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9-02 02:57:36
(原标题:快递涨价落地电商核心区域行业“反内卷”力度空前)
快递行业“反内卷”步伐加快。近期,在电商重镇广东、浙江两地,多家快递公司对电商客户上调快递费用。除浙江义乌、广东外,业内对福建、安徽、 江苏、山东等地也有涨价预期。
证券时报记者从浙江地区的部分快递网点与电商商家处了解到,7月底、8月初以来,电商快递价格确实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快递费用调涨,对特价快递与小件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不过目前各大快递网点的业务量总体平稳。
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国家“反内卷”政策力度空前,短期看,单票均价将回升,推动企业利润修复,末端派费的增加,将改善快递员收入,提高稳定性;长期看,有望打破“以价换量”的循环,引导快递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核心区域开始涨价
为避免“价格战”给企业发展带来恶性循环,国家邮政局近期采取多项举措,严厉打击“低于成本价”的行为,快递行业亦纷纷响应,多地陆续上调单票价格,保证企业利润。
其中,广东地区调价力度尤为显著,调价幅度为每票0.3元至0.7元,且设定1.4元/票的底线价。而在广东调价之前,另一快递重镇浙江义乌已于7月下旬启动涨价机制,快递底价从1.1元涨至1.2元/票。
快递单票价格调整,有利于缓解物流服务商的成本压力,一些网点受益于新的定价机制有望实现盈利。数据显示,广东、浙江等地快递加盟商此前以0.8元—1.2元/票揽收电商件,扣除派费、中转费(0.6元—0.8元)后,每单净亏0.2元—0.5元。2025年网点平均利润率仅2%—4%,较2015年缩水80%。
“今年二季度以来,快递市场竞争加剧,电商快递发件价格快速下行,已经影响了行业的良性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倡高质量发展,并且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内卷’,所以从7月底、8月初以来,我们为了保障快递服务质量、保障网点稳定经营,针对电商客户发件先后进行了调价,目前业务量总体平稳。”韵达速递广州越秀区某网点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快递费上涨在产业链的各环节激起层层涟漪,对电商行业影响尤甚,不过目前来看并非是“一刀切”的影响。快递涨价对于特价包裹与低价包裹影响最为显著,对于高附加值、高客单价包裹影响有限。
深圳物流与供应链标准与政策研究专家委员会专家王与剑告诉记者,对于3C电子等具有一定品牌、高附加值、客单价高的卖家,可以自己消化或者通过涨价来转移增加的物流成本;而对于低客单价、竞争激烈的品类来说,增加物流成本可能导致自身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由于议价能力弱,这些卖家通常难以获得快递折扣,可能被迫关停线上市场。
“我们主要合作中通快递和顺丰速运,当前中通快递方面没有收到涨价通知,可能因为大件快递本身利润较高,顺丰方面则是在一个月以前降低了合作优惠,以前合作享受8折价格,一个月前降至9折,相当于变相提高了快递费用。”总部位于杭州的一家销售滑板的商家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商家主营产品为常规款式和尺寸较大的滑板,月销量约2000单,客单价通常在400元—600元,因滑板多为6公斤左右,该商家中通单票运费平均在20元—30元,顺丰单票运费在30元以上。
“反内卷”力度超预期
本轮快递行业“反内卷”,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快递行业的落地,是政策法规与行业自律的结合。
2020—2021年,快递行业新进入者引发非理性价格战,导致快递网络不稳定,并损害快递员权益,曾引发监管关注。2021年4月地方监管出手,快递企业自发开展价格规范。国泰海通证券指出,彼时监管较为理性克制,出手干预源于资本扰乱市场秩序,旨在保障行业回归良性竞争。
2022年至今,快递企业价格竞争再度来袭。国家邮政局指出,今年1—7月,我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及单量均呈增长态势,但单票价格出现下滑。
快递业长期存在单票收入低于成本价的问题。2025年第一季度,快递行业单票收入同比下降17.84%,通达系单票收入普遍低于2.3元,部分电商件不足2元。尽管业务量增长21.6%,但行业整体“量增利减”。例如,中通快递2025年上半年收入227.23亿元,同比增长9.8%,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6%至39.32亿元,业绩下滑是由包裹量增加17.7%而包裹单价下降6.2%所致。7月,“三通一达”以及顺丰的快递业务收入普遍实现同比增长,单票收入仍在下降。
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布。至此,2025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征求意见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形成合力,直指“内卷式”恶性竞争。
对于快递业长期存在的不合理价格竞争行为,国家邮政局旗帜鲜明提出反对“内卷式”竞争,并在7月底召开快递企业座谈会,要求确保网络平稳运行和基层网点稳定。
王与剑认为,此次国家“反内卷”力度空前,通过设定区域成本底线、建立全国价格监测平台,搭配约谈、罚款等刚性惩戒,直接遏制“低于成本价竞争”。短期看,单票均价回升推动企业利润修复,部分企业单票毛利从0.1元升至0.3元,末端派费增加改善快递员收入,提高稳定性;长期看,将打破“以价换量”循环,引导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多家头部券商发布研报指出,快递行业在“重点产粮区”涨价后,其他区域也将扩散跟进,叠加快递行业旺季即将到来,多重因素将对快递价格形成支撑,快递公司2025年下半年业绩有望实现阶段性修复。
“持续压低快递发件价格,最终并不利于网点、网络的稳定和服务品质的提高,甚至是有害的。合理定价、合理盈利,才是良性发展、持续合作的基础。”韵达速递浙江义乌某网点负责人坦言。
建立协同发展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打破“价格战”的魔咒,除了依靠政策积极引导之外,快递企业自身还需要做出一系列努力和改变。
前述滑板商家对记者表示,在选择快递合作方的时候,比起价格,他更看重服务的稳定性。一是因为大件商品在运输中磕碰磨损、配送时效性等问题上,对顾客体验影响大,快递方若无法及时解决问题,可能导致顾客直接退款;二是滑板单价较高,来回运费约在40元—50元,若快递服务差导致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会增加店铺运费损失和订单流失的风险。
对于快递企业如何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新形势,王与剑提供了多方面思路。“一是提供极致服务,如极兔在东南亚组建熟悉路况的配送团队,推出‘夜间配送’并主动将生鲜用泡沫箱加冰袋保鲜,提升其客户议价能力;二是提供个性服务,吸引高端品牌合作;三是科技赋能实现降本增效,如京东物流8万辆车接入北斗系统,‘双11’货车里程上升22%,让冷链的损耗大幅减少。”
据王与剑对行业的观察,电商与快递行业可通过仓配一体化协同发展。他指出,快递企业为电商企业提供仓储服务,电商无需自建仓库、购买设备或招聘专职仓储团队,规避了仓库闲置时的固定资产折旧、人员薪资等刚性支出,转为按实际使用量付费的柔性成本,而快递企业则借此提升仓储利用率。此外,仓配一体化也可动态调配,应对大促等高峰期的波动需求。
“破除快递行业的内卷任重道远,随着国家对行业监管持续强化,动态成本监测体系、跨区域协作执法等举措逐步落地,以及企业的积极转型,预计未来2—3年,快递行业有望逐步摆脱价格战的泥沼,迈向良性发展。”王与剑表示。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9-02
证券时报
2025-09-02
证券时报
2025-09-02
证券时报
2025-09-02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