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界

风起云南:禁酒令,又要来了?

来源:懂酒谛

2025-05-12 17:27:17

(原标题:风起云南:禁酒令,又要来了?)

作者田野

今年五一假期刚过,在节后上班第一天,云南省就召开了一场主题为“集中纠治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饮酒问题”的高规格会议,由此在云南公务员队伍中开启了最严“禁酒令”。

这次会议虽然只是一次视频会,但对于酒这个话题来说,其规格之高、参加部门之多、覆盖面之广,在云南省内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省纪委书记主持,省委书记讲话部署,对这两位大书记以下的参会者而言,“禁酒”这两个字可谓是响锤重鼓。

对此,业内不免有人担心:禁酒令,难道又要来了吗?

对“禁酒令”,民间舆论褒贬不一

这次会议之后,“禁酒令”三个字很快便成为热门话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网上更是一片哗然。

云南省在五一假期之后推行的禁酒措施,被网友誉为升级版“禁酒令”,而民间舆论对这次“禁酒令”更是褒贬不一,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的大量吐槽,也将云南省推向了“风暴眼”。

针对“禁酒令”,有云南网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对某些公务员来说,确实该禁酒,这些人早上喝,中午喝,晚上还在喝,每天上班就是组各种局。但同时,禁酒严管的对象应该是领导干部和那些掌握实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线公职人员,其他人不该是检查的重点。周末,节假日应该允许大家喝酒,严查酒驾醉驾就行。”

此外,也有云南本地媒体人表示了对“禁酒令”的支持,他说:“我不否认喝酒有喝酒的好处,无论社交还是自洽。但这次纠治违规饮酒,重点强调的是违规,想想吧!大中午喝得二麻二麻的,怎么给人民当公仆?把酒言欢至深夜,大清早能把班上好?”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权力应该有边界,不宜过度干预私人空间。少些形式主义,脱离文山会海,严格落实八小时工作制才是对干部身心健康的真正关心。

对禁酒令带来的后果有所担心的网友表示:“目前有能力消费的主要群体是国家编制人员,现在禁酒了,饭店没人了,晚上烧烤也没人了,大批餐饮行业会消失,后面就是出租车,代驾等蝴蝶效应。”

河南也要闻风而动?

这次以禁酒为主题的会议,彰显出云南省委整治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饮酒问题的决心和力度,也宣告云南省内开启了升级版“禁酒令”——不仅上班时间不允许饮酒,公务人员在休息日饮酒也要受到监管!

实际上,禁酒令并非新鲜事物,在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包括贵州、新疆、浙江、黑龙江、吉林、安徽、河南等在内,多个省份都曾先后出台过公务接待“禁酒令”相关措施。

例如,贵州省自2017年9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公务活动一律禁止提供任何酒类,一律不得饮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任何酒类,包括私人自带的酒类,重大外事活动和招商引资活动除外。

对于云南推行的禁酒措施,有河北网友表示,河北的“禁酒令”去年就已经发布,在禁酒令之下现在的酒风已经大大好转,各种违规宴请大幅减少,对此老百姓是认可的。此外,也有河南网友表示,他们单位最近也开始实行“禁酒令”了,除了上班期间不允许饮酒之外,休息日饮酒,还规定了不能超过三个人这一上限,多一个人都算违规!

业内人士所担心的是,在白酒行业本就面临诸多困境的背景下,如果云南推行的这一轮加强版“禁酒令”被其他地方所效仿,无疑会让白酒市场的未来更加充满变数。

真的“喝不动了”?

回顾历史,禁酒令并非首次给白酒行业带来巨大冲击。2012年底,随着“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政策的出台,公款消费受到严格限制,白酒行业尤其是高端白酒市场遭受重创。

当年,受“禁酒令”等政策冲击,一飞冲天的茅台酒曾经被打到“骨折”——价格直接走向腰斩,从2300多元一路狂跌至850元,而且在低价时都鲜有人敢接盘。除了茅台,其他名酒也纷纷陷入困境,整个白酒行业进入了漫长的深度调整期 。

如今,相似的剧情似乎又要上演。而在这出剧情背后,其实是显露出来的是人们对白酒“喝不动了”的消费逻辑——爱喝白酒的群体逐渐老了,年轻人对白酒又不怎么感冒!

而白酒产量自2016年达到1358.4万千升的巅峰之后,自2017年起便连年滑坡,白酒产量至今已经跌至2024年414.5万千升的谷底,完成了“八连降”,加之2024年部分头部白酒企业及地方龙头酒企业绩滑坡、亏损扩大、现金流吃紧、经销商打款意愿降低等表现,正是对这一白酒消费现状的注脚。

现在,禁酒令作为一把道具,正好用来捅破“白酒喝不动了”这层窗户纸——有了禁酒令,给本就将喝酒视为受罪的群体找到了不喝酒的理由,在拒绝别人敬酒的时候,他们不再有顾虑,不再难为情。

在未来,白酒行业的消费场景或许会进一步减少,除了受到禁酒令明显冲击的公务接待和商务宴请场景外,家庭聚会、朋友聚餐等场景,或许会成为业内争夺的主要战场。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