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

理想汽车:测试目的是检验i8,并非评价卡车

来源:五星车评

2025-08-06 17:49:48

(原标题:理想汽车:测试目的是检验i8,并非评价卡车)



当理想i8与乘龙卡车的碰撞视频在网络上掀起惊涛骇浪时,我们或许都忽略了一个更值得关注的本质: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一场关于安全标准的自我突破。

这场意外引发的争议,不该成为撕裂行业的鸿沟,而应化作推动进步的契机。

01安全测试引发的舆论漩涡

7月29日,理想汽车在理想i8的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碰撞测试视频:一辆8吨重的乘龙卡车以40±2km/h的速度与时速60±2km/h的理想i8正面对撞(相对速度100km/h),随后另一辆同规格卡车从侧面撞击。



视频显示,理想i8的A柱、B柱、C柱均未变形,9个安全气囊全部展开,电池包无漏液起火,车门自动解锁,这一系列表现刷新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认知。

未曾想,这段旨在展示产品安全性的视频,却因卡车品牌标识清晰可见而引发轩然大波。网友们在惊叹理想i8“强悍”的同时,开始质疑乘龙卡车的质量,相关评论迅速淹没了乘龙卡车的官方账号。

7月31日,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理想汽车的行为“已构成严重侵权”,测试场景“与实际交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并质疑测试未公开车辆状况、场景环境等关键信息,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同日,理想汽车回应称测试全权委托第三方机构中国汽研执行,试验车辆由检测机构随机购买,并非针对特定品牌。

8月1日,乘龙卡车在公众号发布《致乘龙卡友的一封信》,强调“道路安全比任何测试都更重要”,并在次日发布“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的海报,将舆论对抗推向高潮。

直至8月3日,理想汽车发布详细说明,明确表示测试所用乘龙二手卡车仅作为“移动式壁障物”,对乘龙品牌被卷入争议“实属无心之举”,并澄清双方分属不同细分领域,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02科学视角下的测试本质

厘清这场争议的关键,在于理解测试的性质与目的。中国汽研作为国家一类科研院所,其证券部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测试的全过程肯定符合所有的规定和标准,不会因为(哪一方)是客户,去刻意调节车辆参数。”

尽管此次测试不属于强制性公告准入测试,主要用于车辆开发验证,但这恰恰体现了企业对安全标准的自我加压。

理想i8的测试设计并非空穴来风。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乘用车与商用车碰撞占比达17.3%,其中正面和侧面碰撞的致死率居高不下。

理想汽车选择8吨级卡车作为碰撞对象,正是基于对这类高频危险场景的针对性研发,测试中100吨瞬态撞击力的设定,相当于模拟了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i8按C-NCAP 24版和C-IASI 23版标准进行开发验证,其测试体系涵盖“钻卡”、“卡车夹击”等100多项企业测试工况。

这种超越国家标准的安全追求,本质上与乘龙卡车强调的“龙骨驾驶室”技术理念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在事故发生时最大限度保护生命安全。

关于网友热议的“卡车驾驶室分离”现象,业内专家解释:商用车驾驶室采用可溃缩式设计是行业通行标准,在剧烈碰撞中通过驾驶室后移、变形来吸收能量,这正是保护驾驶员的重要安全机制。将特定测试条件下的物理现象简单解读为“质量问题”,既不科学也不客观。

03透视误伤背后的行业镜像

这场风波的核心矛盾,在于公众将“测试场景”与“现实场景”混为一谈。

理想汽车在后续声明中坦诚,测试视频的传播确实造成了误解,作为测试对象的乘龙卡车是由中国汽研从市场随机采购的二手车辆,且测试目的是验证理想i8的安全性能,而非对卡车质量进行评价。这种技术验证与品牌传播之间的信息差,最终演变成了不必要的行业摩擦。

但我们更应看到:理想汽车与乘龙卡车分属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两者不仅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反而在产业链上存在互补可能。

理想汽车在声明中特别指出“东风乘龙作为中国卡车行业的标杆品牌,品质和安全始终值得广大卡友信赖”,这份尊重并非客套,而是对中国商用车制造业实力的客观认可。



回顾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技术引进到如今的自主创新,正是无数企业在各自领域的深耕细作,才铸就了中国汽车年产销3000万辆的全球奇迹。

理想汽车对乘用车安全性能的极致追求,与乘龙卡车在商用车领域的技术积累,本质上都是中国汽车工业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04共赢中国汽车的必由之路

当特斯拉在北美市场凭借严苛的内部测试标准引领行业时,当欧洲车企通过联合研发提升整体安全水平时,中国汽车工业更需要建立健康的竞争生态。

理想汽车与乘龙卡车的这场风波,恰恰提醒我们:行业的进步不能依赖零和博弈,而应构筑共生共赢的格局。

中国汽研在此次事件中展现的专业立场尤为可贵。作为承担C-IASI测试规程开发的权威机构,其坚持的“测试不针对任何品牌”原则,为行业树立了技术评价的基准线。

这也启示我们:建立统一、透明的测试标准体系,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行业摩擦,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更值得深思的是,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期,中国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理想i8在安全技术上的突破,乘龙卡车在商用车领域的坚守,都是中国汽车品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砝码。正如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所言:“当我们的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并肩作战时,国内的些许误解更应通过沟通化解。”

这场意外争议终会平息,但它留给中国汽车工业的思考不应停止。理想汽车对安全性能的极致追求值得肯定,乘龙卡车维护品牌声誉的立场理应理解,中国汽研坚守的专业标准更需捍卫。因为我们深知: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安全始终是消费者的核心诉求,也是所有车企的共同使命。

中国汽车工业的真正强大,不在于某一个品牌的一枝独秀,而在于整个产业生态的繁荣共生。当更多企业能在技术创新上相互启发,在标准建设上协同发力,在市场竞争中彼此尊重,中国汽车才能真正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强国”的跨越。

这才是中国汽车应有的样子。

询价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6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