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9-07 23:03:35
(原标题:这类主题基金,最猛狂赚123%!)
四年深耕显成效:
北交所已成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基金报记者 王思文
北交所设立四年来,持续优化功能、稳步发展,已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受访基金经理认为,北交所四年发展成效集中体现为“发挥功能、形成互补、发展壮大”三大亮点,带来多维度根本性变化——上市公司质量“提质扩面”、流动性“量能跃升”、投资者结构“专业升级”,北交所已成为连接资本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纽带,以及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成果斐然
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各项功能持续优化,市场运行始终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体现为“发挥功能、形成互补、发展壮大”三大亮点。
在发挥功能方面,北交所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清晰,尤其在服务“专精特新”等创新型中小企业上成果斐然。华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北交所成功培育出专用设备与高端制造、电子与半导体材料、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等多个赛道的“小而美”高精尖企业,切实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
万家基金基金经理叶勇表示,北交所通过IPO和再融资,扶持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资本市场投资和居民财富管理提供了众多优质标的。
从市场互补角度,北交所设立补齐了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与新三板间的空缺,为不同类型、发展阶段及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与实践。嘉实基金认为,北交所填补了资本市场空白,优化了市场生态,提升了市场活力,已成为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阵地,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创新意义重大。
在发展壮大层面,北交所成绩亮眼。上述华南地区基金经理表示,北交所上市公司已达274家,总市值超9000亿元,中小企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
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市场流动性显著提升。南方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基金基金经理李佳亮提到,北证50指数与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相继发布,标志着北交所迈入“双指数”时代,为市场带来全新的投资维度,推动市场结构优化。同时,北交所积极构建“股债双轮驱动”格局,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首单科创绿色债,形成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截至8月底,今年以来债券发行总量超13万亿元,极大提升了市场服务效能。
招商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基金经理邓童对记者表示,北交所在过去四年中快速扩容,上市公司数量、市值增长均超3倍,场内交易量增幅巨大,大幅改善的流动性吸引细分行业龙头入驻,拓展了投资者投资范围,有力促进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生态
从企业质量的“提质扩面”到流动性的“量能跃升”,再到投资者结构的“专业升级”——北交所四年间的三大根本性变化,进一步完善了资本市场生态,使其成为连接资本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纽带。随着改革持续深化,北交所将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能。
“北交所上市公司质量有很大提升,行业覆盖范围也大幅拓宽。”叶勇指出,过去北交所上市公司多集中于机械设备领域,如今已拓展至大消费、高端制造等多个细分领域,涌现出大批优质的“专精特新”企业。
这一判断得到数据支撑。李佳亮引用Wind数据表示,截至2025年8月,北交所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达82.85%。从业绩表现看,今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6.01%,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韧性。
流动性不足曾是北交所发展初期面临的核心挑战,如今这一局面已得到根本性扭转。叶勇说,四年前北交所整体成交量偏小,而现在,一批优质企业日均交易量已超越沪深中小盘个股水平,“这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布局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条件”。
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北交所日均换手率稳步提升,至今稳定在7%~8%;今年前8个月,北交所日均成交额近300亿元,远超2024年不到100亿元的日均成交额。
李佳亮强调流动性改善带来的连锁效应:“目前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已得到实质性解决。资金通过北证50指数基金持续流入,不仅为市场注入了充裕的流动性,也使北交所上市企业能够获得更有效的融资支持。流动性的改善正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选择在北交所上市,推动市场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机构投资者的话语权增强,这将进一步促进北交所市场向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投资者结构的优化是北交所市场成熟度提升的重要标志。叶勇表示,北交所成立初期,投资者以个人、私募及少量公募主题产品为主;如今,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大量进场,越来越多的私募和个人投资者也积极参与。
嘉实基金指出,当前北交所合格投资者已超900万户,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持股比例持续提升。“深改19条”推出后,政策与制度革新吸引长线资金加速入市,投资者队伍持续壮大。
李佳亮分析称,北交所已形成“机构投资者引领、专业个人投资者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者群体,仅北交所主题基金规模就超160亿元,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持股比例持续提升。未来,北交所将通过优化市场生态、完善产品体系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吸引更多长线资金入市,为市场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猛狂赚123%!北交所主题基金业绩亮眼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在北交所设立四周年之际,北交所主题基金也交出亮眼的业绩“答卷”:今年以来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近60%,最高单位净值增长率超123%;自成立以来平均年化回报率超30%,远超同期大盘涨幅。
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近60%
北交所主题基金业绩亮眼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剔除次新基金,北交所主题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近60%,最高单位净值增长率超123%。
自成立以来,该类产品的平均年化回报达32%,远远超过同期沪指涨幅,整体取得了不错的超额回报。
嘉实基金认为,北交所主题基金年内业绩表现突出,与政策支持与产业趋势驱动、市场信心回暖、风险偏好提升等因素有关。首先,政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领域支持持续加码,股市在科技浪潮驱动下震荡上行,北交所上市公司多集中在高成长的新质生产力领域,契合当前市场热点;其次,A股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上升,小盘成长风格受到青睐,进一步推动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最后,部分北交所主题基金通过精准选股和动态调整持仓,实现了超额收益。
招商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基金经理邓童表示,北交所公司今年以来整体涨幅较大,部分个股由于前期估值较低,在整体市场情绪持续好转的背景下涨幅相当可观,部分基金也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
万家基金基金经理叶勇认为,北交所主题基金近两年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上市公司估值的合理修复和业绩的增长。
自下而上精选好公司
重点关注业绩持续超预期的公司
投研方面,公募投研人士将从精选个股、指数投资等角度挑选“专精特新”企业。
叶勇表示,北交所上市公司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主,大部分公司市值较低,投资沪深市场的很多方法论不适用于北交所,基金经理必须自下而上精选好公司,在低位时买入并拿得住,才能获取长期超额回报。在选股策略方面,他主要遵循“好公司、低价格、拿得住”的理念,通过综合的评价体系判断公司质地。
邓童表示,由于前期流动性折价较大,找到定价偏差的公司比较容易。不过,随着近期估值修复,北交所市场定价效率明显提升,未来个股分化会加大。他重点关注业绩持续超预期的公司。
南方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基金基金经理李佳亮表示,北交所上市企业的整体质量和市场流动性均已取得明显进步,逐渐成为公募基金捕捉市场整体增长机遇的重要平台。
从投资价值视角,他分析,北交所聚集了一大批深耕细分赛道、拥有“专精特新”资质的优质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比例显著高于主板及科创板、创业板,板块中隐藏着众多细分行业冠军和领军企业,呈现出层层精选的结构优势。
从投资板块角度看,他重点关注入选北证50指数和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的“双指数重叠”的优质公司,这类企业兼具规模与创新优势,往往深耕细分赛道,业绩爆发潜力较大,成长空间更大。
嘉实基金认为,随着新质生产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交所未来或诞生一批“专精特新”高成长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突出。从产业趋势看,科技行业有望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加速创新,推动产业变革,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有望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北交所开启“双指数”时代
多方合力破局正当时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北交所市场正步入“双指数”驱动的新阶段,市场热度与估值不断抬升。与此同时,北交所发展仍面临挑战。业内人士表示,从估值修复走向价值发现,北交所的长期健康发展,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在制度建设、投研体系建设和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形成合力。
北交所“双指数”时代启幕
公募产品创新与生态重构同频共振
2025年6月,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正式发布,叠加北证50指数,北交所“双指数”时代正式开启。这不仅为市场带来更丰富的指数投资工具,也为公募基金的产品创新与业务布局开辟了新路径。多家机构表示,将依托“双指数”体系加快推进北交所相关ETF、指数增强及主动管理型产品的研发,进一步拓展资产配置选择,助力市场走向更成熟、更活跃的发展新格局。
“得益于上市公司标的质量的整体优化和市场流动性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北交所有望延续其高成长态势,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南方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基金基金经理李佳亮表示,预计公募基金将持续加大对北交所的业务创新与产品布局:加快推出以“双指数”为核心的场内ETF产品,为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配置工具,并以此类ETF为基础,适时研发期权等衍生品,持续丰富风险管理工具,增强机构资产配置与风险对冲能力,从而提升整体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同时,积极参与北交所多层次指数体系的优化与创新,并加快布局相关指数基金及ETF产品线,进一步拓展资产配置选择,共同推动北交所迈向更成熟、更活跃的发展新阶段。
嘉实基金认为,北交所“双指数”时代的开启为公募基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公募基金或将继续通过产品创新和投资策略优化,加大对北交所市场的布局力度。具体来看,“双指数”有望推动北交所从流动性改善到生态重构,同时加快北交所上市公司“出圈”速度,部分高稀缺、高成长性企业可能迎来估值重塑,也将为公募基金提供更丰富的投资标的和产品创新空间。公募基金可围绕指数推出更多跟踪北证50指数和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的ETF、指数增强基金等,丰富产品类型,也可以发行专注于北交所“专精特新”企业的主动管理型基金,通过深入研究和精选个股,挖掘高成长潜力企业,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
“‘双指数’时代开启,更多北交所主题ETF产品的推出,对于提升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价值;而流动性的提升,也为主动管理产品寻找超额收益提供了基础条件。”华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经理指出,主动和被动产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公司会按照主被动相协调的思路布局产品,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参与北交所投资的需求。
挑战犹存
多方合力破局正当时
尽管近年来北交所市场在流动性改善、公司质量提升和板块投资价值挖掘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挑战。业内人士指出,应对这些难题,需要市场各方共同发力,从制度建设、资金引入及投资者教育等多维度寻求突破。
从投资层面,招商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基金经理邓童指出,一些较早成立的基金在投资北交所时还有一定的限制,另外,公募基金在北交所的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还有待完善。相较于沪深市场,北交所整体规模较小,上市公司市值普遍偏小,研究覆盖度不足,北交所主题基金获得的投研支持相对偏弱。通过量化方式切入北交所研究可能速度较快,并且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经过近四年发展,北交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如市场流动性改善、公司基本面提升、板块投资价值显现等。但许多上市公司还处于成长期,盈利弹性和持续性尚未完全验证,存在业绩兑现的风险,基金管理人要以更加审慎、专业、成熟的思路去把握北交所的投资机会。
他同时提醒,今年以来,北交所主题产品优秀的投资业绩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但投资者要调整自己的收益预期,同时,合理评估自身对风险、净值回撤的容忍度。
谈及未来北交所市场如何做大做强,万家基金基金经理叶勇认为,关键是引进更多高质量企业,因为只有更高质量的股票供给,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从而实现供需良性循环。
嘉实基金建议,增强北交所吸引力与服务能力。一方面,优化发行上市机制,加快优质企业上市速度,平衡发行规模与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更多长期资金、优化做市商制度、丰富交易品种等方式,提升北交所的交易活跃度。此外,公募基金需加强产品创新、投研体系建设和投资者教育,持续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
编辑:黄梅
校对:纪元
制作: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09-08
中国基金报
2025-09-08
中国基金报
2025-09-08
中国基金报
2025-09-08
中国基金报
2025-09-08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