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5-09 21:33:13
(原标题:毕马威中国报告:核心技术驱动+品牌建设,应对新能源企业“出海”三重挑战)
5月8日,毕马威中国发布《新能源企业出海系列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欧美市场需要应对三重挑战。欧美市场“壁垒+本土化产业政策”,是中国新能源行业出海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迫使企业转向产能本地化。其次,发达市场进入门槛高而且成本高昂,比如,当地品牌强势,合规、文化差异等隐形成本增加运营难度。再次,出海企业本地化运营能力不足,出现了需求响应滞后、跨文化管理冲突、成本管控薄弱等问题。
欧洲是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的主战场,其市场广阔且盈利性高。欧洲市场对光伏、储能等细分领域的核心吸引力,还有哪些驱动因素?
毕马威中国董事、亚太区及中国能源及天然资源行业主管合伙人蔡忠铨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在欧洲电力结构中占比不断攀升,负电价现象频繁出现,亟需加大储能设施建设力度;此外,欧洲新能源市场的价格与盈利水平高于国内市场,欧洲交流侧储能系统均价为1.2元/Wh,相比之下,中国国内均价仅为0.6—0.8元/Wh,将会吸引更多的中国储能企业去往欧洲。
蔡忠铨进一步解释,除了政策目标之外,还存在以下驱动因素:一是,今年来欧洲电网侧为有效接入和消纳清洁能源,正加快智能化、数字化的改造和升级,将带来电网产业链上下游大规模的投资;二是,欧洲各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激励政策,例如税收优惠、提供补贴等,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三是,欧洲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较高,愿意为新能源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针对新能源企业“出海”欧美的三重挑战,报告提出四条应对策略:第一,多区域产能分散,从“中国+1”转向“+N”模式,布局东南亚、墨西哥、东欧等地,降低系统性风险;第二,实行技术品牌双驱动战略,提升核心技术(如电芯能量密度),通过认证合规塑造高质量品牌形象,避免陷入低价恶性竞争;第三,产业链纵深整合,从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出海”企业可以从制造向服务和消费深耕,实现“端到端”的闭环,从产业链横向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出海”企业可以加强与关联企业的战略合作;第四,优化投后风控体系,构建跨境内控框架,从东道国政策、市场生态等风险识别到合规适配、成本管控等动态调整,确保运营稳定性。
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中国主管合伙人李瑶表示,从“中国+1”转向“+N”布局以降低系统性风险。目前而言,备份基地的选择主要是由终端消费市场所决定的,一是北美和欧洲人均GDP相对较高,有着更强的消费力;二是南美和东南亚人口规模大。因此目前来看热门投资地主要集中在东盟、南美的墨西哥、以及东欧等地。其中布局东盟主要辐射东南亚市场以及对美转口贸易,墨西哥设厂主要为了吸引美国、加拿大客户,在捷克、匈牙利等国布局产能则是为了提升欧洲的市占率。
李瑶进一步解释,大规模“出海”产能的区域性聚集容易因某一个国家的政策突变而带来系统性风险,例如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布局的光伏产能就由于2024年美国针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初裁而几乎陷入停摆状态;未来“出海”企业应考虑从“中国+1”模式向“+N”模式扩展,即从单一备份基地向第二或第三备份基地拓展。
李瑶认为,RCEP与“一带一路”国家凭借政策协同、市场潜力及供应链韧性,已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的“双引擎”,未来将进一步成为海外布局热点。
报告强调,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欧美市场要施行“核心技术驱动+品牌建设”的双轮战略,建立高质量品牌形象。
蔡忠铨表示,双轮战略的核心是技术驱动,主攻核心技术能为“出海”企业带来产品性能的显著提升,推动制造流程的优化,从而为海外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在竞争中博得先机。以储能产业为例,中国企业一方面需提升电芯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硬核技术指标,突破欧美市场准入壁垒;另一方面则需要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通过“技术+场景+服务”的生态构建模式构筑护城河。
“要遏制海外市场低价恶性竞争,2023年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因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全行业量增而利减,这种竞争态势蔓延至海外,不少企业陷入保利润还是保市场的双重困境中;此外,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还容易被欧美作为实施‘双反’的依据,最终导致全行业在海外的巨大损失。”蔡忠铨说。
李瑶建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推进“出海”的深度和广度。从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出海”企业可以从制造向服务和消费深耕,实现“端到端”的闭环,尤其是服务端的“组团出海”主要体现在新能源电站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上,光伏电站、风电站等大型项目多采用工程承包或BOT模式,承建的大型企业通常会带动勘测、设计、运维等服务配套企业协同出海;在消费端,则可以通过系统化的集成来打开中小配套企业的海外市场空间。
从产业链横向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出海”企业可以加强与关联企业的战略合作。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关联企业的合作,例如工程机械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随着全球范围内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国际贸易壁垒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国内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也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与专业服务业的战略合作贴合海外市场的专业服务,在海外落地后也需要契合目的国政策法规的会计服务、法律服务、技术服务等,以及境外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销售服务和售后支持等服务。
经济观察报
2025-05-10
经济观察报
2025-05-09
经济观察报
2025-05-09
经济观察报
2025-05-09
经济观察报
2025-05-09
经济观察报
2025-05-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