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政策引领与市场共振 中国ESG生态迎来关键时刻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5-09 21:28:11

(原标题:政策引领与市场共振 中国ESG生态迎来关键时刻)

2025年以来,国内市场ESG生态体系加速完善。

政策方面,4月30日财政部印发针对气候议题的披露准则,标志着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资金方面,宽基指数联动ESG评级模式持续推广,继上证50、A500指数后,创业板指数将剔除国证ESG评级B级以下公司,官方ESG评级的流动性影响将持续加大。

政策引领加速

4月30日,财政部办公厅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气候准则”),远远早于原计划在2027年发布具体准则的时间表。作为《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基本准则”)的细化延伸,该文件系统构建了覆盖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等方面的全链条披露框架。

这份文件也被看作是以基本准则为底座、具体准则为支柱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的框架形态正逐渐呈现。财政部在公布“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同时,还公布了起草说明。据起草说明,“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遵循四大原则:以基本准则为基础,与国际准则“趋同”,坚持准则制定和实施分开,兼顾行业应用需要。

在气候议题的管理实践中,定量披露与财务实质性联动分析的要求正在不断提升。交易所与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文件明确了气候治理架构的权责要求、战略规划的各个维度、风险与机遇的识别方法,以及指标和目标的计算方式等关键细节。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预计,在2025财年,核心议题的定量与经营分析的联动将成为政策持续加码的方向,特别是在能源和银行等重点行业中的政策试点要求将显著增强。

完善ESG金融需政策引领、市场驱动、技术赋能、全球协同,中国希望构建兼具国际影响力与本土适应性的ESG金融体系,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金融协同升级

在国内市场中,国家队评级的影响力初步显现。中证指数和国证指数的ESG评级正逐渐影响二级市场投资,通过对指数成分股的纳入影响,进而影响ETF资金的流动,推动资本市场形成一致的认知。同时,市场调研显示,国际评级机构MSCI在企业端仍具较强影响力,而Wind近期开展的预评级沟通也将提高企业对其评级的认可度与关注度。

截至2025年4月30日,沪深交易所共2432家企业发布ESG专项报告,占比47.26%,其中303家为首次发布。其中沪深300披露率达97.00%,中证800披露率达89.25%;按行业拆分来看,银行业仍保持100%披露率,非银行金融行业达到92.96%,钢铁、交通运输和煤炭等重污染行业均超过70%;市值拆分来看,千亿以上公司仅1家尚未披露,500-1000亿范围内公司中仅9家尚未披露,100-500亿范围内公司披露率达71.70%,整体来看头部公司披露率接近100%。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ESG生态体系应坚持以美丽中国建设为导向,逐步完善顶层设计与底层架构,聚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体系化施策。积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构建起立足中国国情的ESG理论体系、评价体系与披露体系,促进ESG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当前,金融机构已经开始重视ESG投资,但是ESG投资占比仍然较低,投资策略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客户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推动金融机构提升参与ESG投资的积极性,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助力中国低碳绿色转型发展。

专家还建议,规范以人才为支撑的ESG评价市场。ESG的机构评级是在强制披露之外的有益补充,也是加快形成ESG生态体系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例如,建立健全ESG评价机构的准入、退出和监管机制,确保评价机构的合规性和专业性。加强对评价机构的日常监管和定期检查,建立评级评价报告的责任制度与具体的处罚措施,维护ESG评级市场的公平公正。

针对ESG实践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市场人士还建议,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ESG投资金融服务,养老金、保险等资产所有者要将ESG投资原则纳入投资政策中,各类资管机构要运用专业优势,研发适合客户需求的可持续投资产品,不断提升在整体产品规模中的比重。此外,要持续强化投资管理水平,优化策略,将ESG投资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相结合,进一步应用ESG整合、股东参与以及影响力投资,增强可持续投资的社会效应。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