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愉见财经
2025-08-07 22:36:26
(原标题:香港稳定币“禁区”浮现,直接洗了币圈牌桌,也“降温”了稳定币概念股)
时至8月,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进入生效阶段。
今年7月初,“愉见财经”撰文《稳定币概念股又飙了:写在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前夕》,给大家介绍了稳定币概念股的火热状况。
但这概念没火太久,一个月后再追剧,稳定币概念股出现了回调,这其中既有香港金融监管局有意给市场“降温”等因素,也与近期新出台的一些配套文件存在关联:
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包括财务条件、人员资质、储备资产、托管赎回要求在内的参与门槛,也涵盖了金融创新背后绕不开的一个议题——如何在效率与风险之间进行平衡。
尤其是香港稳定币“禁区”的出现,使得市场能够进一步洞察到香港金管局的思路。那么,稳定币概念股近期回调的逻辑是什么,“禁区”对于市场参与者将产生何种影响?
香港稳定币的立体式监管框架
今年5月底,由中国香港地区通过的《稳定币条例草案》,可以视作是香港稳定币的“基本法”,它充分明确了稳定币的牌照发行制度与基本框架。
那7月末香港金管局公布的这一系列配套文件,跟《稳定币条例草案》又是什么关系?
今晚“愉见财经”给大家梳理下,6份配套指引文件可两两进行分类:
一是两份指引,包括《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这些指引能够运用于执行层面,将“基本法”里的内容转化成可落地执行的具体措施;
二是两份指引对应的咨询总结。咨询总结不直接拥有法律效力,主要提炼市场公众咨询过的问题并总结监管回应;
三是《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摘要说明》、《原有稳定币发行人过渡条文摘要说明》两份摘要说明,旨在为稳定币发行事宜提供补充解释,助力市场加深理解稳定币合规要求。
深潮TechFlow对此总结称:
条例负责"立规矩"——确定什么是稳定币、谁可以发行、基本的监管原则等根本性问题;
监管指引负责"定标准"——具体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要求、信息披露标准等技术性规定;
说明文件负责"指路径"——如何申请牌照、过渡期如何安排、监管机构如何执法等操作性问题。
也就是说,当前的香港稳定币市场,已经建立起了“1个基本法+2个监管指引+2个咨询总结+2个说明文件”的立体式监管框架。
司法管辖“禁区”与网络封堵
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当中,最受关注的当属KYC(了解你的客户)程序,这不仅对机构风控能力提出要求,同时也明晰了个体参与的门槛与规范。
以本次香港出台的《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简称:《指引1》)为例,其从储备资产管理、发行赎回及分销、业务活动、财政资源、风险管理等重点切入,对机构提出了细致而深入的合规要求,尤其是《3.5.客户开户及管理》中的相关内容,值得细细研读。
《指引1》提出:
持牌人应建立充分及有效的客户开户政策及程序。除非完成相关的客户尽职审查,否则不得向指明稳定币持有人及/或潜在指明稳定币持有人提供发行或赎回服务。
紧接着,《指引1》又提出了“司法管辖区”的相关概念:
结合起来看,香港稳定币相关发行、赎回服务,需要完成客户尽职审查,同时会受到司法“禁区”的影响。
说白了就是,如果你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已经明令限制,那么持牌稳定币发行人将不能为你提供相关服务。
基于稳定币的数字属性,“禁区”用户如果采取技术手段“翻墙”是否可行?《指引1》早就有所防范:
划框的这部分,即是指远程用户借助VPN等方式“搭梯子”。香港持牌稳定币发行人需要实施管控措施,防范在开户、日常运营流程中出现用户“搭梯子”、“跳IP”以伪装所在地的风险情形。
有币圈资深玩家坦言,以前玩USDT、USDC,匿名交易“爽歪歪”,不论资金进还是出,都是一种来去自由的状态。
但到了香港金管局这边,直接洗了币圈牌桌——要想玩转港元稳定币,先得亮出身份证/护照,借VPN“伪装”也能给你来一套穿透识别。
高压基调下的香港稳定币
财新记者近期在稳定币相关的主题稿件中指出:
由于目前业界使用的持续监察工具或提供的方案,未能令当局完全信纳其可有效管控洗钱和金融罪行风险,香港金管局明确表示,初期每一名香港合规稳定币持有人的身份须经核实。
而《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简称:《指引2》)这份文件,则详尽描述了稳定币“持牌人”所需的尽职审查工作,会根据客户为自然人/法人采取不同手段:
《指引2》特别强调了客户钱包的风险管理,并点出具有去中心化性质的非托管钱包,对不法分子等可能产生特别吸引: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在接受《紫荆》杂志专访时同样表示,稳定币因匿名使用等特性,面临严峻的反洗钱挑战。他指出:
潜在发行人必须具备“充分的配套、关键的能力和经验”,包括储备资产管理、资产安全保障、有效的价格稳定机制、全面可行的赎回政策,以及科技安全、风险管控和反洗钱能力。
这也被外界认为是给香港稳定币的监管定下了“高压基调”。
《财经》杂志则在本月初报道称,香港金管局表示,预计首批香港稳定币发行人牌照将于2026年初发放。
其采访的相关专家表示:
“监管标准比市场预期的严格,发牌时间比市场预期的晚,发牌数量比市场预期的少,稳定币概念股的股价自然要回调。”
目前,市场对于首批香港稳定币的拿牌机构已经出现分歧,部分认为蚂蚁集团、京东等大厂有望捷足先登:
而另外一种声音则认为,基于“每一名香港合规稳定币持有人的身份须经核实”的原则,拥有庞大用户数量的大厂反而不太可能出现在首批名单上:
值得警惕的是,在稳定币拿牌形势不断变幻之际,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浑水摸鱼”,打着“稳定币”“RWA”等旗号欺骗不明真相的普通用户。
要知道,香港稳定币监管条例早已规定,持牌稳定币发行人不得向持有人支付任何利息或收益,发行人的盈利主要来自对储备资产的投资收益。
所以,“愉见财经”也给大家啰嗦两句“反诈”小科普,在“实名制”+“禁区”的机制之下,连发行人名单都没明确,咱就别想着普通人能参与香港稳定币投资这事儿了。
投资时报
2025-08-07
愉见财经
2025-08-06
投资时报
2025-08-06
愉见财经
2025-08-05
投资时报
2025-08-05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8-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