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3 15:01:32
(原标题:风波未平!罗永浩连发7条微博,贾国龙称“陷入自证清白循环”)
近日,罗永浩与西贝餐饮集团之间围绕“预制菜”定义的争议持续发酵。大众讨论焦点逐渐转向餐饮预制菜使用透明度与消费者知情权上。
9月13日凌晨至中午1点,罗永浩火力不减,连发7条微博,继续就此次西贝风波发表言论。其最新博文称:如果让我给西贝支招,我能做的就是,建议它堂食不做预制菜,或堂食做预制菜的时候,标明是预制菜。
而就在前一晚8点30分,罗永浩才在多个平台直播回应西贝事件,时长约1小时左右。直播开播仅10分钟,其抖音直播间观看人数已经10万+;不到半小时,仅微博平台观看量已接近500W。
罗永浩直播间背景上标注其立场:“不反对预制菜,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罗永浩在直播中表示,他个人不反对预制菜进商场,反对的是卖预制菜伪装成不是预制菜,反对预制菜以现做菜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在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门话题后,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最新发声。
9月12日,贾国龙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他表示“我现在陷入自证清白循环”。贾国龙透露:“9月11日和9月10日所有门店加起来,日营业额分别掉了100万元,今天(12日)我估计会掉200万元到300万元。”
在采访中,针对社会上对预制菜存在的焦虑情绪,贾国龙认为,“预制工艺不是预制菜。所有的菜都需要用到预制工艺,需要提前做,无非是在什么状态、用什么原料、工艺、调味品做。越是好的菜越要提前做,比如鱼翅、鲍鱼,得提前好几天发制,红烧肉也得提前十几个小时做。出餐效率、标准化程度越高的餐饮企业,预制程度越高。”
针对记者提出的“所以西贝有预制工艺,但是没有预制菜?”贾国龙直言:“对,可以这么说。很难说哪家餐厅没有预制工艺,做任何一道菜都需要预制。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比如把毛菜预制成净菜,也是预制。”
9月12日,胖东来老板于东来发文力挺西贝: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随后他回复网友自己发声理由:因为正义、因为做一个不错的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团队付出的心血太不容易了!可建议、可以理解、可以促使企业改进完善、但不能让企业家灰了心!
9月13日,于东来力挺西贝的视频已不可见。目前,于东来抖音号“胖东来于东来”账号已私密。
何为“预制菜”?
事实上,预制菜在去年就有了“国标”。
2024年3月,国家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
经梳理,“预制菜”的官方定义如下:
其中,加热是指将食品加热到可食用状态的过程,即针对已经预加工熟制的产品在食用前的简单复热。
熟制是指经炒、炸、烤、煮、蒸等将食品熟制的过程,即在预加工阶段并未完全熟制,需要彻底熟制后方可食用。
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不属于预制菜。
官方对于预制菜范围的划定,显然比以往行业内广义上包含即配、即烹、即热、即食的庞大预制菜概念缩窄很多。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根据预制菜国标和官方解释,预制菜不包括速冻面米食品等主食类食品、净菜类食品,以及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
综上所述,西贝方宣称的“没有一道是预制菜”,从国标定义来看,的确没有预制菜;而消费者眼中的预制菜,则更多基于口感与用餐体验。
出品:21财经客户端 南财快讯工作室
部分内容综合自中国企业家杂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财闻
2025-09-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