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通财经
2025-09-18 07:58:53
(原标题:中金:美联储在供给症结下克制降息)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金公司发布研报称,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较好回应了市场的关切,但也保持了克制。此前期待的降息50个基点并未出现,决策者对于下一步降息存在较大分歧。往前看,由于就业数据过于疲软,中金预计美联储或将于10月再次降息,但在这之后,通胀升温将使降息门槛越来越高,货币宽松空间也将受限。当前美国经济的症结并非需求不足,而是成本上升。过度的货币宽松非但无法解决就业问题,反而可能加剧通胀,使经济陷入“类滞胀”困境。
中金公司主要观点如下:
本次会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有很高期待,由于劳动力市场疲软,投资者普遍认为美联储现在必须出手,以防止就业数据进一步下滑。
我们认为美联储较好回应了市场的关切,但也保持了克制。首先,从政策立场看,美联储如期降息,并将就业放缓作为降息的理由。货币政策声明称,决策者认为“就业方面的下行风险有所上升”,尽管他们也认为“通胀水平有所回升,且依然偏高”。换句话说,就业市场放缓的担忧压倒了对通胀的顾虑,成为政策调整的直接推动力。
然而,市场此前期待的降息50个基点并未出现。从投票结果来看,本周二刚刚就任理事的米兰投下了反对票,因其主张应降息50个基点,这符合市场对其“特朗普传声筒”的预期。但此前在7月会议上倾向更早降息的沃勒和鲍曼,此次均未支持更大幅度的降息,这被视为“不够鸽派”。沃勒是下一届美联储主席的热门人选,鲍曼也是由特朗普所任命,他们的决策与米兰保持“距离”,有助于缓解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
其次,从前瞻指引看,美联储年内可能进一步降息,但路径并不明朗。点阵图显示,官员们对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中值为3.6%,对应再降息两次。但进一步看,在19名写下利率预测的官员中,有一人主张年底前再降息125个基点(考虑到米兰本次支持降息50个基点,这个偏离数据点可能是米兰),另有9人认为再降息两次,还有9人认为只降息一次甚至不再降息。换言之,若剔除125个基点的极端预测,官员们的意见几乎对半分。这意味着年底前再降息一次概率更高,而降两次则更像“抛硬币”。
整体来看,此次美联储的决策与前瞻指引较为稳健。尽管内部意见分歧明显、博弈激烈,但鲍威尔依然保持了冷静的态度。与此同时,美联储没有表现出过度刺激的态度,而是继续用数据说话,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其听命于总统的担忧,有助于市场稳定。鲍威尔在记者会上的表现同样克制沉稳,可以说,他已经尽力展现了联储的独立性与理性。
展望未来,我们预计由于就业数据过于疲软,美联储或将于10月再次降息25个基点,但在这之后,通胀升温或将使降息的门槛越来越高,货币宽松的空间也将受限。
我们认为,当前美国经济的症结不在需求侧,而在供给侧;主要问题并非需求不足,而是成本上升。一个证据是就业数据已经疲软,但消费仍保持韧性。如果是需求走弱所致,逻辑上应当先看到消费降温,随后才传导至就业,但现实却相反:关税推高企业成本,迫使企业缩减招聘,导致就业放缓,而消费作为就业的滞后指标暂未受到显著冲击。另一个观察是,就业增速下滑,但工资水平依然稳健,失业率也没有大幅上升。这背后是移民政策收紧造成劳动力供给下降,同时关税冲击压缩了劳动力需求,双重作用的结果。映射到宏观层面则表现为总供给下降,而总需求的调整则相对滞后,物价承受上行压力。第三个观察是,当前人工智能(AI)和加密货币等领域的热情依旧高涨,在局部可能已经出现了过度乐观、过度投资迹象。这使得短期需求仍受到支撑,但也意味着通胀面临上行压力。
过度的货币宽松非但无法解决就业问题,反而可能加剧通胀,使经济陷入“类滞胀”。我们不排除这样的情形:在关税与移民政策影响下,伴随着美联储降息,通胀继续抬升,同时就业复苏缓慢,进一步形成“类滞胀”态势。当然,这种情景不会像上世纪70年代那样严重,但其长期性、结构性和隐蔽性,同样值得警惕。看远一点,在逆全球化和地缘经济博弈的大背景下,供给冲击或长期存在,这些冲击可能加剧经济周期与市场波动,给货币政策带来更多挑战。
图表1:美联储对经济指标的预测(2025-09)
资料来源:美联储,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美联储9月点阵图
资料来源:美联储,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美联储货币政策声明对比(2025年9月vs 2025年7月)
资料来源:美联储,中金公司研究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财闻
2025-09-18
智通财经
2025-09-18
金吾财讯
2025-09-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