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谈谈战略分析的基石概念(1) —— “顾客”及“价值”(涉及案例绝味&周黑鸭;东鹏&红牛;各电商平台)

来源:雪球

2025-05-23 10:10:38

(原标题:谈谈战略分析的基石概念(1) —— “顾客”及“价值”(涉及案例绝味&周黑鸭;东鹏&红牛;各电商平台))

接下去,除了特定企业的分析,我将分几篇文章来谈谈关于战略分析的几个基石概念(会配合大量企业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欢迎订阅,计划分成这么几篇,也可以视作纲目:

1、“顾客”及“价值”

- 你的顾客是谁?你为他们创造什么价值(组合)?

2、“需求”与“市场”,“产品(或服务)”与“定位(差异化)”

- 为了实现顾客价值,你要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你要满足什么需求、进入什么市场?由于存在竞争,你的定位(差异化)是什么?你要构建什么样的运营活动体系,以支撑你的差异化?

3、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结构性要素,很难轻易复制)

- 行业结构和未来格局的判断

- 长期优势的构成要件:网络效应(极少行业/企业具备)?规模效应与结构性成本优势?转换成本?不可复制的独特资源(特许权、独特地理位置、排他性资源)?独特的流程与经验?与战略匹配的企业文化(如节俭、可持续的创新、授权…)?

4、环境

- 人口结构(唯一可以预测的商业要素)?需求变化?经济?技术?竞争?政策?

(从逻辑的角度这一点应该放在第一个,但为了帮助大家能分析实践,需要先讲清楚1-3)

5、独特要素:企业家精神

- 将资源从产出效率较低的领域转移到产出效率较高的领域;创新;创造顾客;开创未来

以上5个(组)概念是分析和理解企业战略的基石,还有一组概念,很多人往往误解为“战略”,他们对战略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但本身不是战略,也单独开一篇说明:

6、高效运营、组织结构、优秀人才

- 单环节的运营总能被快速标杆;组织结构需要服从于战略;好战略能把庸才变成人才,坏战略会扼杀最优秀的人才

第一篇:“顾客”与“价值”

一、理解概念

这对很朴素的概念是分析和理解一切企业(也包括渠道变迁)的起点。这对概念之于企业经营,好比五大公理之于欧式几何、牛顿三定律之于经典力学。一旦明确了“顾客及价值”,再结合下一篇会提到的“产品和定位”,理论上一个企业的大致框架就可以被推演出来了。而“产品和定位”也必须基于“顾客和价值”,因此“顾客和价值”是第一性的。

接下去会有点烧脑,我们开始讲逻辑了。

大家朴素的感觉,“产品(或服务)”是最基础的命题,企业卖的要么是产品,要么是服务(以下简称“产品”)。但多做一步推演,可以得出4个判断:

1)企业只进行工商注册是没有意义的;当且仅当企业创造了顾客,它才存在。

2)产品本身也是没有意义的,当且仅当顾客愿意为它们付费,才获得了意义(即从原材料的组合,成为了商品)。

3)顾客本身买的(或认知到的)并非特定的产品,而是产品背后的具体效用,亦即所认可的价值。举个极端的例子,疫情封城的时候有要锻炼身体,但没人配送哑铃,但生活物资可以配送,于是买了一袋20斤的福临门大米,用来练二头弯举,在这个情形下,顾客买的不是“大米”,而是一个叫福临门的“哑铃”。别觉得在讲笑话,“伟哥”这款风靡全球30年的产品,和这几年爆火的“司美格鲁肽”是完全等价的例子,前者是治心血管疾病的,后者是治糖尿病的,而顾客真正购买的价值则是“性愉悦”和“减肥”。

4)即便2个企业生产名称相同,甚至看上去也一样的产品,只要他们各自的顾客不同,供顾客所购买和认知的价值也不同,这两家企业就甚至可以毫无瓜葛,完全无争。

综合以上,一个企业,或者说企业的业务,是由它为顾客创造何种价值(组合)决定的,顾客即企业。

二、案例分析

烧脑的讲完了,接下去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来训练一下,深入理解“顾客”及“价值”的战略威力,以及在不同情形下的组合异同,对企业战略及其经营的影响。

所有示例都是看起来接近的“产品”,但由于客群或价值不同,导致企业经营迥异。

情形一,为不同顾客创造不同的价值,案例:绝味鸭脖与周黑鸭

两家企业产品都是“鸭脖”,其实是两家截然不同的企业(这几年随着市场变化,运营相互靠拢,差异日渐模糊了;但在2020年以前,两家差别很大)。

十几年前,两家规模差异不像今日这么大。绝味食品的老板戴总很焦虑,他发现自己公司的高管不喜欢吃自家的产品,反而喜欢吃竞争对手周黑鸭的。这还了得?于是戴总请了好几家咨询公司(其中一家是我所供职的咨询公司)来出谋划策,怎么办?

经过大量的调研,戴总听到一个工厂女工的访谈案例,她说:“我每天早上8点进厂,晚上8点离厂,只有吃到绝味鸭脖的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还活着。” 这句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话,让戴总豁然开朗,原来绝味鸭脖是“无产阶级的味道”(蓝领、服务人员),周黑鸭是“小资产阶级的味道”(中产和白领)。无产阶级的味道是“咸辣”;小资产阶级的味道是“甜辣”。绝味的高管们都是“小资产阶级”,他们爱吃周黑鸭也正常嘛!

都是鸭脖,由于明确了顾客不同,绝味的运营构建立刻和周黑鸭区别开了:

首先核心价值上,绝味的蓝领要的是价格实惠、购买方便;周黑鸭的白领要的是好吃解馋、干净卫生

口味方面,绝味是“咸辣”,因为蓝领买绝味,更多不是当零食的,还要佐餐的,当做晚餐的一道菜,下饭、下酒吃,自然要更咸香一些;而周黑鸭是“甜辣”,因为白领们很多是在追剧时候啃啃鸭脖,当零食吃的,那要啃得久,就不能太咸,甜辣更有优势。

产品形态上,周黑鸭是充氮预包装盒装,因为白领要干净卫生。但这样价格最便宜的也要在15元以上,经常一盒就30+元;绝味是散称,散称可以每个部位来一点,组一盘菜;而且丰俭由人,钱少就少称一点,缺点是不如周黑鸭预包装那么干净,但蓝领首要关心的并非这个,散称能覆盖到2-15元的价位,卤味十几年前的时候,2-15元价格带占据了70%的市场。

选址方面也不同,绝味大量店开在工厂附近、城中村、蓝领常逛的步行街,而周黑鸭更多开在购物中心中庭、地铁站出口、中高档社区附近。

拓展模式方面(这里只是说早期),为了让蓝领更方便地买到鸭脖,戴总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实现尽可能广的覆盖,于是加盟和直营,哪个快就发展哪个。当然加盟更快,所以开了大量的加盟店,覆盖更多无产阶级;而周黑鸭首先注重的就是品质管控,所以直营更多。

确定了客群和价值以后,甚至连线上渠道的经营侧重点也不同,由于周黑鸭“零食”属性更重,走的就是B2C电商和新零售;而绝味是“佐餐”属性更重,所以大力发展“外卖”。

供应链方面,为了让蓝领以更低的价格买到鸭脖,扩大规模效应以降低采购价格,获得“成本领先”,就是绝味供应链的第一策略。于是绝味做了大量的餐桌卤味企业的战略投资,并为大量预包装卤味企业(零食)做代工,目的就是扩大产量压低采购价格,尤其是鸭类。

在一些重大的经营决策上,也方向清晰,2020年疫情来袭,大量加盟商处在亏损边缘,面临关店,这本是采取加盟模式的优势 —— 隔绝市场风险,但如果加盟店大量闭店,蓝领就不能方便地买到鸭脖了,所以戴总拿出了10个亿,补贴加盟商。

通过绝味食品和周黑鸭案例的系统拆解,帮助大家理解“顾客”和“价值”为何如此重要,如何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

情形二:为特定的顾客更好地创造某一种价值,案例:东鹏特饮&红牛

这个例子大家很熟悉。核心价值的角度,红牛、东鹏都是“提神”,内容物基本也差不多。但仅仅是品项(包装形态)和定价不同,就会带来不同的客群和场景,进而形成差异化细分价值。红牛一直是罐装,更适合3种场景:1)即时性提神,打开以后就要喝掉,没法久存,如运动前;2)静态场景,如打麻将、网吧熬夜、自习室刷夜;3)餐饮场景,如酒吧做特调。开车的场景也可以托管,但是罐装容易洒。另外,红牛非常贵,尤其在十几年前,大概是8元一罐,这是很高端的饮料,所以客层会更高、更主流。

这就给了东鹏饮料机会,东鹏特饮瞄准了蓝领客群,尤其长途货车司机。它的产品优势就凸显了出来:

1)PET瓶为主,颠簸不易洒漏,可喝得更久;2)性价比:250ml价格是红牛的一半,500ml装价格和金罐红牛一致,扫码还能返现,更实惠;PET瓶的成本也比金属罐低,支撑降低价格;3)塑料防尘盖成了司机的烟灰缸(卡车司机提神三宝:香烟、槟榔、东鹏特饮)。

当红牛还是一罐一罐买了喝时,卡车司机则是一箱一箱往车里装;而大本营广东市场,恰好又是制造业重地和商贸集散地,蓝领、司机都多。

这是很好的例子,当你提供类似产品、接近的基础价值的时候,可以通过思考选择满足哪种特定的客群,从而调整自己的4P组合,为他们更好地创造差异化细分价值。

情形三:为相同的顾客创造不同的价值;案例:各主要电商平台

即便瞄准相同的顾客,但创造不同的价值时,也可以各自获得选择,以各大电商平台为例(不同电商的核心客群也有差异的,这篇文章里,我们只讨他们的交叉客群,也就是多个平台顾客都安装、且都在正常使用的情况):

1、淘宝,核心价值是“多”,能买到各式各样的长尾产品,所以大家称呼”万能的淘宝”。另外,服装类目淘宝仍有巨大优势,买衣服上淘宝基本够了。服装讲究风格和穿搭的,又要考虑材质、面料,所以店铺逻辑集合同风格、接近品质的服装,对顾客而言是有显著的价值的,店铺逻辑比单一SKU逻辑更适合服装品类,外加服装多数是非标属性,很难完全同款比价,因此拼多多难以影响淘宝的服装。淘宝上还有很多小品类,也具有服装类似的属性。

2、拼多多,核心价值是“便宜”,只要不是特别在意品质的标品品类(如生活物件),用拼多多就很好,而在有了百亿补贴以后,品质很重要的品类像家电数码,以及绝大部分靠谱的品牌的标品,慢慢地都会有更多人选择用拼多多。而拼多多在企业经营上也是围绕着“成本领先”来的,他们不搞花里花哨的东西,中层和基层只要简单执行,能交给算法的全部交给算法,人效做到了最高,反过来讲就是运营成本最低。

3、京东,由于是自营模式,筛选更严格,品质更有保障,配送服务也更好,售后体验更佳,所以逻辑上京东一定比纯平台模式“更好”(平台商家良莠不齐,只能罚,但差的永远存在)。由于标品上的强规模效应外加低频高值类目顾客决策成本更重,所以高价值的3C数码具有品类优势;虽也受到拼多多极大的冲击,但有一种顾客价值情形下,也得放弃拼多多来用京东,即便贵一点,就是需要“快”的时候,晚上下的单第二天上午要用;或上午下的单下午就要用。

4、美团(这里只是说实物电商,不说餐饮外卖),紧急购物用闪购,30分钟送达,没人能比美团更快,即便饿了么、京东秒送,因为订单密度美团最高。美团以闪购切入实物电商对京东而言是釜底抽薪式的,所以京东一定要做外卖来防御,捍卫的正是“快”的价值。

自此,电商的“多快好省”这四大核心价值,分别4家瓜分,淘宝代表多,美团代表快(基数很小,还在持续开创和做大中),京东代表好(京东独占不了,一些因为天猫、拼多多百补也是同样的品牌,作为渠道商,实际上货品的“好”是靠供应商的“品牌力”来实现的),拼多多独占省。

5、而抖音电商,则提供了超出于“多快好省”之外的新价值 —— 游逛式体验,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产品、即时性激发需求,顾客购物是“很爽很开心”的,像以前线下逛街的感觉(逛累了还能刷刷喜欢的视频)。这种购物体验的革新会无差别冲击所有电商,一方面对激发来没有需求,另一方面对本可以在其他地方满足的需求提前拦截。而有些类目抖音会更有优势 —— 服装(不同于淘宝的多,优势在于展示、搭配)、美妆(看到上脸效果)、珠宝(解决信任问题)、新奇玩意儿(激发冲动消费)等。但由于是激发式购买,退货率也一定会很高。

所以我们看到,对于同一个自然人,他要购买同一样东西 —— 即便这样东西各平台都有 —— 在特定价值上满足的更好的平台,就能针对这一次购物决策获得用户优选。

情形四:为相同的顾客创造相同的价值 —— 同质化竞争

假如玩家选择相同的顾客、提供相同的价值,会发生什么?假设市场还在增长扩容,那么相安无事,假如市场增量见顶,陷入存量争夺,无需任何例子,显然中国绝大多数行业,今天大家都看到内卷的、相互摧毁式的同质化竞争。

三、深度思考:只有理解和解释了自己的存在,你才真的存在

要明确了谁是我的顾客,要为他们创造什么价值,创业家才开始经营企业吗?显然不是。回到两个鸭脖企业的例子 —— 绝非戴总和周总一开始就各自选择了“蓝领”和“白领”群体,并规划面向他们价值和产品。实际情况可能是,绝味创立于长沙,湖南人的口味本来就是“咸辣”;而周黑鸭之所以是“甜辣”,源自它的卤制工艺本身。

接下去奇妙的事儿就发生了,“咸辣”的口味会吸引爱吃“咸辣”的人,所以在更贴近他们的市场,门店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另一方面,也正因为是咸辣,就更适合下饭一些,可以作为一道菜。周黑鸭因为“甜辣”,吸引到爱吃“甜辣”的人,这里头刚好白领多一些,另一方面,由于不是咸辣,所以不配饭一直吃也不错,就更适合追剧、更具零食属性了。

企业早期的经营是像水一样流淌的,遇到阻力就绕过去了,有它自然的流向反向。但当企业壮大了,就要有意识地去理解和解释自己的存在,否则就很容易为了发展而破坏自己的成功之道,偏离自己的顾客,和为他们创造的价值。

假如戴总因为高管更爱吃周黑鸭,而去调整了产品的口味,变得“更好吃”,为了更干净而全部做成“预包装”,为了更高大上而开到购物中心中庭、高档小区,会发生什么?那么就会多一个“二流的周黑鸭”,而失去一个无处不在的“绝味鸭脖”,也无法让这么多蓝领工人在辛苦了一天以后,终于感觉到自己还“活着”。而一旦他认清了自己的业务 —— 让无产阶级方便地吃上绝味鸭脖,他的经营就瞬间清晰了。

还有一家企业,是在电商渠道卖“调理牛排”的,做了几年,很成功,成为电商前二的牛排品牌。到了一定的规模,老板想要提升自己,就到上课。上课时候身边都是大大小小的企业家,介绍自己的时候,他说自己是做牛排的,企业家们一吃他的产品,就说:“这算什么牛排?你这个牛排不行”。搞得老板都不自信了,干脆以后就说自己是做预制菜的。后来终于还是不甘心,开始产品升级,上架了雪花牛排、原切牛排,总算让一起上课的老板们满意了,但是销售结果呢?这些“真正的好牛排”卖不出去,即便各种促销。而在折腾产品升级的过程中,错失了成为第一的机会,被同行反超了。

老板让我分析分析,我看了他的产品页面后就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的顾客是不是一线城市5环之外的妈妈,和三-五线城市的宝妈?他以前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连忙打电话给自己的电商总监拉数据,得到的答复是:是的。

这就是“调理牛排”换成“原切牛排”以后卖不出去的原因,他搞错了自己的“成功之道”。他之所以存在和成功,是因为把调理好的、更容易烹饪、口感更容易做嫩的牛排,卖给了并不懂得怎么煎牛排的下沉市场宝爸宝妈,在他们看来“牛排”是一种高级的食材,而这家企业的调理牛排性价比很高,他们买给自己的小孩吃,小孩也很喜欢。而原切牛排的顾客则是偏上线城市的精致白领、健身人群、或者更有钱的人。当你在自己店铺面向原有的顾客卖高级的原切牛排,他们买不起;当你为了迎合她们的消费力,推出便宜的原切牛排,这种牛排由于部位比较差或者脂肪含量低,很容易煎老,她们的孩子嚼不动,反而成了“又贵又难吃”。虽然他也是一家做牛排的企业,但是假如他要把“高级原切牛排”卖给“高级顾客”,这无异于重建一家全新的企业,以现有的渠道、现有的团队去做,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是典型的企业家借着时代的风口(电商的兴起)成功了,却没有理解自己成功的真正原因 —— 即解释自己为什么顾客创造何种价值 —— 所以即便做到10亿+,也很难说企业已经坚实地“存在”了——直到他终于认清真相,开启调整。

理解了“顾客”与“价值”的重要性,下一篇,我们讲2组新概念:“需求”与“市场”,“产品(或服务)”与“定位(差异化)”

$绝味食品(SH603517)$ $东鹏饮料(SH605499)$ $美团-W(03690)$

雪球

2025-05-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