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核聚变赛道再吸8.63亿美元!英伟达、谷歌联合出手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8-29 20:08:00

(原标题:核聚变赛道再吸8.63亿美元!英伟达、谷歌联合出手)

巨头再次重金押注核聚变。

核聚变初创企业又斩获8.63亿美元新融资

美国核聚变能源初创企业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周四(8月28日)宣布,该公司最新获得了8.6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人工智能巨头英伟达。据CFS发布的声明,英伟达旗下的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参与了本轮融资,其他投资方还包括老股东Khosla Ventures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多家主权财富基金和投资银行。自成立以来,CFS已累计融资约30亿美元,约占全球聚变能源行业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

此次融资将用于推进CFS聚变能源示范系统的建设,并加速首座商用核聚变发电厂的开发。

CF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ob Mumgaard表示,公司聚变示范系统目前已完成约65%,预计将在2027年实现关键技术里程碑,这将为其在弗吉尼亚州开发的商用聚变电厂铺平道路。“本轮融资再次确认了CFS在打造可靠、清洁、几乎无限能源新赛道上的领导地位。”

就在7月初,谷歌宣布将购买CFS首座商业发电厂一半的电力输出。CFS将向谷歌提供来自其Arc发电厂的200兆瓦电力,该发电厂预计将在2030年代初投入运营。与此同时,谷歌也将作为新一轮融资的一部分向CFS提供资金支持。

与其他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一样,谷歌也一直在全球寻找新的电力来源。人工智能和云服务引发了数据中心建设的激增,随之也带来了新一轮的电力需求。

谷歌高级能源主管迈克尔・特雷尔(Michael Terrell)表示:“为了为所有这些提供动力,我们知道需要在能源创新的下一个前沿领域进行大胆投资。”

成立于2018年的CFS,源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离子体科学与聚变中心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目标是,在2030年代初期建成全球首座商业化核聚变发电站。

该公司的材料技术总监科迪·A·丹尼特(Cody A. Dennett)曾介绍说:“我们已经发展出核心工程专业知识,包括材料、加工和制造,这使我们(未来)能够交付完整的聚变发电站,而不仅仅是磁体部件。”

据了解,核聚变发电的原理是通过巨大的力量使氢原子发生碰撞,这一过程可以产生大量的能源,这与正在迅速耗竭的化石燃料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传统核能发电不同,聚变过程不会产生放射性废物,而是生成氦。这使其成为未来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

该公司全球政策和公共事务主管克里斯汀·卡伦(Kristen Cullen)曾对媒体表示:“聚变能源将成为人类最后需要的能源形式。”

国家队与民营公司双线并进

反观国内,资本也在不断涌入核聚变领域。

8月1日,诺瓦聚变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瓦聚变”)宣布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

诺瓦聚变聚焦研发小型化、模块化、可分布式部署的经济型核聚变电站(FRC-SMR),填补了国内核聚变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路线的空白,正加速推动我国自主核聚变技术从科研走向产业化的跨越。

诺瓦聚变此轮融资由产业资本、社会资本及国有基金联手投资,包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担任管理人)、君联资本、光速光合、高榕创投、华控基金、明势创投以及临港科创投等机构。

据了解,诺瓦聚变依托场反位形(FRC)与磁压缩技术的协同创新,融合传统磁约束与惯性约束核聚变技术的优势,显著降低核聚变电站的建造成本与研发周期,有望在数年内率先实现商业化。

2025年可被视为中国核聚变商业化的“元年”,呈现国家队与民营核聚变公司双线并进的强劲态势。

就在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聚变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当天,中国聚变公司与中核集团、中国石油昆仑资本、上海未来聚变、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和四川重科聚变等股东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各方以1.0019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向中国聚变公司投资约114.92亿元,认购中国聚变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

增资完成后,中国聚变公司注册资本达150亿元,成为国内聚变领域资本规模最大的创新主体,也被称为核聚变赛道的“国家队”。据悉,中国聚变公司未来将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按照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步走”发展阶段,最终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的任务目标。

一批核聚变领域的初创企业也频繁获得融资。中国首家聚变能源创业公司能量奇点成立以来已获得两轮融资,合计融资规模约8亿元。其中,首轮融资由米哈游和蔚来资本共同领投,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和蓝驰创投跟投;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米哈游、云和方圆、黑门股权基金等。直线型可控核聚变技术公司星能玄光去年12月也宣布完成亿元天使轮融资,由招商局创投和中科创星领投,民银国际、博将资本、银杏谷资本、天创资本和个人投资者跟投。此外,核聚变赛道的聚变新能、星环聚能等此前也已相继宣布获得融资。

根据核聚变行业协会(FIA)发布的《2024年全球聚变行业报告》,去年全球核聚变产业吸引了71亿美元(约合514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比2023年高出近10亿美元。

天风证券日前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球资本和政策正在快速向“可控聚变商用化”聚焦。在政策支持与核聚变新技术的加持下,中国核聚变产业公司的投资热潮也有望持续升温。

校对:刘星莹

fund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