队成员既能看到风险,更能推动业务创新和问题解决。

也正是在这种"实干"精神的催化下,总部管理团队以"磨破嘴、跑断腿"的韧劲,成功开拓了首都机场、虹桥机场、白云机场等标杆项目;地方团队也延续这股精气神,展现出"跟我上"的担当,在成渝、珠三角、长三角等战略区域不断攻坚克难,赢得一系列标志性订单。

在首程,文化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如空气般无处不在的行动准则。这里不讲"苦劳",只认"功劳"——管理层与团队成员同样接受严格的绩效考核,奖惩分明:达成目标才能获得回报,未达成则毫不含糊,只因"结果才是根本"。


底座:内置"创业引擎"的敏捷治理内核


首程控股市场化团队所展现出的创业本色与实干哲学,离不开一套与之匹配的先进公司治理体系作为支撑。公司成功构建了"董事会引领+执委会授权"的敏捷治理结构——其核心在于,既坚持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决策与监督核心,又对由创业团队组成的执行委员会给予充分授权,真正实现了"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策"。

这一治理模式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其专业、多元且深度融入经营的董事会构成上。首程已聚集各领域的杰出代表加入董事会,不仅包括代表主要股东的董事,更吸引了多位具有深厚产业、金融和科技背景的专家,如香港大学终身教授王鑫先生、前知名媒体人、投资人张泉灵女士,以及信永中和合伙人及知名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5月,公司任命张建伟博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进一步强化了董事会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战略眼光。

为确保重大决策兼具前瞻性与可行性,主要股东及投资人代表也深度参与公司经营一线。他们进入首程控股的投资决策委员会,与管理团队共同评判项目,其中包括来自阳光保险、欧力士等机构的委员。这种从董事会到执委会再到投委会的深度嵌入机制,确保了公司决策始终建立在资本视角与一线炮火融合的坚实信息基础上。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多元性确保了决策的深度与广度。部分股东董事,如来自战略股东欧力士的李浩先生以及代表广大中小股东的专业投资人刘景伟先生等,均已成为公司执行董事,与创业团队共同参与投资决策、战略规划等重大事项,切实履行着监督与赋能的职责。

首程控股的治理模式因此在实践中展现出两大突出优势:一方面有效避免了传统企业常见的决策流程冗长、市场反应迟缓等弊端,董事会的前瞻视野与执委会的快速执行得以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也规避了创业型企业可能出现的"少数人决策"、视野局限等风险。

得益于董事会的专业多元和关键股东的深度参与,公司实现了"敏捷"与"稳健"的高难度平衡。这正是首程控股能够精准把握机器人投资、REITs创新等重大机遇,既能快速决策,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公司得以持续进化的重要支撑。


奔赴:与时代共进的"价值创造"


企业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财报数字,更在于其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发展难题的深度与广度。

首程控股八年转型之路印证: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来源于对经济与民生实际需求的洞察与回应。公司始终坚持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相融合,把解决需求和解决问题作为公司商业模式的核心支撑点,聚焦智慧停车、园区管理、REITs、机器人等领域,精准对接城市升级与产业转型需要。

在智慧停车领域,首程以智能化改造切实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例如最早承接的大兴机场停车楼,已成为全球航站楼商业化停车场标杆;在广州白云机场,车主找位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无感支付"全面覆盖,中日友好医院老旧车场经改造后,极大缓解了患者停车难问题。

在REITs领域,首程致力于激活存量资产价值。凭借深度参与公募 REITs发行的各个环节,首程控股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行业经验。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本运作和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一方面,为超过20个客户提供 REITs筹备咨询服务,对应标的资产盘活规模超1000亿人民币,有效助力客户解决基础设施融资渠道狭窄、资本退出困难等问题,成为推动中国基础设施改革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首程控股成功搭建了3支百亿基础设施发展基金,助力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培育与运营管理,促进了相关行业资源的整合,推动了资产运营效率的提升。


跃迁:"三位一体"升级机器人生态构建者


近几年来,首程在科技资产的投资与运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核心成绩:基金当前账面价值已较成立之初增值超3倍,部分项目回报率甚至高达10倍。

更重要的是,公司前瞻性的与科技的结合极大地推动基础设施的数智化升级,降本增效,不仅成功反哺基础设施板块,还成功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

首程控股在机器人领域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其构建的"基金投资-产业运营-租赁服务"三位一体生态模式,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系统级优势。

2023年,公司紧抓"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拐点,果断战略切入赛道,与北京国管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精准投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万勋科技等数十家技术领先企业,覆盖人形机器人、医疗和工业自动化等关键赛道。

首程控股秉持"不赋能,不投资"的理念,定位为"创业者帮创业者",不以资本方自居,而是以产业伙伴身份,为企业提供从投资孵化、场景验证到团队支持的全方位服务,构建"资本—资源—场景"高效联动的机器人生态。

公司向被投企业开放基础设施资源,提供真实场景试验场,显著缩短产品从实验室到商业化落地的周期。同时,通过成立机器人科技产业公司和租赁公司,开展销售代理、融资租赁与供应链管理等业务,彻底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公司推出30亿元机器人采购计划,以租赁模式降低中小企业使用门槛,为被投企业带来稳定订单,形成"技术验证—规模应用—价值反哺"的完整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首程创新推出机器人4S店模式,打造连接创新技术与实际应用的桥梁。位于国家速滑馆的机器人体验店日均接待超6000人次,展示陪伴机器人、外骨骼设备等200余款产品,不断呈现机器人在家庭、教育、康养等场景应用潜力。

本质上,首程控股成功实现了资本优势、场景资源与产业运营的深度嫁接,从传统"财务投资"和"空间运营"升级为与创业者共同成长的"机器人生态构建者"。

从基础设施管理到REITs布局,从新能源投资到人形机器人,首程何以精准把握机遇并持续成功?在孟子扬看来,这一切并非偶然:"点滴努力、日精月进的工作方法与态度,推动我们在很多方面领先一小步,最终汇聚成企业强大竞争力。这正是七八年来首程持续进化的内核。"

公司以破解真实社会难题为根基,获得持续业务收入;凭借稳健财务与清晰战略,吸引全球长期资本;再将资源投入国家导向、市场广阔的新赛道,孵化未来增长极——如此循环,形成一套能够穿越经济周期、持续增强的"增长飞轮"。

依托这一闭环能力,首程不仅实现自身跨越,更为社会与股东创造扎实、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这条路,是首程一步步"创"出来的道路,也将继续以创业之姿、赴时代之约,坚定地"闯"下去。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