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估值之家
2025-08-27 11:45:57
(原标题:泰金新能冲刺科创板IPO,发力高端领域“国产替代”)
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金新能”)即将迎来科创板IPO的关键进程。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8月25日公告,将于8月29日对泰金新能进行首发上会审议。此前,公司已于8月22日更新并提交了最新版招股说明书(上会稿)。
图片说明:来源于上交所公告
根据招股书披露,泰金新能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00万股普通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后公众持股比例不低于总股本的25%。
公司本次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为9.90亿元,所募资金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拟投入约4.39亿元)、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拟投入约3.97亿元),以及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入约1.53亿元)。
图片说明:泰金新能募集资金使用规划,数据来源于公告
作为国际上可提供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以及国内贵金属钛电极复合材料及电子封接玻璃材料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泰金新能有望通过此次募投项目,进一步巩固其在高端装备与新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产业布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国资赋能,研发领军
泰金新能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2亿元,具备令人瞩目的股东背景和持续创新的研发基因。
在股权结构方面,公司控股股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院”),持股比例22.83%。西北院由陕西省财政厅全资控股,因此陕西省财政厅为泰金新能的实际控制人。公司第二大股东西部材料(证券代码:002149.SZ)与西北院为一致行动人,同属西北院控股体系,持股比例为20%。国有股东合计持股达42.83%,这一结构为泰金新能带来稳定的资源支持和战略保障,同时也增强了公司治理水平和产业链协同能力。
图片说明:泰金新能股权结构,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泰金新能的董事会堪称“高知天团”:9名成员中,3人拥有博士学历,6人为硕士,5人获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料显示,董事长冯庆是一位 “80后”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过超过30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专项等。他牵头完成的钛合金玻璃封装项目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相关产品在国内军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022至2024年,泰金新能研发团队持续扩容,从84人增至109人,高学历人才占比显著上升——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从53.57%跃升至71.56%。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至今,泰金新能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23项,包括发明专利88项(含2项美国专利)、实用新型129项等,构建了扎实的知识产权体系与技术壁垒。
图片说明:泰金新能员工结构,数据来源于公告
依托“国资背景+研发创新”,泰金新能近年来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业务视角:电解成套设备业务爆发式增长,钛电极业务前景可期
泰金新能的主营业务包括电解成套设备、钛电极和金属玻璃封接。
电解成套装备是电解铜箔生产的核心系统。近年来,随着电解铜箔技术迭代不断加速,市场对高强极薄铜箔成套装备的技术要求持续提升。泰金新能自主研发的电解成套装备,能够有效支持下游客户生产多种高性能铜箔产品。
该业务近年来实现爆发式增长,收入从2021年的1.46亿元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14.17亿元,增幅超过8.7倍,营收占比也从28.13%大幅提升至64.61%,是公司最重要的业务支柱。
图片说明:泰金新能电解成套设备营收结构,数据来源于同花顺
阴极辊作为电解铜箔生产的核心装备,其性能直接决定铜箔品质。2022年,泰金新能成功研制全球最大直径3.6米阴极辊及生箔一体机,实现技术重大突破。2022至2024年,公司阴极辊业务收入从2.33亿元上升至7.30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也从25.40%上升至 34.26%。
根据GGII数据,2024年中国电解铜箔阴极辊市场总出货超800台,行业Top 3企业市场份额超过90%。其中,泰金新能阴极辊出货量达365台,市场占有率超45%,稳居行业第一。
图片说明:主要企业阴极辊出货量及市场占有率,数据来源于公告
在客户构成中,比亚迪不仅是该业务板块的第一大客户,同时也位居公司整体客户首位,2024年采购金额达到3.5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16.38%;华友控股集团作为该业务的第二大客户,实现销售额2.13亿元,占比9.72%。与核心大客户的持续合作,为泰金新能的稳定营收提供坚实保障。
图片说明:泰金新能大客户,数据来源于公告
当前,高端电子电路铜箔的迫切需求主要集中在芯片封装用极薄载体铜箔、高频高速电路用超低轮廓铜箔这两大类产品方面,但这类高端电子电路铜箔进口依赖的“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泰金新能在研的高强极薄成套装备可用于生产此类高端铜箔,有望率先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逐步缓解进口依赖局面。
展望未来,电解铜箔设备市场预计将随下游需求演变呈现新的增长趋势。据高工锂电(GGII)数据,2023年中国电解铜箔设备市场规模已达182亿元,同比增长30%。尽管2024年行业进入调整期,产能扩张有所放缓,但随着市场逐步回暖、高性能设备不断推出、海外市场持续拓展以及复合铜箔等新材料应用落地,GGII预测2028年中国电解铜箔设备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15亿元,2025-2028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8.24%。这一持续向好的行业态势,将为泰金新能带来发展机遇与增长动力。
图片说明:中国铜箔设备市场规模及预测,数据来源于高工锂电(GGII)
在钛电极领域,泰金新能2024年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营业收入增速超过60%。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铜箔钛阳极业务的快速扩张。作为生产环节中的关键耗材,铜箔钛阳极在下游铜箔厂商持续扩大产能的推动下,市场需求不断攀升,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另一驱动力。
图片说明:泰金新能钛电极营业收入,数据来源于同花顺
目前,国内钛电极行业的主要企业包括泰金新能、宝鸡昌立、安诺电极、江阴米尔克以及马赫内托(苏州)等,行业集中度较高。根据高工锂电(GGII)数据,2024年中国电解铜箔钛电极出货量约7000台。其中,泰金新能钛电极出货量达1921台,市场占有率超过27%,位列行业第一,说明其在钛电极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强劲竞争力。
图片说明:主要企业钛电极出货量及市场占有率,数据来源于公告
在特种封接产品领域,泰金新能也早有布局。泰金新能前身泰金有限于2011年9月吸收合并华泰实业,并于2015年9 月设立全资子公司赛尔电子,独立经营金属玻璃封接制品业务。
赛尔电子的玻璃封接组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领域,包括锂原电池和热电池等方向。面对关键封接玻璃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赛尔电子已实现了钛及钛合金、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封接玻璃的国产化,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目前公司正不断推进相关玻璃材料及制品的应用拓展,该领域国内竞争对手较少,代表性企业包括南京广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迪博电子器件有限责任公司等。
在高端应用方面,赛尔电子自主研发的热电池封接钛盖组为我国军用电源迈入国际领先行列提供了技术支撑,自主研制的核电贯穿件为核电领域提供了性能更优异的玻璃-金属封接电气贯穿件国产方案。
此外,赛尔电子积极向上游延伸,已实现部分细分品类封接玻璃粉的国产化,技术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持续巩固其在高门槛高附加值领域中的竞争优势。
图片说明:金属玻璃封接产业链分析,数据来源于公告
财务视角:现金流短期承压,但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
受电解铜箔设备行业周期性调整影响,泰金新能现金流短期内承受一定压力。
2024年,受各产线设备平均数量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泰金新能设备类产品的验收周期有所延长。与此同时,部分下游客户受市场波动影响资金周转放缓,致使回款周期相应延长。在此背景下,公司2024年应收账款规模增至5.42亿元,同比增长38.97%;应收票据也因更多客户采用票据结算而出现上升。
图片说明:泰金新能近年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数据来源于同花顺
上述因素导致泰金新能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所减少,2024年公司该项现金流入降至8.38亿元,约为2023年的一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亦表现为负,引发资本市场对公司流动性的关注。
图片说明:泰金新能近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数据来源于同花顺
不过,泰金新能在8月21日对第二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中系统阐述了其资金状况与风险应对能力,指出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截至2024年底,公司账面货币资金达3.30亿元,可覆盖日常经营需求;且银行授信额度充足,未使用授信达34.83亿元,并可循环使用,为营运资金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片说明:泰金新能银行授信额度,数据来源于公告
泰金新能亦在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改善现金流,包括将回款纳入销售考核、与供应商协商动态安排付款并延长账期等。这些措施成效在2024年下半年已有所显现:下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升至5.68亿元,较上半年增加2.97亿元,第四季度单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已实现转正。
此外,公司有息负债规模较小,长期借款仅6091.30万元,且到期日主要在2028年及之后,短期偿债压力低。
据公司预测,在2025年营业收入实现15%增长、其他条件与2024年相同的假设下,2025年泰金新能现金流将回正,无资金缺口。且未来如遇临时资金需求,还可通过银行授信快速融资,流动性安全边际充足。
图片说明:泰金新能2025年度现金流预测,数据来源于公告
泰金新能持续推动进口替代,相关产品出货量居行业首位,展现出显著的市场竞争力。尽管2024年公司现金流面临短期压力,但充足的银行授信与多项回款改善措施同步实施,预计2025年资金状况将逐步向好。
展望未来,电解铜箔行业需求的持续增长有望进一步带动公司相关业务销售规模扩张。加之坚实的国有股东背景与深厚的管理层研发积淀,正共同构成公司实现可持续收入增长的核心内在动力。
估值之家
2025-08-27
估值之家
2025-08-27
估值之家
2025-08-26
估值之家
2025-08-26
估值之家
2025-08-26
估值之家
2025-08-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