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进一步规范经营主体登记申请和代理行为|营商环境周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3 16:35:18

(原标题:进一步规范经营主体登记申请和代理行为|营商环境周报)


时政要闻

工信部等三部门:出台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开展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行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推动轻工业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新增长点快速发展,引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的总体目标,并部署了五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着力优化供给。开展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行动、重点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力品牌培育和宣传推广。

二是助力扩大消费。落实好现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促进扩大传统消费,围绕健康、养老、育幼、家居、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拓展人工智能在轻工领域应用,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搭建供需对接交流平台,激发消费潜力。

三是保持国际竞争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设,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模式,不断强化企业商品出口公共服务,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布局。

四是优化产业生态。培育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产业转移对接活动等途径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加强市场主体培育。

五是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轻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做好《工作方案》的宣贯工作,加快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通过强供给、促消费、稳出口、优生态、增动能等系列举措稳住轻工业基本盘,巩固拓展轻工业优势地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财政部等四部门: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促进知识产权资源有序流转和优化配置

近日,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版权局联合发布通知,部署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强化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规范管理,提升资产评估服务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推动知识产权资产价值释放,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通知强调,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在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中的专业作用。合理确定知识产权价值是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的重要环节,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中,要充分发挥资产评估的专业作用和功能,促进知识产权资源有序流转和优化配置。

通知要求,资产评估机构承接和执行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资产评估机构从事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业务,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知识产权的特点,独立、客观、公正地评估知识产权资产价值,不得直接以预先设定的价值作为评估结论。资产评估机构从事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加强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专业人员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通知强调,加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和自律管理。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版权局按照职责分工指导和规范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相关工作并建立工作协同机制,依法实施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监督管理,及时统计、披露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业务情况和相关统计数据,构建开放、透明、高效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业务数据服务平台。


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规范经营主体登记申请和代理行为,新建登记代理人信息管理制度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经营主体登记申请及代理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进一步规范登记申请和代理行为,防范虚假登记,对接国际反洗钱规则,提升登记注册质量,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一是规范登记联络员及代理人条件,明确法律责任义务。登记联络员应当由经营主体任命或者指定内部工作人员担任,代表经营主体办理登记、备案事项。登记代理人应当具备登记注册相关专业知识,直接接受经营主体委托,原则上不得兼任经营主体的登记联络员。其中,登记代理人应当如实记载执业情况,妥善保存执业记录等资料,不得从事虚假登记行为,不得扰乱市场秩序。

二是新建登记代理人信息管理制度,有效强化登记申请真实性要求。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建设全国经营主体登记注册代理人信息系统,记录并归集、公开全国登记代理人、相关机构负责人、从业人员、代理业务、依法被限制申请经营主体登记的人员等相关信息。登记代理人应当通过全国经营主体登记注册代理人信息系统表明其代理身份,对当次登记涉及的相关人员或者组织进行身份核验,规范登记申请行为。

三是强化登记代理违法行为监管,进一步依法加大惩戒力度。完善监督惩戒机制,明确虚假登记一般性罚则和从重性罚则。对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经营主体登记的,登记机关可视情形将有关人员列为直接责任人;自相关登记被撤销之日起3年内,登记机关对于直接责任人作为登记联络员或者登记代理人提交的登记申请不予登记。

同时,《办法》明确登记代理人反洗钱特别要求。登记代理人在接受委托从事经营主体登记代理业务时,应当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接受反洗钱监督管理,协助和配合相关执法机关进行反洗钱调查,不得在代理登记业务时从事洗钱活动或者为洗钱活动提供便利。


地方行动

山东:未来三年开展新质生产力等10项技能培训行动,针对部分就业重点群体给予补贴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9部门联合印发《“技兴齐鲁 乐业山东”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在2025—2027年,以“技兴齐鲁 乐业山东”为主题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3年内,全省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以上。

《实施方案》围绕行动目标,部署开展新质生产力技能提升、乡村振兴技能提升、现代服务业技能提升、养老家政技能提升、青年群体技能提升等10项培训行动,提出强化培训资源培育、技能评价规范、培训就业联动等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系统规划未来三年我省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路径。

《实施方案》明确,开展新质生产力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和技能强企培训行动。鼓励引导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组织实施订单、定岗、定向的项目制培训。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训力度,每年开展数字类培训2万人次以上。培育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打造以企业为主体,院校、培训机构等共同参与,产业、创新、人才、政策衔接融通的技能人才培养生态体系。

针对就业重点群体,组织受经济环境变化冲击较大的企业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转岗转业等培训。实施“求学圆梦行动”,每年补贴不少于1万名一线职工(含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针对青年群体,开展送技能进校园系列活动,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根据职业规划、求职意向自主参加技能培训,每年开展培训5万人次以上。

根据《实施方案》,山东省将每年面向农业农村一线人员开展培训2万人次以上。开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智慧农场数字化营销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培训,每年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5000人次。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每年培训10万人次以上。

针对新业态新职业领域,每年开展培训1万人次以上。聚焦首发经济、数智消费等新型消费增长点领域,组织“山东手造”传统工艺制作与非遗保护传承培训、鲁菜师傅、电商、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民宿管家等业态模式融合发展类培训,每年开展培训1万人次。


广西:出台“人工智能+制造”若干政策,对具有引领作用项目最高补助1000万元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广西支持“人工智能+制造”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进一步壮大广西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措施》指出,一是加大力度支持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移动终端等智能产品以及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和零部件,开展产业化和生产线建设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入的25%、最高50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具有引领作用项目,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二是重点支持工业领域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支持工业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平台、行业模型、行业智能体等开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入的25%、最高500万元的资金补助;三是打造一批标志性人工智能产品,对具备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潜力的产品、获得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措施》强调,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聚焦冶金、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糖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推广价值和引领作用的标杆应用场景,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25%,给予每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

《措施》明确,支持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鼓励通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等开放数据集,根据数据类型、规模、质量及开放共享等情况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创建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对获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各市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对符合条件的集聚区和集群给予资金支持。


典型案例

浙江省嘉兴市:推进统计“一键报表”改革,压缩企填报时间、提高数据准确率

浙江嘉兴落实国家“推进智慧统计建设,完善统计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统计现代化改革部署要求,聚焦因报表多、指标繁造成的企业编报负担重,因数据易被干扰、人为差错易发造成的监管难度大,因数据时效性差、应用价值低造成的辅助决策薄弱等问题,通过数字赋能、流程重塑,创新企业统计“一键报表”模式,实现数据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一键报表”改革由嘉兴桐乡市首创,已在浙江迭代运用超3年,11个地市90个区县实现全覆盖,企业报表用时压缩90%以上,准确率有效提升。

一、流程再造,构建业务和数据双链协同

(一)全口径归集。精准适配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产销等各类系统及不同版本、不同业务处理方式,可全量归集工业、服务业等12个专业219张报表。构建各项指标对应的取数标准体系,明确统计指标范围、口径、频率及计算方法,实现企业基础数据自动汇聚。

(二)标准化生成。将22个高频统计报表制度固化为系统程序,严格执行同一标准、同一逻辑、同一流程,构建规范生产、安全传输、实时校验的质量监控体系,杜绝人工差错,防范人为干扰,提升数据质量。

(三)自动化报送。创新“模板导入”、“接口推送”双通道,统一企业报送门户,明确传输协议和标准,实现统计报表自动汇集、规范生成、一键报送,无缝对接统计云联网直报平台浙江采集节点。以嘉兴某龙头企业为例:下属法人单位35家,涉及6个专业,每家每月需报送2—4张报表,仅一家公司的产值报表,每月需对200余个产品、2000余份发票进行人工计算,强度大、易差错。应用“一键报表”接口模式后,统计人员39名、人均1天的工作量精简至只需1名统计人员、5分钟,准确率100%。

二、体系重构,提升监管和保障双重质效

(一)创新两项技术,实现智能高效。创新“多源异构数据智能映射技术”,有效兼容适配各类数源系统。创新“指标血缘溯源技术”,有效追踪记录数据指标从生成到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形成“企业‘一键’报表数字化台账系统”软件著作权,并取得“一种基于大数据生成报表的数据映射方法及系统”、“一种报表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等4件发明专利。

(二)制定三大标准,确保系统规范。建立数据、指标、接口三项标准体系,明确原始数据定义和管理规则,统一基础指标和过程指标来源和口径,规范信息传输协议和交互规则,为平台规范化运行提供制度保障。《企业基础指标清单》、《数据接口标准》等12项规范纳入浙江省统计数字化改革标准体系。

(三)强化四重防护,构建安全屏障。基于国产硬件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全栈自主研发,建立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TTPS)安全连接、SM4分组密码算法等“四重”安全保障,确保数据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和应用全过程安全可靠。

三、价值跃迁,驱动治理和运用双向变革

(一)数据反哺赋能。构建多维立体“企业画像”,动态分析产值、营收、利润等关键指标,为企业优化生产经营、产业布局提供支持。搭建产业链速查模块,归集供需信息,助企强链延链。提供政策直达增值服务,让企业更加便捷知晓政策、享受红利,累计推送涉企政策2.16万份。

(二)智慧统计赋力。构建统计人员管理模块,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将“四上”企业、乡(镇、街道)、村(社区)统计人员全量纳入,有效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构建电子统计台账,确保源头可溯、数据可查,为实现即时统计提供了基础底座。

(三)政府决策赋效。构建产业、行业、规模、效益等各类分析模型,形成区域经济全景画像,为政府快速获取经济运行状况、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关政策提供支撑,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变“经验决策”为“数智决策”。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