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北京证券再登场:一场15亿的资本大腾挪

来源:投资者网

2025-07-30 18:01:53

(原标题:北京证券再登场:一场15亿的资本大腾挪)

《投资者网》崔悦晨 

在转变为国资控股券商之后,瑞信证券迎来了新的身份,以“北京证券”的名字重新进入市场。 

7月23日晚间,方正证券(601901.SH)发布公告称,瑞信证券正式完成股权变更登记,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证券”)。工商信息变更显示,此次股权变更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国资公司”)持有北京证券85.01%股权,瑞银集团保留剩余14.99%股权。 

回溯整个过程,这场历时一年多的股权转让,北京国资公司累计投入了约15.35亿元的交易对价,其中6.505亿元收购瑞银所持36.01%股权,8.85亿元收购方正证券持有的49%股权,实现了绝对控制。 

至此,北京国资体系参控股的券商也增至5家,包括首创证券、第一创业、金融街证券(原恒泰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进一步巩固了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地位。 

股权变更背后的资本腾挪 

这场历时一年多的股权转让大戏,北京国资公司无疑是关键主角。它豪掷约15.35亿元人民币,其中6.505亿元用于收购瑞银持有的36.01%股权,8.85亿元用于购买方正证券持有的49%股权,最终实现了对北京证券85.01%的绝对控股。 

然而,这并非北京国资公司在证券领域的首次布局。在此之前,已经涉足了包括首创证券、第一创业在内的四家券商。随着北京证券的加入,北京国资公司在北京证券业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北京国资公司与瑞银集团的合作由来已久,双方有着近 20 年的紧密合作关系。此次收购被官方表述为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但从商业逻辑来看,这也是北京国资公司强化本土金融资源优势、完善首都金融服务体系的战略性动作。 

一方面,外资股东的退出标志着北京证券从一个带有外资标签的企业转变为具有国资背景的地方企业。这一转变不仅赋予了北京证券更多的地域优势,在争取牌照、资源倾斜以及项目承接方面更具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北京国资公司能够更好地整合旗下金融资源,优化其证券业务的整体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证券这个名字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早在1993年,北京证券有限公司就已经成立,是一家以经营有价证券业务为主的股份制金融企业。 

到了1997年底,原北京证券有限公司与北京财政证券公司进行了合并重组,形成了新的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一家综合类证券公司。2000年,通过增资扩股,北京国资公司获得了33.87%的控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然而,到2005年,由于经营困难,北京证券引入了国际知名投行瑞银集团进行重组。2006年12月,瑞银证券在原北京证券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全牌照的外资合资证券公司。自此,北京证券淡出了公众视野。 

经过近20年的变迁,如今伴随着瑞银在中国地区业务的调整,瑞信证券的控股权再次回到了北京国资公司的手中,并以“北京证券”的名字重新亮相市场。 

回顾整个过程中,国资的退出与回归,外资的进入与退出,不仅仅是两家券商名称上的巧合回归,更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及本土金融力量成长壮大的生动写照。 

经营困境下的转型阵痛 

尽管股权变更赋予了北京证券(前身为瑞信证券)新的发展活力,其经营现状却难言乐观。 

回顾过去三年,公司业绩呈现持续下滑态势。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2.89 亿元,较上一年下降超 4 成,净亏损达到 2.55 亿元;2023 年,营业收入进一步缩减至 1.57 亿元,降幅接近一半,净亏损为 1.99 亿元;到了2024 年,营业收入更是降至 0.57 亿元,净亏损1.62亿元,连续三年陷入亏损困境。 

曾经,瑞信证券在投行业务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但近年来业务却发生了较大调整。从投行业务人员的大幅缩减可见一斑,截至2024 年底,公司员工总数仅 103 名,投行业务人员仅剩29 名,这与2021 年底的 237 名员工、68 名投行业务人员形成鲜明对比。 

往昔,瑞信证券凭借跨境投行、离岸家族办公室等特色业务,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随着外资股东的退出,业务重心不得不向内转移。 

如今,瑞信证券将目光聚焦于北交所 IPO、京系国企混改、地方债等领域,这些业务方向与北京国资公司及其旗下企业的资源高度契合,也更符合国资属地化标签下的发展路径。 

但从业务转型角度来看,这一过程绝非易事。客户资源的重新整合、业务团队的深度磨合以及市场信任的重建等多重问题亟待解决,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与耐心去化解。 

在业务转型的关键时期,瑞信证券的员工数量锐减对公司的运营与业务开展造成不小的冲击。人才流失不仅削弱了公司的专业知识储备,还可能导致业务经验的断层以及客户资源的流失。对于一家处于转型中的券商而言,这无疑是额外的压力与挑战。如何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回流并注入新鲜血液,成为瑞信证券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在证券业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并购重组热潮迭起的当下,地方国资体系控股券商的合并案例层出不穷。新的北京证券能否抓住机遇扭亏为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仍是未知数。 

但可以预见的是,北京证券凭借国资力量的加持与自身的积极变革,有望在京城金融市场中重铸辉煌。未来,北京证券的发展之路值得所有人持续关注。(思维财经出品)■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3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