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盛富莱:核心技术人员现身老东家同领域专利发明人名单 产能数据或与环评“对不上”

来源:金证研

2025-05-16 21:42:42

(原标题:盛富莱:核心技术人员现身老东家同领域专利发明人名单 产能数据或与环评“对不上”)

《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 望山DL/作者 西洲 映蔚/风控

2025年3月26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包括强化风险揭示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充分披露可能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活动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

在此背景下,冲击北交所的江西盛富莱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富莱”),其核心技术人员高洪伟,自2021年起入职盛富莱并担任研发中心副主任。然而在高洪伟在盛富莱任职期间,其“老东家”在2024年申请的专利中,也出现名为“高洪伟”的专利发明人,且相关专利与高洪伟在盛富莱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或存重叠。另一方面,关于盛富莱主要产品之一微棱镜型反光膜的产能数据,或低于环评披露的数据,信息披露现疑云。

 

一、核心技术人员高洪伟“老东家”专利发明人现其身影,相关领域与高洪伟在盛富莱从事的研究领域或存重叠

对于拟上市公司而言,若存在核心技术人员对外兼职,监管机构将重点关注核心技术人员对外兼职发挥的实际作用,是否和拟上市企业属于同行业以及公司技术来源的合法合规性。

对于盛富莱,其核心技术人员高洪伟是盛富莱研发中心副主任。令人费解的是,2024年,高洪伟“老东家”或一家第三方企业,在2024年申请的专利的发明人中,也包括名为高洪伟的人员,且相关专利与高洪伟任职于盛富莱从事的研究领域或存重叠。

 

1.1 研发中心副主任高洪伟被认定为核心技术人员,参与核心技术对应专利

据盛富莱签署日为2023年12月21日的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2023年12月21日的招股书”),此次上市前,高洪伟系盛富莱核心技术人员之一。2017年11月至2021年11月,高洪伟就职于无锡海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特新材”),担任研发工程师;2021年起,高洪伟均担任盛富莱研发中心副主任

截至2023年6月30日,盛富莱共计14个在研项目,其中“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工程应用技术研究”等3个在研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均包括高洪伟

据出具日为2024年9月25日的《关于江西盛富莱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申报文件的审核问询函之回复》(以下简称“2024年9月25日首轮问询回复”),盛富莱的核心技术包括微棱镜型反光膜制造技术,该核心技术涉及的相关专利包含“一种高分子量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一种高分子量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为发明专利,专利权人为盛富莱,发明人为高洪伟、马展辉、白永平、陈欧波、章翟,申请日期为2022年4月13日。截至查询日2025年5月16日,该专利处于专利权维持状态。

显然,高洪伟任职盛富莱期间,作为发明人之一,为其核心技术“微棱镜型反光膜制造技术”贡献了对应专利。

据2024年9月25日首轮问询回复,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盛富莱的核心技术产品微棱镜型反光膜存在部分合作研发核心技术,该产品销售金额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1.45%、22.9%、25.4%、20.84%。

然而,高洪伟任职盛富莱期间,或现身“前东家”的专利申请的发明人名单。

 

1.2 高洪伟现身“前东家”及其他企业2024年申请的专利发明人名单,且相关领域或存重叠

据2023年12月21日招股书,高洪伟研究领域涉及功能聚酯膜材料研究,高性能丙烯酸酯压敏胶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及加工等。高洪伟作为主要参与人员之一,参与的盛富莱在研项目“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拟达到的目标为解决丙烯酸酯胶粘剂在微棱镜型反光膜领域的工程应用技术难题等。

且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一种高分子量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领域属于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领域,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压敏胶多种性能难以兼顾的问题,提供一种兼具高初粘力、高剥离力、高保持力的丙烯酸酯压敏胶。

研究发现,高洪伟“前东家”海特新材2024年申请的专利中,却现高洪伟的“身影”。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有机硅嵌段偶氮引发剂的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及制备方法”、“一种耐超低温/高温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制备方法”、“一种高粘性/可降解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制备方法”三项专利,专利类型均为发明专利,申请人均为海特新材,发明人均为谢雨欣、白永平、高洪伟、龙军、孙世皓,申请日期分别为2024年7月31日、2024年8月6日、2024年8月13日。截至查询日2025年5月16日,上述三项专利的法律状态均处于等待实审提案。

其中“有机硅嵌段偶氮引发剂的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及制备方法”属于丙烯酸酯压敏胶技术领域,目的系解决常用技术存在的耐高温性、粘结性能差的问题。

“一种耐超低温/高温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制备方法”涉及压敏胶技术领域,解决常用技术形成的在高温、低温条件下容易出现脱粘的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使用异山梨醇作为交联剂构建高粘性和高内聚力的网络体系,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仍能保持粘接性能,适用于从超低温到高温的各种环境。

“一种高粘性/可降解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制备方法”涉及压敏胶技术领域,解决常用技术形成可降解无法兼顾性能的问题。本发明制备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其性能稳定,能够长时间保持粘性,不易脱落或失效,提高了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不仅如此,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一种软硬单体比例可连续变化的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专利类型为发明专利,专利权人为广州富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思德新材”)、哈尔滨工业大学,发明人为詹曜丞、尹昊宇、贺金梅、白永平、高洪伟、黄玉东,申请日期为2024年10月25日。截至查询日2025年5月16日,该专利处于专利权维持。

该专利技术领域为涉及一种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软硬单体比例可连续变化的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关注富思德新材产品涉及领域。

据富思德新材官网于2024年5月14日发布的内容,富思德新材是一家从事水性丙烯酸乳液、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墨树脂乳液、造纸功能涂布乳液、聚氨酯粘结料、电池粘结料、特种涂料、水性粘胶、水性光油、新能源产业复合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向客户提供全程服务的企业。

且富思德新材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共同开发研制高持久粘结丙烯酸酯压敏胶、纸张用耐热、耐水代塑涂层材料、自然降解聚酯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锂电池负极水性粘合剂、丙烯酸酯-无氟粘结剂、耐高温陶瓷隔膜胶、PVDF粘结剂、底涂粘结剂共6项相关技术及产品。

不难看出,上述海特新材、富思德新材申请的专利所涉及的领域,与高洪伟的研究领域或存重叠,也与其在盛富莱参与研发的核心技术专利、在研项目涉及的领域存重叠。

而专利法指出,执行本单位任务或利用本单位条件的发明为职务发明。

 

1.3 拟上市公司百多安核心技术人员在外兼职,被问询相关技术是否涉及职务发明

据《专利法》第六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专利法第六条所称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是指(一)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二)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三)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据出具日为2024年6月26日的《关于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多安”)实际控制人之一、核心技术人员张海军在同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务。

上交所要求百多安说明张海军投资以及兼职情况是否符合相关任职单位的管理规定;百多安核心技术和相关专利是否涉及职务发明,是否存在纠纷和潜在纠纷以及依据。

对此百多安表示,其核心技术及相关专利属于百多安在研发和生产过程的成果,专利的发明人主要为以实际控制人张海军为首的时任百多安员工,张海军是相关专利的核心创意来源和第一发明人,其他人员依据张海军的构思并在其指导下执行。

从上述情形来看,盛富莱的核心技术人员高洪伟,于2021年入职盛富莱,担任盛富莱的研发中心副主任。蹊跷的是,高洪伟的老东家海特新材2024年申请的3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现高洪伟的“身影”,且该3项专利申请涉及领域,与高洪伟在盛富莱任职期间的研究领域或为同一领域。

 

二、曾因未如实披露股东代持情况“吃”警示函,主要产品产能数据或与环评“对不上”

信息披露是监管关注的重点之一。此番上市,盛富莱2023年12月21日招股书其子公司拥有的一处产权证为“赣(2023)宜春市不动产权第0044053号”的房屋,地址位于“直春经开区春启路6号(38栋)”,或把“宜春”,错披成“直春”。

除此之外,关于盛富莱在主要产品微棱镜型反光膜的产能数据,其招股书与环评披露的数据或“对不上”。

 

2.1 新三板挂牌前未如实披露直接股东的代持情况,2024年7月被监管层出具警示函

据盛富莱出具日2024年7月19日的《关于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西监管局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公告》,2015年8月,周伟代7人持有盛富莱前身江西盛富莱定向反光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富莱有限”)股票,合计代持275万股,占盛富莱有限总股本的8.46%。

2022年8月,盛富莱在新三板挂牌。盛富莱股权不明晰且未在申报挂牌文件、定期报告等文件中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股东信息,直至2023年12月才清理完毕上述代持事项。

对此,2024年7月,江西证监局决定对盛富莱、周伟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并要求盛富莱、周伟应加强证券法律法规学习,切实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杜绝此类行为再次发生。

而观盛富莱此次申报北交所,其信披现疑云。

 

2.2 招股书披露微棱镜型反光膜产能不足150万平方米,环评显示该产品年产能或至少超300万平方米

据2023年12月21日招股书及出具日为2024年11月12日的《关于江西盛富莱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申请文件的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之回复》(以下简称“2024年11月12日二轮问询回复”),2020-2023年及2024年1-6月,盛富莱主要产品微棱镜型反光膜的产能分别为143.87万平方米、143.87万平方米、143.87万平方米、143.87万平方米、71.94万平方米,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2.83%、82.8%、92.99%、96.27%、91.75%。

研究发现,盛富莱上述产品产能数据现疑云。

据广州绿网环境保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绿网”)披露的自验信息,盛富莱控股子公司江西盛汇光学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盛汇”)运营的“江西盛汇光学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平米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二期350万平米)”(以下简称“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项目实际总投资额为1.39亿元,环评审批文号为宜环评字〔2017〕34号,环评批复时间为2017年6月9日。

据江西盛汇官网发布的出具日为2017年6月9日的《关于江西盛汇光学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平米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以下简称“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批复”),江西盛汇的“江西盛汇光学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平米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环评获批,批复文号为宜环评字〔2017〕34号,项目总投资1.39亿元。

对比项目名称、建设单位、项目投资额、环评批复时间及环评批复文号,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批复的项目,与绿网披露的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或系同一项目。以下统称为“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

据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批复,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拟新增微棱镜型反光膜500万㎡/a,分为三期建设。截至2017年6月9日,包括一期已建成微棱镜型反光膜40万㎡/a,新建二期微棱镜型反光膜350万㎡/a、三期微棱镜型反光膜110万㎡/a。

据绿网披露的自验信息,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竣工时间为2020年9月1日,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为2021年5月28日,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为2021年6月24日,自验信息提交时间为2021年6月17日。

且据盛富莱官网发布的编制日期2025年2月的《江西盛富莱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反光膜500万平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正常生产,达到批复产能规模。

这意味着,自2022年开始,盛富莱的微棱镜型反光膜年产能或至少390万平方米。换言之,若以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的产品投产数据测算,盛富莱的微棱镜型反光膜产能利用率或可“窥见一二”。此外,盛富莱因新三板挂牌期间未如实披露代持行为,在2024年7月“吃”警示函。

 

三、结语

此番上市,盛富莱表示,核心技术人员不存在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或商业秘密、违反与第三方的竞业限制约定或保密协议的情况,且与盛富莱签署了《保密和竞业禁止协议》(或聘任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值得注意的是,核心技术人员高洪伟自2021年起入职盛富莱,并担任研发中心副主任的职务。蹊跷的是,高洪伟“老东家”海特新材于2024年申请的3项发明专利中,也出现名为高洪伟的发明人,且该3项专利申请涉及的领域,与高洪伟的研究领域或存重叠。

另一方面,2024年7月,盛富莱因新三板挂牌期间未如实披露股东代持情况,而被出具警示函。而招股书披露微棱镜型反光膜产能不足150万平方米,但环评显示,盛富莱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二期或在2022年通过竣工验收,或至少拥有微棱镜型反光膜年产能超300万平方米。且盛富莱2025年2月编制的环评报告显示,微棱镜型反光膜改扩建项目正常生产,达到批复产能规模。至此,关于微棱镜型反光膜产能,招股书披露的产能数据或不及环评披露数据,进而其产能利用或值得关注。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