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07-01 18:01:42
(原标题:林清轩股东扎堆出逃 高端国货美妆的资本对赌局【IPO观察】)
《投资者网》吴微
一瓶售价超500元的山茶花精华油,撑起了林清轩82.5%的毛利率,却也让这家主打"高端国货"的美妆品牌陷入"功效宣称违规"的争议漩涡。
2025年2月,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的一纸罚单,揭露了其"抗老修护专家"宣传背后的合规漏洞,公司产品备案功效仅为"抗皱、修护"、"抗老"表述未经国家药监局批准,构成虚假宣传。在诸多争议之下,林清轩于近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拟港股上市。
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创始人孙来春的一系列动作更引发市场关注。2024年8月,雅戈尔以7185.52万元受让海纳亚洲4.49%股权时,公司估值较一年前B轮融资时缩水超50%至15.59亿元。公司融资的过程中,实控人孙来春、林清轩前一轮投资人却趁机减持了合计2.26亿元的股份。
一边是毛利率向国际大牌看齐,一边是2024年6.88亿元销售费用吞噬利润,在诸多对赌协议下,林清轩的港股IPO之路,正面临"高毛利神话"与"增长可持续性"的双重拷问。
高销售费用下的高端突围
2011年成立的林清轩,最初只是上海一家主打草本护肤的区域品牌。真正让其崭露头角的,是公司2014年推出的山茶花精华油。这款定价500-800元的单品,凭借"以油养肤"的差异化概念,在2024年为公司贡献了4.48亿元的收入,占总营收的37%,连续11年蝉联面部精华油市场销量榜首。招股书显示,其核心产品毛利率高达82.5%,远超珀莱雅(64.5%)、贝泰妮(75.8%)等同行,直逼雅诗兰黛小棕瓶的毛利水平。
但高毛利下,却是公司盈利水平不高的困境。2022-2024年林清轩的销售费用分别为5.09亿元、4.87亿元、6.88亿元,占营收比重为73.66%、60.37%、56.86%,虽逐年下降,但仍远高于珀莱雅(603605.SH)的47.88%与上海家化(600315.SH)的46.69%。巨额营销投入下,2024年公司净利率仅为15.4%。
林清轩的快速扩张,得益于2021年公司开始的融资,当年公司吸引到超3亿元的融资。获得现金后,林清轩加速了销售渠道的布局。2022-2024年公司门店数量从366家增至506家,其中新开门店主要集中在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如武汉、成都等城市的单店月销额已破百万。与此同时,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45.2%提升至59.1%,2024年公司线上直销收入已高达6.35亿元,其中抖音直播成为林清轩的主要增长引擎,单场直播GMV破千万已成常态。
下沉市场布局则是林清轩另一个增长秘诀。在2022年-2024年间,公司新一线城市的门店数增长31.4%的情况下,公司三线城市的门店数出现了61.9%的增长,不过,林清轩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单效仅为一线门店的 60%。
数据来源:招股书
更关键的是,下沉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更高,林清轩500-800元的核心单品面临来自珀莱雅(均价200-400元)、薇诺娜(均价300-500元)等品牌的挤压。此外,林清轩线上渠道同样暗藏隐忧,2024年公司线上直销毛利率较线下低8个百分点,抖音、天猫等平台流量成本逐年攀升,公司逐渐陷入为平台打工的困境之中。
在高端护肤赛道,林清轩确实撕开了一道口子。2024年其在高端护肤品牌整体市场以1.4%份额位列第13,是前15强中唯一国货。在抗皱紧致细分市场,林清轩以2.2%的市场份额跻身行业前十。
但林清轩的高端化也让其屡次触碰监管红线。2025年2月公司因"抗老"宣传违规被罚2.12万元,监管部门指出其产品备案功效仅为"抗皱、修护"、"抗老"表述未经批准;2021年公司也曾因"修复肌肤"宣称缺乏实证依据被罚5万元。黑猫平台数据显示,林清轩有200多起投诉,这些投诉主要集中于"功效不符""退款难"等,2024年7月以来,12315网站,关于林清轩产品质量的投诉也高达25条。
多对赌协议中的资本扩张
在公司高毛利、低净利润率以及A股发行环境变化下,林清轩多轮融资及股权转让时的估值也发生了较大变化。2021年B轮融资时,林清轩估值曾达到31.75亿元,但2024年8月雅戈尔时尚入股,以7185.52万元受让公司4.49%股权时,林清轩对应估值仅15.59亿元,较峰值时相比,出现了腰斩。而出让方海纳华上海2021年增资时的成本就已高达5000万元。
这一估值缩水背后,既有美妆行业资本退潮的大环境影响,也与公司自身问题相关。实控人孙来春通过上海房角石、元洄、元淦等关联平台间接持股79.27%,但2024年8月至2025年5月间,孙来春及林清轩前一轮投资人却趁机通过股权转让减持了合计2.26亿元的公司股份,海纳华上海、杭州源琛、大漠孤烟等早期投资机构纷纷清仓了林清轩的股份。
星翰启承、上海凯辉创美、厦门沃美达等投资人受让了海纳华上海、杭州源琛及孙来春转让的股份,转让时公司股价为152元/股,公司对应估值又达到了38亿元。而在林清轩完成股权转让的当月,公司就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拟港股IPO。
资料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A轮、B轮投资者还曾获授赎回权,约定若公司未在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市,或上市申请被拒,投资者有权要求实控人孙来春回购股份。尽管这些对赌条款在提交上市申请后终止,但特定条件下仍可恢复。这意味着林清轩若上市进程受阻,实控人将面临巨额回购压力。
中国高端护肤市场由国际品牌主导,前15强中欧美品牌占11席,雅诗兰黛、兰蔻合计份额超30%。林清轩1.4%的份额背后,是产品矩阵单一的现实。除山茶花精华油外,2024年林清轩旗下的防晒霜、面膜等品类收入占比分别为3%、12.2%,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2025年新实施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进一步收紧宣传口径,其"山茶花抗老"的核心卖点面临更严格监管。
与此同时,国货竞品正在加速追赶。珀莱雅通过"早C晚A"概念破圈,2024年高端线"双抗""红宝石"系列收入超15亿元,市占率提升至2.8%;HFP、逐本等新锐品牌在精华油赛道持续发力,林清轩的单品护城河正在变窄。行业竞争加剧下,林清轩高销售投入模式下的高端化路径,势必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此情况下,林清轩又能否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呢?
林清轩的IPO之路,折射出国货美妆品牌冲击高端市场的普遍困境,企业高毛利依赖单品爆款,高增长依赖营销驱动,而一旦营销投入放缓,企业的增长就将面临考验。当"抗老"宣传触碰到监管红线,当实控人在上市前夜选择套现,当对赌协议的压力悬在头顶,这家承载着国货高端化期望的企业,需要向投资者证明,除了山茶花精华油,公司还有更多抵御风险的筹码。
港股市场向来对"故事"持谨慎态度,林清轩能否讲好下一个增长故事,或许要取决于其能否在合规经营、产品创新、利润平衡之间找到新的支点。(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07-01
投资者网
2025-07-01
投资者网
2025-07-01
投资者网
2025-07-01
投资者网
2025-07-01
投资者网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