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业绩承压与食安危机并存:来伊份、五芳斋如何跨过“信任关”?

来源:理财周刊

媒体

2025-05-14 18:29:08

(原标题:业绩承压与食安危机并存:来伊份、五芳斋如何跨过“信任关”?)



端午节消费旺季渐近,本应是粽子销售的绝佳时机,可来伊份(603777.SH)所售的粽子产品却因食品安全舆情陷入舆论漩涡,甚至还将另一家上市公司牵扯其中,引发了市场的注目。

作为一家在资本市场公开上市的企业,来伊份此番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问题着实令人大跌眼镜。作为“A股休闲零食连锁第一股”,曾经风光无限的来伊份,近年来经营状况却呈现出明显的下滑态势,不禁让人唏嘘。

官方回应:涉事产品已下架

5月10日,江苏一位消费者连续发布两条视频,公开投诉在来伊份购买的粽子中吃出疑似带血创可贴的异物。据该消费者在视频中描述,其给孩子喂食粽子时,发现其中存在异物,直言“是创可贴……这个地方明显有血迹”,并强烈要求来伊份官方作出明确解释。

在后续采访中,这位消费者透露,当时孩子已经将粽子吃到一半,称嘴里有东西,仔细查看才发现竟是创可贴。她还表示,这款粽子是5月7日从线下门店购入,发现问题后,已第一时间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反映情况。从消费者发布的视频可见,涉事产品为来伊份蜜枣粽,疑似创可贴的异物被取出后,置于盛放粽子馅料的碗中。

随后,来伊份发布《关于蜜枣粽异物的情况说明》,即刻启动全流程溯源调查机制,旨在全方位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来伊份方面表态,企业自始至终坚守消费者至上的原则,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妥善处理此次事件,全力化解相关问题。



图片来源: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公告

来伊份还表示,已对本批(2025年04月02日)蜜枣粽产品进行了下架处理,消费者也可选择就近门店进行退换货,并可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不过并未明确具体的额外补偿措施。

此次食品安全风波不仅将来伊份推向舆论中心,更将粽子生产厂家卷入其中。

事件发酵后,有消费者在评论区猜测,来伊份涉事粽子与五芳斋(603237.SH)存在同厂生产的可能。这一质疑很快得到证实——来伊份总裁郁瑞芬向媒体坦言,该款粽子确由五芳斋代工生产。她进一步解释,来伊份对供应链合作方有着严苛筛选标准,均选择行业头部企业进行生产协作。目前,来伊份品控与供应链核心团队已进驻代工工厂,联合厂方针对生产全流程展开细致排查,双方均高度重视此次事件,力求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根源。

五芳斋业绩低迷

资料显示,五芳斋创始于1921年,主营业务是以糯米食品为主导的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也曾荣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2022年,五芳斋成功上市,然而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却很难令人满意。

从季度维度剖析,2024年五芳斋仅在二季度盈利,其余三个季度均陷入亏损泥沼。具体而言,一季度五芳斋实现营收2.07亿元, 净利润亏损6975.96万元;二季度业绩表现亮眼,营收攀升至13.74亿元,净利润达3.03亿元;三季度营收为4.67亿元,净利润为-2308.37万元;四季度营收2.03亿元,净利润亏损6828.93万元。



图片来源:五芳斋2024年度报告

在产品方面,五芳斋作为“百年老字号”,粽子系列产品是其营收的关键支柱,每年贡献约七成收入。然而,2024年五芳斋粽子业务面临挑战。该年度粽子系列收入为15.79亿元,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72.24%,但相较于2023年,收入下滑了18.64%。从销量数据来看,2024年五芳斋粽子销量为43024.58吨,而2023年同期为54404.81吨,销量减少了11380.23吨。



图片来源:五芳斋2024年度报告

早在2018年,五芳斋董事长厉建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坦率指出,粽子市场规模有限,当时五芳斋已占据25%的市场份额,近乎触碰到了“天花板”。若想突破这一限制,必须开拓新领域,不能仅局限于粽子业务。

近年来,为摆脱对粽子业务的过度依赖,五芳斋致力于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相继推出月饼、饭团、糕点等新产品。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努力暂未达到预期。2024年,五芳斋的月饼系列实现营收2.36亿元,同比增长3.46%;餐食系列营收为1.35亿元,同比下降9.08%;蛋制品、糕点及其他品类收入2.36亿元,同比下降6.63%。在众多新品类中,月饼系列是唯一实现营收增长的,但目前其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仅约10%。



图片来源:五芳斋2024年年度报告

从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五芳斋实现了营收的增长,其中营业总收入达2.43亿元,同比上升17.24%,归母净利润虽仍为负值,为-4523.49万元但比2024年减亏。然而,当下冻品行业下滑已成为新常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五芳斋要冲破阻碍,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恐怕依旧面临诸多挑战,难度不容小觑。



图片来源:冻品头条

并非首次被罚,食品安全堪忧

值得关注的是,来伊份的粽子代工厂涵盖多家企业,除卷入此次食品安全风波的厂商外,还包括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浙江荃盛食品有限公司、靖江三阳食品有限公司等。

靖江三阳食品曾在食品安全方面出现严重问题。2021年7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其生产的猪肉脯产品“沙门氏菌”不合格,追根溯源,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员工未严格遵循卫生规范,洗手消毒环节执行不到位,还直接接触肉脯,致使沙门氏菌混入产品。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该代工厂在食品安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显著漏洞。不仅如此,在后续的监管检查中,靖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于2022年7月、2024年8月两次责令靖江三阳食品进行整改。



图片来源:江苏省市场监管局

从过往一系列事件不难看出,来伊份代工厂的食品安全内控体系疑似存在重大隐患。无论是靖江三阳食品此前的违规记录,还是此次粽子中吃出异物的风波,都为来伊份敲响了警钟。若企业仍不加强源头管控,未来或面临更为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受委托加工模式影响,来伊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已非个例。公开资料显示,自2012年起,这家休闲零食巨头便多次陷入食品安全丑闻:毒蜜饯事件曾引发广泛关注,牛轧糖大肠菌群超标、手撕肉条菌落总数不合格等问题也相继曝光,一次次挑战着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底线。

2024年,来伊份的营收为33.7亿元,下降15.3%;归母净利润亏损7527万元由盈转亏。2025年一季度,来伊份营业收入为10.5亿元,同比下降1.2%;归母净利润为1244万元,同比下降79.7%。此外,截至2024年年底,来伊份拥有门店3085家,较年初净减少600家。



图片来源:来伊份2024年年度报告

此次来伊份粽子食品安全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既照见了食品代工模式下品控管理的深层隐忧,也折射出传统食品企业在业绩承压与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困境。食品行业的根基在于安全与品质,唯有企业筑牢内控防线,强化全链条监管,方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重获消费者信赖,实现稳健长远的发展,否则,再多的品牌光环恐怕也终将在食安危机的冲击下黯淡无光。(《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5-14

巨潮WAVE

2025-05-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