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

奔驰的利润警报显得格外刺耳

来源:五星车评

2025-08-05 23:19:48

(原标题:奔驰的利润警报显得格外刺耳)



当特斯拉和比亚迪庆祝高歌猛进的交付量时,奔驰的利润警报显得格外刺耳。

近日,德国车企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销售收入为726亿欧元,同比减少8.6%,税后净利润仅为27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大幅降低了55.8%。其中,第二季度税后净利润同比下滑68.7% 至9.57亿欧元,这一跌幅不仅远超分析师预期,创下近年来最大单季跌幅。

业绩压力下,奔驰开始缩减人力成本。今年上半年,有网友爆料,奔驰已经给出裁员方案N+9+2,按照去年年薪的75%计算,有员工裁员补偿或超百万。网友在感叹裁员太“豪气”的同时,也对奔驰如今的处境略感担忧。

面对新能源浪潮,奔驰转型缓慢致使利润“雪崩”,绝非孤立事件,宝马同样预告其汽车业务第二季度利润率将显著低于去年同期,奥迪也面临着销量和转型的双重压力,曾经引领行业的三巨头“舒适区”正被快速瓦解。

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即使是金字塔顶端的传统豪华品牌,也无法在颠覆性的产业变革中独善其身。

01多重挑战叠加下利润骤降

奔驰利润骤降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重挑战叠加的结果。



今年上半年,奔驰旗下多款车型大降价,旗舰电动车EQ系列价格大幅跳水,部分车型降价幅度高达40%以上。这一策略虽然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销量,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数据显示,奔驰乘用车业务,在收入同比下降8%的情况下,EBIT跌幅高达51%,从去年上半年的52亿欧元降至25亿欧元,销售回报率也从9.9%下降至5.3%。

奔驰管理层在分析师电话会上也曾对此坦言,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电动车领域的价格压力,显著侵蚀了我们的盈利水平。

不得不承认,奔驰的“赚钱能力”已经被新旧产品结构和高投入成本所吞噬。为了追赶电动车浪潮,奔驰在电动化转型上的巨额投入,包括新一代电动车平台的研发、电池工厂的建设以及全球充电网络的布局,这些都如流水般持续消耗现金流。

尽管全球供应链紧张有所缓解,但通胀带来的原材料、能源和物流成本高企,仍是沉重负担。CFO哈拉尔德·威廉坦言:“向纯电动未来的转型需要持续且巨大的投资,这在短期内必然影响财务表现。”

更艰难的挑战在于,作为奔驰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正成为其业绩拖累,上半年奔驰中国市场销量下滑14%,二季度更是下滑19%,成全球下滑幅度最大市场。尤其是高端豪华车型及顶级豪华车型销量跌幅尤为明显,奔驰豪华车的优势正逐步被削弱。

行业分析师也指出,中国本土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崛起速度远超预期。像蔚来ET7、理想L9等产品在科技感、用户体验和定价策略上对奔驰传统燃油豪华车及部分电动车型构成了直接挑战。

02电动化浪潮中的艰难与迷茫

奔驰当前的困境,更深层次折射出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浪潮中重塑价值的艰难与迷茫。

奔驰的利润根基仍深植于传统燃油车,特别是S级、G级等高利润豪华燃油车型。然而,全球范围内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和主要市场如中国市场新能源车辆的畅销趋势,都迫使奔驰不得不加速缩减燃油车投入,将资源转向电动车。

这种战略转向不可避免地带来阵痛——燃油车利润来源逐渐收窄,而电动车业务在规模化盈利前仍需“输血”。

通常来说,电动车要达到与传统燃油车相当的利润率,规模效应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奔驰纯电车型的销量规模尽管在增长,但尚不足以摊薄高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

与此同时,电池原材料价格虽然近期有所回落,但成本占比依然显著高于燃油动力系统。何时能实现电动车业务的盈亏平衡,成为悬在奔驰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曾经,在燃油车时代,奔驰凭借百年积淀的品牌底蕴、精湛的机械工艺和独有的驾驶质感定义了“豪华”。

然而,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消费者对“豪华”的认知正被特斯拉的极简科技风、中国新势力的“彩电冰箱大沙发”以及极致用户服务所重塑,奔驰引以为傲的传统优势在电动车赛道上遭遇水土不服。

其部分EQC车型因电池管理系统缺陷被大规模召回,多起起火事件暴露其"油改电"隐患。

此外,在智能化体验、软件迭代速度和用户生态构建上,奔驰与领先的科技型车企存在差距,其品牌价值也因此被市场重估。

03启动新一轮成本削减计划

面对市场利润压力,奔驰已明确表示启动新一轮成本削减计划,目标是“显著提升效率”。



奔驰宣布截至2027年削减生产和固定成本各约10%,德国本土工厂减产10万辆,同时实施间接岗位的裁员方案,根据网友爆料,奔驰已经给出裁员方案N+9+2,按照去年年薪的75%计算,有员工裁员补偿或超百万,堪称“豪气”裁员。

精简成本后,奔驰正将更多资源向其金字塔尖产品倾斜,包括AMG高性能系列、迈巴赫超豪华子品牌以及限量版G级越野车。

这些车型拥有极高的品牌溢价和利润率,受价格战冲击相对较小。最新推出的纯电G级越野车正是这一战略的体现,试图将经典燃油车光环成功移植到电动时代。

同时,面对中国市场的严峻挑战,奔驰正加速本土化步伐。这不仅包括推出更多专为中国消费者设计的车型,更在于深化与中国顶尖科技公司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供应链等领域的合作,以期更快响应中国市场需求,重塑竞争力。

根据媒体报道,奔驰已和亿咖通、星纪魅族达成合作,Flyme Auto即将进入奔驰中国车型序列。最先搭载Flyme Auto的奔驰车型是长轴距版E-Class。

奔驰还深知,技术路线是豪华车企有力砝码,奔驰全力押注纯电的同时,也释放出对技术路线灵活性的考量。其最新发动机投资计划显示,奔驰将在未来十年继续投入内燃机技术研发,尤其是在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

这表明奔驰意识到,在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全成熟、不同市场接受度差异巨大的背景下,多元化的动力技术路线可能是更稳健的过渡策略,或许也是未来扭转局势的关键。

奔驰的困境深刻揭示了传统车企转型的悖论与急迫性:不转型,注定被时代淘汰;激进转型,则必然承受巨大的短期财务阵痛。如何在确保当下生存的同时,赢得未来的竞争,是所有传统巨头的核心命题。

fund

询价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6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