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

半年销量榜零跑首次登顶,小米反超蔚来;G7定价超预期下调4万

来源:汽车之家

2025-07-08 00:00:00

(原标题:半年销量榜零跑首次登顶,小米反超蔚来;G7定价超预期下调4万)

汽车之家 行业 本周公布了造车新势力半年销量榜,头部阵营格局大变化,腰部洗牌厉害:零跑首次登顶,小米反超蔚来,新造车企业的竞争格局在趋稳中仍有突围机会。

新势力方面,小鹏发布G7最后定价,超预期下调4万,和YU7并不正面竞争。预售价越高,上市降价惊喜越大,成为近期车企定价的常态。特斯拉Q2销量同比下滑13.5%,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业务具有巨大想象空间,但短期或难以贡献营收。

零跑C11开启预售,德国记者认为增程非牛非马,宝马、马自达都在增程车型上失败,有研究认为增程在欧洲市占率不过3%。

传统车企,东风成立新公司,内部整合成立弈派,外部联手华为主导研发。上汽MG成为欧洲最畅销中国品牌,唯一达10万规模中国品牌。MG成为了中国车企出海的绝对意义上的风向标。特斯拉下跌的位置,迅速被MG、比亚迪填补。

7月1日,国内造车新势力相继披露了今年6月及上半年的销量数据。零跑、鸿蒙智行、理想上半年销量均突破20万辆,其中零跑以22.2万辆同比激增155.7%的成绩首度登顶半年销量榜。

新势力表现各不相同

理想上半年销量同步仅增7.8%,增速明显放缓,其纯电车型布局滞后的问题逐步显现;

广汽埃安销量同比下滑14.2%至15.23万辆,跌出头部阵营;

埃安是唯一销量同比下滑的车企,从去年上半年的17.7万辆跌至今年同期的15.23万辆,同比下滑了14.2%。尽管今年上半年埃安推出了AION UT等车型,期待打响“番禺行动”第一枪,但仍需面对细分市场吉利星愿和比亚迪海豚等车型的竞争。

蔚来虽同比增长30.6%至11.42万辆,但被零跑、小鹏、小米超越,滑落至第七位。

阿维塔、岚图在尾部队列徘徊,但同比增长较为亮眼。今年上半年,阿维塔、岚图的销量分别为5.91万辆和5.61万辆,同比增长103.5%和85%。

仅小鹏完成半年目标,鸿蒙只有20%

从全年销量目标完成率来看,新造车企业进度差距悬殊。小鹏汽车以19.72万辆的上半年销量,完成全年38万辆目标的51.9%,成为唯一进度过半的车企。而超半数车企目标完成率不足三成,下半年竞争压力陡增。

小米和小鹏势头迅猛,销量分别同比增长了456%和279%,也成为除零跑外,今年最有可能完成年销量目标的车企。

鸿蒙智行定下了百万辆的销量目标,但迄今仅完成20.6%。下半年,定位20万元级的尚界车型成为走量的期待,毕竟,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笃定将以“最好的资源支持尚界成功”。

零跑突围,成为最大黑马,被称“小理想”

在去年同期,被贴上“小理想”标签的零跑尚属于第二梯队,与理想的半年销量差距高达10万辆之多。

短评:

目前,鸿蒙智行、深蓝、蔚来、极氪、阿维塔和岚图汽车的销量完成率均不足三成。在第四季度传统车市旺季到来之前,各大车企的压力依旧不小。

理想汽车的销量完成进度也在三成左右,正期待下半年纯电产品拉升销量走势。

从上半年格局变动来看,新造车企业的竞争格局在趋稳中仍有突围机会,而小米、小鹏或成为突围的最大看点。

6月26日,东风汽车宣布,成立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弈派汽车科技公司(下称“弈派科技”)。东风认为成立新公司是为了“握紧拳头,打赢胜仗”。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决定整合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

自主品牌3家:弈派、岚图、猛士

整合之后,东风汽车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将主要包括弈派科技、岚图汽车和猛士科技三个主要板块。

岚图汽车和猛士科技分别主打高端车型和越野车市场,弈派科技预计将面向市场体量更大的主流市场。

东风自主品牌销量保持增长,但总体规模太小

前五个月,东风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8.5%、至8.1万辆。岚图汽车销量增长85.2%、至4.6万辆。猛士科技的产品处于小众市场,销量仅为570辆。

东风还借助“华为”的外力支持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

岚图汽车和猛士科技都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元(下称“车BU”)达成了深度合作。岚图汽车旗下产品使用了华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等解决方案。

短评:

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阶段,资源整合与战略聚焦正成为行业共识。在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东风开启内部整合和外部联手的方式自救。东风汽车可能还在寻求与小米汽车合作,为其提供代工等服务。东风汽车云峰工厂原本是为东风日产建设,但其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不佳,工厂产能利用率不高。

G7 发布会正式公布了 G7 的价格,G7 共有 3 个版本,定价 19.58 万-22.58 万。

1. 小鹏 G7 602 长续航 Max 19.58 万;

2. 小鹏 G7 702 超长续航 Max 20.58 万;

3. 小鹏 G7 702 超长续航 Ultra 22.58 万。

4. 配置区别:Ultra VS. Max

5. 定价下调4万,超市场预期:

市场对小鹏 G7 上次发布会 23.58 万的预售价认为太高,最后预售期的实际表现只有46分钟小订突破1万台,表现相对一般,所以港股当天收盘出现6.6%的跌幅。

而此次正式上市后,起售价相比预售价下调了 4 万元,略超出市场对小鹏 G7 起售价 20-21 万的预期。

新常态:预售价越高,上市 “降价惊喜” 越大

G7 借用从预售到上市的价格差来促销量,这并不是新鲜事。预售是汽车行业常见的新车上市策略,曾经是车企试探市场需求、收集潜客、灵活定价的一种常见手段,最终上市定价与预售价之间的差距一般都在消费者的预期之内,但 “超预期” 的降幅在近三年变得越来越普遍。

YU7对小鹏的潜在影响:价格带错开,定位也不同

小鹏 SUV 系列目前的主力价格段其实是和小米 YU7 错开的,SUV 系列主打 15-25 万元价格段,而小米 YU7 主打的是 25-33 万元价格段

短评:

与小米YU7相比,小鹏G7的主要目标客群是追求高级辅助驾驶功能的科技爱好者,且以男性为主。且G7的客户群体以务实家庭用户为主,家庭规模较大,平均年龄比预期大5岁以上,与小米YU7有一定重叠,但重叠度不高。

小鹏汽车在对旗下几款SUV车型进行产品定位时,虽已进行了明确区隔,但在小鹏G7上市后,如何在实际销售端有效避免这些车型的“内耗”,或是小鹏汽车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美国当地时间7月2日,特斯拉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特斯拉交付汽车38.4万辆,同比下滑13.5%。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总交付量同比下滑13.2%至72.1万辆。

此次季度和半年跌幅均创下特斯拉自成立以来的纪录。但由于特斯拉二季度表现好于分析师预期,7月2日,公司股价收报315.65美元/股,涨4.97%。

特斯拉目前有六款车型在售,只有3/Y是主力

其中销量主力是Model 3和Model Y。2025年第二季度,这两款车型销量占比高达97.3%。售价更高的Model X和Model S以及电动皮卡Cybertruck的销量占比不高,电动重卡Semi还没有大批量生产交付。

特斯拉销量下滑受多重因素影响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特斯拉CEO马斯克积极投身政治。2025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马斯克在其政府任职,主导大规模裁员和削减政府开支。

马斯克还频繁对国际热点政治事件和其他国家选举发表争议观点。美国和欧洲都爆发了针对马斯克的大规模抗议,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和销量都受到直接冲击。

特斯拉还面临激烈竞争,来自中国车企的威胁尤其明显。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销售纯电动乘用车102.3万辆,领先特斯拉约30万辆。

Robotaxi已开始试运行,短期还不知道贡献多少营收

Model Y的特斯拉Robotaxi已于6月22日在美国得州奥斯汀启动试运营。6月29日,特斯拉还实现了车辆首次自主无人驾驶交付给消费者。

短评:

此次无人交付更似一场“资本市场的预期管理”。当汽车业务面临销量增速放缓(2024Q2全球交付量同比增长18%,创三年新低),自动驾驶技术成为维持高估值的关键筹码。

特斯拉用一场惊艳的技术秀点燃了市场热情,但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PPT上的技术参数,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安全体验与商业价值。

2025年5月,欧洲汽车市场传来中国车企的亮眼成绩:上汽集团旗下 MG 品牌以 29400 辆的销量蝉联欧洲最畅销中国品牌,同比增幅达 30%。周五上汽A股一度大涨5.5%。

《华尔街日报》等外媒关注到,这一销量约为同期特斯拉在欧洲销量的两倍。

1-5月份,MG的累计销量为13.2万辆,同比增幅达到了36.3%,位列整个市场的第17位,是中国厂家中唯一一个销量达到10万辆规模的品牌,超过了Cupra、菲亚特等品牌,接近于特斯拉总销量的1.8倍,占中国品牌欧洲总销量的比例为47.9%。

在中国汽车奔向欧洲的大潮中,MG成为了绝对意义上的风向标。

特斯拉丢失的份额被MG填补

与此同时,特斯拉5月份在欧洲的销售下降了28%,其失去的份额正由上汽集团和比亚迪等中国企业迅速填补。比亚迪5月份在欧洲的销量仅比特斯拉少40辆。

短评:

上汽不仅仅是海外市场表现亮眼,国内市场也逐步恢复。公司发布6 月产销快报,6月汽车销量为36.5 万辆,同比+21.6%,单月批售同比“六连涨”。未来还有好消息到来,6月30日,尚界汽车官方微博上线。上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鸿蒙智行第五张“界牌”即将到来。主打20万走量新能源品牌将进一步推高上汽销量。

7月3日,新款零跑C11正式开启预订,包含四款车型,预售价区间15.88-17.58万元。从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零跑C11累计销量已达251862台,新车将于7月10日正式上市。

此外,零跑汽车6月全系交付新车48006辆,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超138%,环比增长6.55%,连续四个月蝉联新势力月度销冠。

德国汽车记者们正陆续发布零跑C10增程版驾驶体验

德国记者诧异的是“增程”竟然也是个新鲜词。新鲜不在于增程作为技术,其实在欧洲,增程技术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新鲜在于增程技术竟然在中国正热门,而且,在续航里程和反补贴税的双重焦虑之下,中国汽车竟然还想在欧洲复兴这个技术。

除了提供零跑C10纯电版,零跑汽车还将纯电续航145公里、在增程技术加持下续航超过950公里、起价37600欧元的C10 REEV带入了欧洲。

短评:

鉴于零跑C10增程版今年3月才陆续进入欧洲市场,4月才在德国正式上市,至少从数据上很难判断它能否成为颠覆性作品或破局之作。时间会证明,零跑C10增程版能否在欧洲创造奇迹。不过好消息是,德国新政府执政联盟协议已经写明,将对增程式电动汽车进行扶持。

fund

询价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7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