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8-29 23:03:00
(原标题:突发!中芯国际,停牌!阿里,深夜大涨!)
A股芯片巨头,有大动作!
8月29日晚间,中芯国际在上交所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的少数股权。此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A股股票自9月1日开市起开始停牌。
二级市场上,本周四,中芯国际A股大涨超17%,股价创历史新高;周五,中芯国际A股下跌3.74%,最新市值为5605亿元。
今晚,美股市场上中概股表现亮眼,阿里巴巴盘中一度暴涨超12%。阿里在电话会中称,过去四个季度已在AI基础设施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此外,淘宝闪购月活用户达到3亿,较4月增长200%,未来三年闪购和即时零售有望带来1万亿元新成交。
中芯国际:停牌
中芯国际29日晚公告,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的方式购买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芯北方”)的少数股权。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重组上市,但构成关联(连)交易。
中芯国际表示,因本次交易尚存在不确定性,为了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公司A股股票自2025年9月1日(星期一)开市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根据公告,中芯国际拟通过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的方式购买中芯北方49%的少数股权。公司目前正与交易意向方接洽,初步确定的交易对方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一期)、北京集成电路制造和装备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最终交易对方以重组预案或重组报告书披露的信息为准。
中芯国际称,公司与中芯北方少数股东的主要股东方签署了《资产购买意向协议》。本次交易的具体交易方式、交易方案、发股价格、交易作价等安排由交易各方后续协商确定。
资料显示,中芯北方成立于2013年7月12日,注册资本为48亿美元,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硅片及各类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含线宽28纳米及以下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制造)、针测及测试、光掩膜制造、测试封装;与集成电路有关的开发、设计服务、技术服务;销售自产产品。
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39.8%
8月28日晚间,中芯国际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23.48亿元,同比增长2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1亿元,同比增长39.8%;扣非后净利润为19.04亿元,同比增长47.8%。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为21.9%,比上年同期增加8.0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98亿元,同比增长81.7%。
中芯国际表示,公司营业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报告期晶圆销售数量增加及平均售价上升。公司销售晶圆的数量(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由上年同期的390.7万片增加19.9%至本期的468.2万片。平均售价(销售晶圆收入除以销售晶圆总数)本期为人民币6482元,上年同期为人民币6171元。
中芯国际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根据全球各纯晶圆代工企业最新公布的2024年销售额情况,中芯国际位居全球第二。
中芯国际称,2025年上半年,受美国关税政策、地缘政治及新兴市场复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智能手机市场稳中有增,个人电脑市场换机周期开启,销量增长;消费电子、智能穿戴等设备受端侧AI驱动,市场持续稳健扩张。产业链在地化转换继续走强,更多的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产业链渠道加紧备货、补库存。公司各项经营业绩稳中有进、质效向好,上半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超两成,继续位居全球晶圆纯代工第二位置。上半年,公司新增近2万片12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总体产能利用率业界领先,工艺研发和平台建设稳步拓展,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
中芯国际透露,上半年,在国内外政策变化的影响下,渠道加紧备货、补库存,公司也积极配合客户保证出货,这样的情况预计将持续到三季度。四季度是行业传统淡季,急单和提拉出货的情况会相对放缓。由于公司整体产能供不应求,因此放缓的量并不会对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产生明显影响。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公司全年的目标是超过可比同业的平均值。
首创证券表示,受益于国产替代和近地产业链布局,公司产能稳步扩张。我国作为全球半导体消费大国之一,现阶段的半导体需求仍一定程度地依赖进口,伴随国内半导体设计公司的成长,国内晶圆代工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此外,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local for local(本地为本地服务)的产业趋势也有望打开国内半导体代工的市场空间。未来3—5年,公司预计保持每年5万片12寸左右的产能增长。看好公司产业陆续释放带来的业绩增长。
浙商证券认为,中芯国际为国内晶圆代工龙头企业,在AI行业云侧端侧的需求持续成长以及客户流片本土化的大趋势下,公司有望迎来收入、盈利弹性逐步释放的发展新阶段,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52亿元、63.70亿元、74.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7%、19.0%、17.0%。
校对:廖胜超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