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3 19:39:35
(原标题:绕道东南亚:中国轮胎在柬埔寨找到新增长极)
(通用股份柬埔寨基地,受访者供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静怡
在东南亚的版图上,柬埔寨曾是一个橡胶产量丰富却与轮胎制造几无交集的国度。而近几年里,这个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的经济体正在发生变化。
2022年2月,通用股份柬埔寨项目正式开工。回忆起建厂之初,通用股份柬埔寨公司总经理陶国忠仍然清晰记得面临的“三大攻坚战”:疫情仍在高位徘徊,防控形势严峻,有中方员工连续得了4次新冠;建设期又正赶雨季,施工环境复杂,跟天气抢时间;而最紧迫的,是异常艰巨的项目目标,柬埔寨的基地要在一年内完成厂房建设并实现投产。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还大。”陶国忠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时甚至做好了两年不回国的打算。紧锣密鼓之下,一期项目最终于2023年5月投产。
之所以顶着如此大的压力也要争分夺秒,陶国忠说,是为了尽快抢占柬埔寨这片潜力巨大的市场。在通用股份布局之前,柬埔寨只有一家轮胎企业,留给后来者的机遇窗口正在打开。
罗兰贝格汽车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春栋向记者表示,柬埔寨有着“政策套利窗口+成本优化组合”的双重优势。“从贸易政策维度看,柬埔寨目前享受美国普惠制(GSP)待遇,对美轮胎出口暂未被纳入双反清单;同时柬埔寨在橡胶种植等原材料成本上也有显著优势。”
如今,赛轮轮胎、万力轮胎、双星轮胎等中国轮胎行业巨头纷纷在柬埔寨落地生根。据柬商业部统计,2024年柬埔寨汽车轮胎出口额达8.7亿美元,较2023年的3.8亿美元,增长了129%。轮胎制造业正在迅速成为柬埔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而这也是中资轮胎企业构建全球生产力的缩影。一家家工厂的落成,带动了东道国的产业升级,也悄然改写着中资轮胎企业参与世界竞争的规则与路径。
在炎热的季风里,中国企业生产的轮胎正运往北美和欧洲市场,它们的“出生地”却不是中国,而是柬埔寨。这个场景背后,是中国轮胎企业一场持续多年的全球战略布局。
故事要从十年前说起。
当时,欧美国家对中国轮胎产品征收高额“双反”税(反倾销、反补贴),美国自2015年起对中国轮胎征收的反倾销税最高达87.9%,反补贴税最高甚至达到100.8%。
北美作为全球最大的轮胎消费市场,却对中国轮胎竖起贸易壁垒,这些关税让中国轮胎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迫使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2012年,行业龙头赛轮轮胎选址越南,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设厂的轮胎企业,东南亚随之进入中国轮胎企业的视野。随后,通用、中策、玲珑等企业陆续在东南亚建厂,尤其近两年,轮胎企业出海布局的步伐明显加快。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国累计进口乘用车胎数量为8491万条,同比增长3%,其中泰越柬三国供应占比达到41%;进口卡客车胎数量为3265万条,同比增长12%,其中泰越柬三国供应占比超过一半。
柬埔寨,自然也成为了其中承接中国轮胎企业产能的重要一站。
与东南亚其他国家一样,这里是全球天然橡胶的主产区,据柬埔寨农林渔业部橡胶总局发布的数据,目前柬埔寨橡胶种植总面积达42.5万公顷。轮胎当中天然橡胶占比达到40%,柬埔寨原材料采购和物流成本优势明显;同时,当地的劳动力成本低,2024年,柬埔寨的工人底薪仅为204美元/月。
这也提升了中国轮胎的性价比优势。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外资品牌小型轿车轮胎零售价约五六百元,中国品牌同类产品售价约三百元,出厂价可能低至二百元。新能源SUV轮胎方面,国际品牌售价约一千五百元,中国品牌则约六七百元。
目前,柬埔寨已吸引5家外国轮胎制造企业设立生产基地,所有企业均来自中国。已有3家轮胎厂投入运营,分别是位于柴桢省巴域市的赛轮轮胎、西哈努克省的通用轮胎,以及桔井省的双星轮胎厂。
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赛轮轮胎柬埔寨基地收入达31.38亿元,同比增长70.4%;通用轮胎柬埔寨基地收入达13.06亿元,同比增长85.6%,增速均快于其泰国基地的水平。
中国轮胎企业的入驻,让柬埔寨的出口数据开始狂飙。2025年上半年,柬埔寨汽车轮胎出口额强势突破6.59亿美元,同比飙升近80%,创下历史新高。这一爆发式增长延续了2024年的惊人势头——全年轮胎出口额高达8.7亿美元,较2023年实现了129%的跨越式增长。
严格来说,柬埔寨算得上是东南亚的“后起之秀”。对于大多数轮胎企业来说,柬埔寨并不是他们出海的第一站。
“我们在建首个海外基地时考虑过柬埔寨。”通用股份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卞亚波向记者表示,“但轮胎产业是重资产、高投入行业,对产业链成熟度要求较高,2018年左右的柬埔寨经济环境、产业链条件,成熟度还不够。”
以服装等轻工业为主的柬埔寨,在第一家中国轮胎厂进入前,本地并没有相关产业,对于轮胎厂来说,整个上下游的供给都是缺乏的。
卞亚波表示,轮胎制造涉及数十种原材料,除橡胶外,还需钢丝、炭黑、化工助剂等多种材料,而当地缺乏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在设备维护方面,轮胎生产依赖多种专业设备,其零部件在当地难以采购,这在设备调试及后续生产过程中均带来较大困难。
最关键的问题是当地缺乏稳定的电力供应。轮胎生产作为高能耗行业,对电力供应有较高要求,而柬埔寨当时电厂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这也是当时大多数出海东南亚的轮胎厂的考量,泰国和越南等条件更为成熟的市场率先热闹起来。但随着企业蜂拥而至,这些国家也开始面临美国的关注和审查。
2021年,美国对韩国、泰国、越南等国实施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双反”政策。美国对泰国进口的乘用车轮胎征收1.2%至4.52%的反倾销税,对几乎所有制造商的卡客车轮胎征收12.3%的反倾销税。越南虽然没有被征收反倾销税,但有反补贴税,对赛轮越南公司征收6.23%,对锦湖轮胎越南公司征收7.89%,对其他所有公司征收6.46%。
于是,眼光敏锐的中国轮胎企业又开始寻找新的海外生产基地。柬埔寨这个昔日不太起眼的东南亚国家,凭借几乎为零的关税,进入了中国轮胎企业的视野。
2021年,赛轮在柬埔寨设立了第一家轮胎生产企业,并在同年11月正式投产。这是柬埔寨历史上首个轮胎生产基地。
“中资轮胎企业在柬埔寨建立了第一家工厂后,也使得大家对轮胎产业出海布局建设上有了更多维的思考。”卞亚波向记者表示。
通用股份紧随其后,柬埔寨是其在泰国基地之后的第二个海外生产基地。一期项目于2024年5月全面达产,达成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目标,实现年产500万条半钢胎和90万条全钢胎。同年8月,二期项目首胎下线,预计2025年实现年产350万条半钢胎和75万条全钢胎的产能。
(通用股份柬埔寨基地,受访者供图)
随后的2024年9月,柬埔寨第三家轮胎厂——双星柬埔寨轮胎厂一期项目也正式投产。据悉,项目总投资约2亿美元,年产850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工厂。
柬埔寨的基地基本承担起了美国市场的供应。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从柬埔寨进口半钢胎数量为1269万条,同比增长75.99%,创下新高;美国从柬埔寨进口全钢胎数量119万条,同比增长1523%,达历史新高。
轮胎工厂纷纷落子,柬埔寨也在经历着深刻的转型。
面对轮胎企业日益增长的产能,柬埔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加速推进。2024年,柬埔寨政府发布了《柬埔寨物流系统总体规划(2023-2033年)》,其中包括174个开放投资项目,金边和西哈努克省物流综合体等重要物流项目将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投资者对供应链效率的需求。
例如,位于通用股份柬埔寨基地附近的西哈努克港正在扩建,总投资额将近1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水深将达到17.5米。
“码头港口扩大了以后,很多大船就可以来了。”陶国忠向记者表示。对于中资轮胎企业来说,无论是进口原材料,还是将成品运往全球市场,港口条件改善将直接降低这些企业的运营成本。
此外,柬埔寨政府也在大力推进能源项目布局。2025年7月,柬埔寨国会与参议院审议并通过了政府提交的共27项电力投资项目,总装机容量达5950兆瓦,涵盖太阳能、风电、液化天然气、储能、抽水蓄能、生物质等多种发电形式。这对需要稳定电力供应的轮胎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随着生产工厂数量的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多。他们从农业转向工业,学习新的技能,获得更稳定的收入。
陶国忠向记者介绍,其柬埔寨基地本地员工占比已经超过90%,本土人才已逐步晋升至班长、组长、人事科长等管理岗位,实现了从操作层到管理层的升级。这几年里,本地员工在团队中的占比和职责重要性显著提升,已成为管理中坚力量。
当地相关产业也迎来发展。根据柬埔寨政府估计,一旦5家中国轮胎厂全部投产,预计每年将需要20-30万吨乳胶,作为制造轮胎的原料,这将进一步推动柬埔寨橡胶加工行业的蓬勃发展。
不过,陈春栋向记者表示,目前柬埔寨显现“政策驱动型集群”特征,但距离形成强劲的国际竞争力仍有差距。主要的短板还是在于供应链本地化、基础设施瓶颈等方面。
除了橡胶,目前柬埔寨轮胎的配套原材料仍是缺乏的,大部分仍然需要从中国运输。陶国忠向记者表示,随着来柬埔寨建厂的轮胎企业增加并投产,配套的原材料供应商也会逐步迁移。
“我估计近两年,配套的产业集群很快会陆续进驻柬埔寨。”陶国忠表示,“现在已经有些原材料供应商在考察了,但是建厂还没那么快。”
随着基建和配套的不断完善,柬埔寨成为中国轮胎企业投资的新热土。
“中资企业走到海外来肯定是对的,因为到海外来更贴近市场。”陶国忠向记者表示,当前,轮胎企业的布局重心已从东南亚转向中东、非洲等地,全球化布点趋势愈发明显。
放眼头部企业的最新动向,赛轮轮胎在埃及投资2.91亿美元建厂,计划以埃及为枢纽,辐射亚、非、欧三大市场;玲珑轮胎计划投建巴西项目,投资额达11.9亿美元,成为首家赴南美洲建厂的中国轮胎企业;森麒麟的摩洛哥工厂正处于产能爬坡期,预计2025年三、四季度放量规模较大。
对于中国轮胎企业来说,柬埔寨经验是他们全球布局的一个试验场,但远非终章。从东南亚到全球,中国轮胎企业的出海故事还在继续。
观点
2025-09-23
智通财经
2025-09-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智通财经
2025-09-23
观点
2025-09-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