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09-17 18:01:35
(原标题:半年5次资本运作,圣湘生物寒冬中的豪赌)
《投资者网》蔡俊
动作不断的圣湘生物(688289.SH),交出了财报。
今年以来,公司发起多项资本运作,包括收购、增资、战略投资等。同时,公司内部人员调动密集,董事会也请到资本大佬卫哲加入。截至目前,公司市值约120亿元左右。
频繁的内部和外部操作,在检测行业寒冬的背景下相当于一次反向押注。市场在猜测公司大动作的核心逻辑,而上半年的业绩增速伴随应收账款上涨,短期的立竿见影或长期的正向效应仍未见分晓。
反向押注:人员调整+大举收购
当行业整体陷入寒冬之际,圣湘生物在大举内部重整。
今年3月,公司公告副总经理殷鹏、核心技术人员缪为民、副总经理朱健辞去相关职务,前两人因到法定退休年龄,朱健为个人原因。
更早之前,公司公告董事、副总经理兼核心技术人员范旭,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纪博知的职务做出调整。两人辞去公司相应职务,出任子公司管理层,范旭、纪博知分别担任圣维鲲腾、圣维斯睿的总经理。同时,公司新增认定符小玉、龙凤英为核心技术人员。
密集的技术人员调动,本质是公司在行业寒冬背景下的一次反向押注。
2023年,医疗检测行业因疫情红利的褪去而瞬间陷入寒冬。对此,公司提出“二次创业”,表面是减少对新冠业务的依赖,内核是构建“平台一体化、诊疗一体化”生态圈,重点布局呼吸道检测、生殖道感染检测、血筛、病毒性肝炎检测等领域。
为了这个生态圈,公司人员的调动和腾挪只是前哨。与之配合的,还有通过产业基金入股圣维鲲腾、圣维斯睿。2024年底,公司参与圣维鲲腾的A轮融资。
接下来,公司掀起一场更大的动作,其不满足简单孵化企业,而是直接下场并购并找来资本大佬助阵。
今年上半年,公司及关联方产业基金共完成5笔资本运作,先后以8.075亿元收购中山济海、7560万元受让股权及增资红岸基元、2.7亿元受让及增资真迈生物、1亿元战略投资圣维鲲腾等。
同时,前阿里巴巴CEO卫哲现身公司的临时股东大会。2024年底,卫哲被提名出任公司董事。其实,公司实控人戴立忠与创投圈的交往甚密,2017年公司就获得礼来亚洲基金、弘晖资本等机构超5亿元的融资。
但伴随一系列的资本大动作,市场也在疑惑:本轮公司的生态圈构建是不是一次广撒网,内核价值能否穿越周期。
资本运作的内核
要回答疑惑,得从卫哲股东大会上的现身说法开始。当时,其认为医疗行业已出现机遇,具体在严肃医疗、消费场景、市场开拓,对应技术研发、健康消费、出海及沉淀基层。卫哲表示,AI技术将支撑起研发迭代、场景拓展、市场下沉。
彼时,正值圣湘生物收购中山海济。戴立忠不仅认同观点,并举例该交易符合卫哲提到的“严肃医疗+消费医疗”,还表示公司的收购逻辑放在两点:产品有没有建立新生态的能力、标的创新能力够不够强。
站在新生态和创新的维度上,今年以来公司的资本运作围绕横向与纵向拓展,逻辑其实有迹可循。
横向扩张上,公司收购中山海济实现生长激素赛道的切入,并与现有儿科业务相结合,打通“诊疗一体”。
纵向深耕上,公司增资控股红岸基元,看中的是AI图像法设备,并与现有感染诊断业务协同,从而布局感染性疾病诊断全场景。投资真迈生物,瞄准的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国产化替代与国际化突破,以此强化基因科技上游领域的话语权。
因此,看似广撒网的资本运作,逻辑在于公司筑起多元化平台,打通前后端的诊疗壁垒,最终落地在严肃医疗、消费医疗等场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运作需要真金白银的代价。收购中山济海的资金,来源于自有和银行提供的并购贷款。
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39.56亿元,较年初45.9亿元有所下降;商誉超8亿元,较年初的766.2万元明显增长。
业绩是否健康?
大动作不断的圣湘生物,交出了市场瞩目的财报。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69亿元、1.63亿元、1.36亿元,各自同比增长21.15%、3.84%、12.19%。
很明显,公司的营收增长由收购标的驱动。报告期内,圣湘海济(中山海济更名而来)实现营收2.4亿元,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120%。若扣除该并表企业,公司营收6.29亿元,2024年同期为7.17亿元。
更不容忽视的是,公司的应收账款也大幅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该指标余额7.62亿元,较2024年底的5.3亿元有明显上涨。其中,关联方圣维鲲腾、圣微速敏的余额分别为0.37亿元、0.12亿元。
应收账款的大幅增长,核心与公司的销售模式有关,经销的常年占比超80%。因此,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增长,或建立在压货之上。另一个有意思的数据,为今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3亿元,2024年同期为-0.63亿元。公司表示,该指标是政府补贴及税收返还较上期减少所致。
无论怎样,公司的业绩增速是否可持续,仍需要时间检验。而且,公司高层寄予厚望的“严肃医疗+消费医疗”的前景,或需要重新审视。
以圣湘海济主营的生长激素为例,作为消费医疗的黄金赛道,近年来呈现复杂局面。今年上半年,赛道龙头金赛药业的营收增长6.17%至54.69亿元,但净利润下滑37.53%至11.08亿元,20.26%的净利润率较2024年的25.1%也有所下滑。
增收不增利或者说利润增速小于营收,说明企业赚来的钱又花回到研发、销售等费用上,但效果可能递减。今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率15.66%,较2024年同期16.87%有小幅下滑。其中,销售费用2.76亿元,同比增长23.67%,费用率31.76%;研发费用1.2亿元,同比增长0.8%,费用率13.8%。
整体来看,公司向内和向外的大举动作,是否短期内立竿见影,或者产生长期可持续的正向效应,目前未有定论。这场反向押注,在行业寒冬的背景下或是一次豪赌。(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09-17
投资者网
2025-09-17
投资者网
2025-09-17
投资者网
2025-09-17
投资者网
2025-09-17
投资者网
2025-09-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