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9-07 20:56:39
(原标题:超100只科技主题基金申报)
【导读】年内逾百只科技主题基金申报,公募多维度深耕科创领域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对科技创新板块的布局力度持续加大。一方面,科技主题基金申报数量同比大幅增加,产品类型与参与机构呈现多元化特征;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基金公司扩充科创领域投研力量,深耕科创赛道,挖掘科技发展红利。
科技主题基金申报热度飙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今年以来,有106只名称中带“科技”的基金申报,较去年同期的19只增长4.6倍;其中44只产品的名称包含“科技创新”,聚焦科创核心方向的意图明显。
这些产品中,股票型指数基金最多,有64只(其中44只是ETF),占比超六成。
在华安基金看来,新产品涉及多个代表性科技指数,从宽基到主题,从信息技术到生物科技,从硬件开发到软件应用,由表及里、细致入微,全方位涵盖了中国科技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从不同侧重点为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科技行业的工具。
除了股票型指数基金,此轮申报还有多个品类作为补充,包括22只主动权益产品,旨在挖掘科技板块超额收益;15只债券指数基金,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对科技相关固定收益资产的配置需求;还有4只QDII基金和1只REITs。
从参与机构来看,50家基金管理人共同推动科技主题基金申报热潮,其中,汇添富基金申报了7只,富国基金申报了6只,华安基金、招商基金各申报了5只;工银瑞信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等8家公司则各有4只产品申报,形成“头部引领、多点开花”格局。
对于今年科技主题基金布局热度骤升的原因,公募业内人士认为,政策红利、市场行情、板块业绩三重因素共振,令科技领域成为兼具长期价值与短期弹性的核心赛道。
一位公募人士指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为科创企业提供了长期政策支持与成长空间。业内已达成共识,投资科创相关资产是“分享中国科技发展红利的核心路径”,尤其是在“中国智造”成果频出的背景下,政策对科技板块的扶持进一步强化了机构的长期布局信心。
今年以来,科技板块是A股表现最为强势的方向之一。近期,在“资金面+政策面+业绩面”多重催化下,权益市场强势上涨;以DeepSeek大模型、国产AI芯片、创新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多只代表性科技指数年内业绩翻倍,显著的超额收益吸引基金公司加力布局。
“从基本面看,TMT板块净利润保持高增长,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创新药等细分领域飞跃式创新不断涌现,正式步入新的景气周期。尤其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爆发,不仅带动了相关领域资本开支增长,更让AI应用落地带来的‘生产力跃迁’充满想象空间,成为基金公司看好科技板块的核心逻辑。”
持续加码科创投资
打造“科技投资军团”
在申报科技主题基金的同时,多家基金公司从“投研能力建设”与“产品布局深化”两方面入手,持续加大科创领域投入,打造“科技投资军团”。
博时基金早在科创板设立前便开始布局。2017年,博时成立科创投研一体化小组,深耕科技TMT、新能源、医药生物等领域;2024年起,将科技投资确定为权益投资重心,重点布局新能源、AI、半导体相关产品。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投向科技创新方向的基金达75只,规模超500亿元。
鹏华基金密切跟踪宏观政策与经济发展趋势,通过股债联动,构建立体化科创投资布局,深度参与硬科技企业成长进程。
华安基金聚焦科技赛道,构建了覆盖A股与港股、涵盖“硬科技”(芯片、高端制造)与“软实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兼顾大盘核心资产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多层次科技主题基金系列,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投资工具。
南方基金将科技金融作为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抓手:一方面,持续加强对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挖掘优质科技企业;另一方面,开发特色科技主题产品,引导长期资金流入科创领域。
诺安基金自2020年起重点培育科技投研小组,持续优化架构,完善考核机制,强化投研能力;产品线方面,着力打造“科技超市”,目前已有超10只基金聚焦科技细分方向,形成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科技产品矩阵。
编辑:杜妍
校对:纪元
制作: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09-08
中国基金报
2025-09-08
中国基金报
2025-09-08
中国基金报
2025-09-08
中国基金报
2025-09-08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