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10-02 12:00:56
(原标题:2025年中国游戏行业技术分析 人工智能是游戏产业技术战略布局之首)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腾讯控股(00700.HK);网易(09999.HK);哔哩哔哩(09626.HK);友谊时光(06820.HK);中手游(00302.HK);ST天润(002113.SZ);惠程科技(002168.SZ);游族网络(002174.SZ);天娱数科(002354.SZ);凯撒文化(002425.SZ);恺英网络(002517.SZ);三七互娱(002555.SZ);巨人网络(002558.SZ);世纪华通(002602.SZ);完美世界(002624.SZ);宝通科技(300031.SZ);星辉娱乐(300043.SZ);三五互联(300051.SZ);中青宝(300052.SZ);顺网科技(300113.SZ);富春股份(300299.SZ);掌趣科技(300315.SZ);昆仑万维(300418.SZ);汤姆猫(300459.SZ);迅游科技(300467.SZ);盛天网络(300494.SZ);盛讯达(300518.SZ);冰川网络(300533.SZ);大晟文化(600892.SH);电魂网络(603258.SH);吉比特(603444.SH);中科云网(002306.SZ);鼎龙文化(002502.SZ);姚记科技(002605.SZ);神州泰岳(300002.SZ);天舟文化(300148.SZ);浙数文化(600633.SH);文投控股(600715.SH);ST瀚叶(600226.SH)。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游戏产业技术战略布局;中国游戏企业投资AI产业布局;中国游戏企业运用游戏引擎分布
人工智能是游戏产业技术战略布局之首
游戏行业是“内容+技术+用户”的生态经济,涵盖电子游戏的开发、营销、销售和售后等活动,以电子设备为载体,通过虚拟环境和规则向玩家提供娱乐和互动体验的经济活动。其中技术要素是游戏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我国游戏产业技术战略布局中可见,在Top50的游戏企业中,针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布局的企业有30家,占50强企业的60%,人工智能是游戏产业技术战略布局之首。
人工智能在游戏研发、发行等多维度运用
游戏产业作为AIGC的核心应用场景,因内容需求扩容与品质要求升级,倒逼AIGC在理论、模型、应用层实现快速突破。从中国Top50游戏企业技术战略布局数据来看,研发端应用层为布局核心。21家企业搭建AI生产管线,19家聚焦模拟内容生产,两者合计占比超七成;此外,13家进行AIGC领域投资布局,10家发力智能营销,9家开发行业解决方案,7家布局基础算力,5家推进自研模型,多数头部企业已通过AI落地提升生产效能。
AI下游应用层是中国游戏企业的重点布局
根据伽马数据表明,我国游戏企业投资AI产业重点布局在下游应用层,共投资73家,而中游服务与下游基础仅分别为29家与11家。下游应用层73家投资占比超60%,聚焦智能NPC、AI美术生成等场景,能快速转化为降本增效成果,如世纪华通运用AI技术使美术效率提升60%。但中游技术层与基础层投入不足,既导致对外部算力和通用模型的依赖,也让中小团队面临AI交互成本高企的风险,长期或制约底层技术突破。
海外游戏产业自研引擎占比较大,而国内产业对传统引擎相对依赖
现阶段,国内外游戏企业所采用的引擎均以Unity和UnrealEngine(UE)为主流,但中外在自研引擎布局上存在显著差距,我国游戏开发对这两大传统引擎的依赖度高达95.2%,自研引擎运用占比极少,而海外市场的自研引擎运用率已达19%。例如知名国产主机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精美画面效果正是得益于最新UE5引擎技术支持,这一案例也侧面反映了国内头部项目对海外成熟引擎的高度依赖。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内企业已开始发力突破,不仅通过对Unity、UE进行深度定制适配产品需求,更尝试自主研发核心引擎,如网易自研的BlazingNight引擎,就为《逆水寒》手游赋予了主机级别的画面美术表现。这种从“被动依赖”到“主动攻坚”的转变,既回应了核心技术自主化的需求,也预示着随着中国在游戏引擎技术研究与应用能力上的不断精进与提升,中国游戏产业迈向精品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速。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移动游戏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深度研究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10-02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10-01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10-01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10-01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9-30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09-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