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3 09:00:00
(原标题:21专访|东亚中国行长毕明强,谈十五年的“变与不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黄子潇 深圳报道
全球金融机构正在加大对大湾区的布局,以寻求业务增量。
8月22日,湾区跨境并购联盟在深圳前海成立,由东亚银行(中国)担任理事长单位。该联盟将聚焦资源融通、政策创新、跨境互联三大方向,主要为湾区企业出海提供跨境并购银团服务、组合融资等服务。
当日,东亚银行(中国)行长毕明强在现场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谈及业务策略、湾区布局以及他近30年从业的往事。
十五年前,毕明强就与东亚银行有着一些缘分。2010年前后,他曾担任工银加拿大、工银美国的行长,这两家北美银行由工行从东亚银行收购部分股权而来,而后双方合资运作,他是见证人之一。
而在今年3月,毕明强获委任为东亚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兼行长,正式接手这家资产规模接近2000亿元的港资银行。毕明强亦在母行集团担任要职,另一个头衔为东亚银行副行政总裁。
时至今日,他已拥有近30年的金融业经验,先后就职于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国际)、东亚银行,还曾在公募、私募机构担任要职。
谈及十五年前和现时东亚的“变与不变”时,毕明强表示,当前的东亚银行战略更清晰,更为聚焦中国市场。
此外,外资银行整合资源、增设“旗舰网点”成为一个趋势。东亚中国今年6月便在北京朝阳区开业一家零售旗舰支行。去年,东亚中国深圳旗舰分行也入驻了本次采访所在的前海东亚银行大厦。
毕明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东亚银行大厦除入驻了深圳分行外,东亚前海证券、东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等同集团的机构也已进驻,各方会高度协同,这是该行“OneBank”策略的体现。
2024年年报显示,东亚中国资产规模达1972.47亿元;营业收入46.86亿元,增幅2.57%;净利润1.14亿元,增幅136.84%。毕明强表示,目前东亚中国仍处在转型期,希望逐步增加非息收入占比。
21世纪经济报道:我们关注到,15年前您和东亚银行有一些缘分,当时您在一家工商银行(加拿大)担任行长,而这家银行的前身来自于东亚银行。今天希望您谈一下,对15年前的东亚和现在的东亚各有什么印象?
毕明强:您做了不少功课。工商银行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收购了加拿大东亚银行70%的股份以及美国东亚银行8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并分别更名为工银加拿大、工银美国。
我有幸成为见证人,也成为这两家银行的第一任行长。事实上这更像是一个战略合作,因为东亚银行一直它们的是第二股东,仍持有剩余的股权,董事会也有席位。
对于15年来东亚银行的变化,我确有自己的观察。它既有很多不变的地方,但也一些变化之处。
不变之处是始终跟中国市场紧密结合。东亚1918年成立之时的章程里就写入了一句“为祖国策富强”。尽管100多年经历风雨,东亚的一个核心理念仍然是跟中国的发展高度结合。因此,东亚银行1920年就在上海设立第一间分行,之后也是唯一没有离开过中国的外资银行。
变化之处亦有。经历了几轮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东亚银行集团的战略更加清晰、聚焦。过去,东亚银行在欧美、东南亚的分支机构更多。当时将美国、加拿大两个子行出售给工行,其实是战略性调整的开始。
目前,我们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均设有分支机构,坚决做大做强在华业务。相对过去而言,欧美地区正在调整,资源也正在向中国上述地区倾斜。
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外资银行持续在内地增设旗舰网点,背后有哪些原因?例如东亚中国的深圳旗舰分行也入驻了我们所在的这栋大厦,这个旗舰分行侧重零售业务还是批发业务?
毕明强:通常说的旗舰网点以财富管理中心、私人银行中心类型为主,外资银行增设旗舰网点顺应了当下的趋势,即高净值客户的的全球化配置资产需求。
不过,不同规格的旗舰网点定位会有差别。例如东亚中国深圳分行是一个旗舰分行,涵盖零售、批发、金融市场等业务。在批发业务方面,目前跨境并购业务与日俱增。目前业内一个共识,随着产业链和工业链的发展,出海是必然的。
21世纪经济报道:除深圳分行外,东亚银行前海大厦还入驻了哪些东亚旗下的附属公司,彼此如何协同?
毕明强:我们所在的这栋大楼(东亚银行前海大厦)位于前海核心区,我们将其定义为大湾区的战略中心基地。这栋大楼除了旗舰分行外,东亚前海证券、GSC全球服务中心、东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中心(BEAST)、数据科学实验室以及部分孵化的创新企业都有进驻。
东亚银行近年提出名为“OneBank”的策略,本质是一体化经营,因此拥有银行、券商、资管、基金等多牌照是一个优势。兄弟机构要协同,银行体系内的境内境外也需要跨境协同。我们对此配备了具体的KPI来考核,分解至每一个团队,包括是否给兄弟公司推荐客户等。很多金融机构都意识到这非常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东亚中国在内地各区域的布局思路如何?
毕明强:目前长三角和大湾区是东亚中国最大的业务区域,上海分行、北京分行是两个最大的分行。
长三角是东亚中国总部所在地(上海),而大湾区是另外一个战略中心。这也是我们将这栋楼(前海东亚银行大厦)作为大湾区战略基地,集中各类业务,进驻不同持牌机构的原因。另外我们的东亚环球商业服务中心也设在大湾区,在广州和深圳均有选址。
在东亚中国全国范围布局中,大湾区可能是网点覆盖最全的,“9+2”城市均设置了分支机构。
21世纪经济报道:今天成立的湾区跨境并购联盟有哪些优势?
毕明强:跨境并购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横向涉及收购方、银行、会计所、投行、律所,纵向是一个从发起到收购再到整合的过程,也涉及当地的法律环境、劳工、税收、合规、反洗钱环境,这需要各方一起努力。
随着并购市场的回暖,我相信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今天成立这一平台是顺势而为,大家通过这个平台凝聚共识,一起把跨境并购业务做大做强。
21世纪经济报道:东亚中国在2023年经营存在一些压力,但2024年净利润实现超过130%的增长,具体增长点在哪?您对今年的经营成果有何预期目标?
毕明强:实际上,去年的增长部分一部分来自于转型,一部分也源于前一年度基数较低。银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于净资产收益率(ROE),以及经常提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RAROC)等指标,我认为这些指标仍需要继续改善。
目前,整个东亚中国仍处在转型期,那么今年如何进行转型?
这包括去地产化、收入结构的优化,逐渐从息差收入为主转向更多依赖于非利息收入。例如,今天成立的并购联盟将发放并购贷款,此类并购融资是在银行各类融资里头交叉销售机会最多的。
近年来,国内净息差持续收窄,二季度末中国银行业净息差降至1.42%,这是我们决心往轻资产转型的原因之一。
今年预期我们的息差收入也会跟行业一样有所减少,但我们没有刻意的去增加贷款投放,因为不想去过度消耗资本。但是,你会看到我们的非息收入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加,包括来自于银团安排费等,银团业务一直是东亚中国的优势业务。
同时,我们会把更多的财务资源投入到结构转型优化方面,以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对于财富管理、外汇交易、衍生品交易等轻资本业务,总体收入水平将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大众证券报
2025-08-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证券时报
2025-08-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