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2025年中国演唱会票务市场分析:针对黄牛倒票行为和票务平台退款问题整治不足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7-16 13:00:52

(原标题:2025年中国演唱会票务市场分析:针对黄牛倒票行为和票务平台退款问题整治不足)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慈文传媒(002343.SZ);北京文化(000802.SZ);芒果超媒(300413.SZ);利亚德(300296.SZ);洲明科技(300232.SZ);浩洋股份(300833.SZ);遥望科技(002291.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大型演唱会行业市场规模;龙头平台经营表现;在线票票务问题类型占比

1、二级票务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和交易平台,能够有效促进票务资源的再分配

我国演出票务市场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组成。一级市场实行单一定价,主要负责售票、出票和检票,票源来自主办方,确保门票真实性。而二级市场则受市场调节,价格灵活,票源多样,包括个人转售等,消费者可通过多种渠道购票。

演出市场供给端因场次和座位固定而缺乏弹性,需求端则受明星效应等因素影响波动大,这种供需特性凸显了二级市场的重要性。二级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和交易平台,促进了票务资源的再分配。在热门演出中,二级市场为未能及时购票的消费者提供了额外的购票途径,使门票流向更需要的观众,缓解了供需矛盾,实现了动态平衡。这不仅提升了消费者满意度,也增强了演出市场的活跃度和繁荣度。

2、中国演唱会票务市场在演唱会快速复苏下高速增长

近年来,在居民消费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演唱会市场规模波动增长。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国内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同比增长78.1%,下半年进入开演热潮;观众人数超过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0%,成为演出市场票房成绩最为突出的品类。

在演唱会火热的背景下,票务市场也迎来快速增长。根据猫眼娱乐年报披露信息,2024年猫眼提供票务服务的演唱会的GMV同比增长约90%;此外,根据阿里影业年报,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的财务年度,大麦(大麦网)营收20.57亿元,同比增长236%;分部业绩(扣除成本及销售费用)12.3亿元,同比增长339%。演唱会市场景气带动演出票务GMV及现场演出内容业务增长。

注:大麦网已被阿里影业收购,2024年度时间范围为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

3、我国演唱会票务管理仍不够规范,尤其针对黄牛倒票和退款问题整治不足

当前演唱会行业火热,尤其是头部明星演唱会吸引大量粉丝参与,许多消费者往往一票难求,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下刺激了大量二手黄牛票的转卖。2023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中指出,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针对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则明确了扩充可公开销售门票的比例,演出举办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

但在规定性政策下演唱会门票炒作似乎未有收敛,2024年10月,新华日报发文,采访在南京某票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访谈中该人员表示,有些演唱会公开销售的票不足总票房的50%。

2025年1月,网经社(WWW.100EC.CN)发布《2024年在线票务投诉榜》(依据投诉量排行),该榜单依据国内网络消费专业消费调解平台“电诉宝”(315.100EC.CN)2024年受理的全国海量用户消费纠纷案例大数据生成。

根据“电诉宝”2024年受理的中国在线票务领域用户有效投诉显示,入选投诉榜的依次为:大麦网、猫眼电影、大河票务网、摩天轮票务、有票APP、秀动、黄河票务、票牛、有票网、淘票票。2024年全国在线票务用户投诉问题类型主要包括退款问题(56.94%)和霸王条款(19.44%)。此外,还有退换货难、售后服务、订单问题、发货问题、高额退票费等。

由此可见,退款难是消费者投诉的关键点,法规应完善退票渠道,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对于黄牛的倒票行为,建议完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实名制购票和售票平台保证金制度。同时,消费者需提高维权意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黄牛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并研究技术对策,如借鉴12306的售票模式,堵塞黄牛抢票漏洞。政府也应引导公众通过正规渠道购票,维护市场秩序。演唱会经济作为城市消费的新引擎,需要演出主办方、票务平台和消费者共同努力,营造公平、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演唱会直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