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银柿财经
2025-05-06 11:19:00
(原标题:聚焦高质量拓展,完善产业链布局,一鸣食品2024年净利润显著增长)
4月29日晚间,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鸣食品”)发布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1亿元,同比增长4.09%;归母净利润2894.38万元,同比增长30.16%;扣非归母净利润2921.90万元,同比增长21.7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9亿元,同比增长19.65%。业绩盈喜主要得益于报告期内公司直销渠道和线上业务的显著增长。
2024年以来,随着国家层面出台的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加力扩围,国内消费市场复苏明显加快,餐饮、文旅、快消等行业领域逐步企稳向好。其中,2024年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9.9%,显著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的增速。此外,消费升级趋势凸显,新型消费持续渗透,餐饮、食品等行业涌现新的风口品类,健康化、功能化、多元化产品需求旺盛,更多创新机遇等待企业开拓。但同时,低价竞争仍是消费市场主流,倒逼企业锚定增长引擎,改善经营质效,修复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这也与过去一年一鸣食品的经营策略不谋而合。
在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策略驱动下,2025年一季度,一鸣食品(605179.SH)实现营业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归母净利润1330.67万元、扣非净利润1477.3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8.38%、47.37%。
聚焦开好店,不断提升运营质量
在华东地区尤其是浙江,一鸣食品是家喻户晓的连锁餐饮品牌,并以“家门口的营养早餐、成为轻白领的健康接力餐、孩子的社交场所”的品牌形象,深受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学生群体的喜爱。近年来,公司依托“一鸣真鲜奶吧”连锁优势,通过“新鲜产品+营养配餐”策略,不断拓展早餐、轻食、下午茶等消费场景。截至2024年末,一鸣食品在营门店规模已达到1968家,其中,加盟店1471家、直营店497家,报告期内,加盟店净增31家,直营店总体已签约待开业门店14家。
对于一鸣食品而言,现有门店规模只是发展基本盘的一部分,着眼于更长远、更良性的发展,公司已将战略主目标锚定为在华东地区开设6600家奶吧。三倍增的目标推动着公司不断加快开店速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将门店经营质量放在次要位置。恰恰相反,2024年,公司以高质量拓展为主要方向,注重“开好店、开万元店”,一方面,根据门店所在区域商圈迁移以及城市人员流动等实际,主动关闭经营状况不理想的门店,减少对整体业绩的拖累;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市场区域,制定差异化策略,通过优化供应链资源、完善装修施工流程等措施实现降本增效。
在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门店策略上,公司精准锁定目标客群,夯实早餐消费场景,重点打造午餐场景,增加门店全天客流,提升门店经营质效。同时积极探索全新门店类型,如,3月重装开业的五马街壹号门店,是公司打造的首家鲜奶灵感体验店,旨在探索构建“轻社交、轻休闲”环境;12月正式对外营业的浙江日报奶吧,则为写字楼等办公场景的门店拓展提供参考模型。
除了推动线下门店布局持续完善,一鸣食品也关注到线上渠道的增量空间,并不断加大在品牌会员APP、微信商城、微信小店、抖音直播等平台的营销推广投放力度。其中,在抖音本地生活、大众点评等渠道,公司突破传统达人探店模式,构建“大场直播+多层次探店+分账号运营”的立体化流量矩阵,不断增加产品曝光、扩大品牌声量,进而带动天猫、私域、分销渠道完成流量变现。尽管加码线上渠道,导致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但总的来看,公司线上渠道业务总量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市场整体反馈良好。2024年,公司线上业务实现销售9402.77万元,同比增长37.94%,毛利率为38.96%,较上年同期减少0.79个百分点。
此前,一鸣食品在接待券商机构调研时曾表示,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采取低价优质的产品策略,尤其是2024年公司线上渠道增加部分低温产品,导致物流费用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司电商业务迅猛发展,订单量呈爆发式增长,增加率达200%,对于一鸣食品而言,开好这家“线上店”已成为下一发展阶段的重中之重。未来,针对短保产品的时效和损耗等突出问题,公司将通过建设全国云仓,在华中区域、华东区域布局五大分仓发货,大幅提高揽收率,配送时效减少6至12小时,并以供应链弹性柔性配合,不断提升总体业绩,减少产品损耗率,逐步改善毛利率。
做优供应链,加速乳业板块发展
无论是线下门店还是线上渠道,对于以乳品、烘焙以及其他短保健康食品为核心产品的一鸣食品而言,强大的供应链是公司持续拓展业务规模最大的底气。
从宏观层面来看,尽管当前消费市场复苏加快,但食品饮料行业仍有不少潜在风险。如,原奶、小麦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受国际局势、气候变化等因素波动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消费需求向健康化、功能化演变对产品创新迭代速度提出更高要求,行业竞争加剧、新兴品牌崛起带来的市场份额压力增大,同时食品安全、营养标签、绿色低碳等政策监管要求不断趋严,给企业的运营管理等带来更多挑战。
近几年,为应对不确定性增多的市场环境,一鸣食品将发展重点放在供应链系统建设方面。在物流成本方面,目前公司已建立自有物流车辆、配送中心与外部专用合作车辆相结合的冷链物流体系,通过七大配送周转中心(平阳、平湖、杭州、南京、宁波、常州以及电商配送中心),业务覆盖浙江、江苏、上海、福建等地。公司可通过优化运输路线、降低空载率、对外出租空闲车辆等方式降低物流成本。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冷链物流成本相应降低。
在智能生产方面,公司已建成平阳、平湖、常州三大生产基地,并配备国际先进的工艺流水线和智能生产设备。其中,乳品车间工艺整线实现全自动中控控制,产品实现全密闭生产,瓶装鲜奶产线不断优化,并引入自动搬运系统,显著提升自动化水平,大幅缩短订单交付周期。常州工厂则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智能数据中心、智能乳饮料生产系统、智能烘焙生产系统、智能仓储和智能能源管控系统等,乳饮料生产自动化程度、设备集成水平、生产效率水平、物料利用率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供应链柔性交付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基于上述物流与生产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产品新鲜提升,供应链体系通过“新鲜配模式”创新,推动工厂在生产方式上改进产线流模式,物流通过订单拆分、WMS指令实现分波次分拣,最终完成核心产品当天生产当天到店的“当日鲜”,大幅提升用户新鲜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鸣食品的王牌品类——乳品方面,公司推进大单品战略,将一鸣娟姗牛乳作为拓展全国乳品市场的敲门砖,并持续推出有机奶和高钙奶等爆款产品,线上销售均实现高速增长,其中,2024年5至6月天猫平台一鸣娟姗牛奶单品蝉联销售TOP1,基于品类的高增速和高潜力,未来乳品仍将是公司推动业绩提升的关键板块。
优质的乳品需要优质的奶源。从一鸣食品当前的采购模式来看,生鲜乳主要来源于自有牧场与外部采购,外部供应商以奶牛专业合作社为主,其中自有奶源占比约20%。为了保障优质自有奶源的充足供应,今年初,一鸣食品下属全资子公司浙江中星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星畜牧”)拟出资1.32亿元在温州市泰顺县雪溪乡桥东村山前地块建设4500头规模的繁育基地,旨在通过扩大对牧场和奶牛饲养实业的投资规模,提高公司自有牧场比重。
据了解,中星畜牧已在2021年12月31日被列入浙江省奶牛遗传改良与乳品质研究2022年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名单。2022年一鸣食品曾发布公告披露中星畜牧在泰顺投建奶牛基地的项目情况,但由于项目原选址用地涉及水源地保护,导致项目未能按计划实施。好在通过泰顺县政府的积极协调,该项目不仅顺利切换至更适合的选址,奶牛繁育基地的规模也相应扩大。上述项目建设完成后,预计将对公司的原料奶安全、成本优化、育种技术提升、泌乳牛单产效益的提升等方面产生更为显著的积极影响。
锚定新客群,持续探索增量空间
渠道端的扩容、供应链的稳固是公司不断筑牢发展护城河的关键举措,与此同时,公司在积极探索产品、客群、销售等方面的增量可能性,逐步构筑第二增长曲线。
在产品端,公司聚焦“汉堡和饭团拼盘”打磨午餐大单品,搭配健康轻卡饮品组成1+1餐饮套餐;在下午茶场景,聚焦现调饮品创新,上新鲜奶茶、轻养杯酸奶等产品;公司还在不断升级产品标准,联合儿科医生和营养师团队推出营养早餐标准4.0升级版——5优彩虹营养标准,以每月开展营养师主题讲座直播等形式,加深客户对营养早餐专业性的感知。
产品矩阵的持续扩充主要依托于公司研发工作的深入推进。2024年,公司攻克乳糖酶解定向水解技术,开发0乳糖高钙牛奶系列;突破米制品质构控制技术,通过生物制剂改善大口饭团抗老化与回生口感,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引进超滤膜与反渗透膜分离技术,构建现代化膜过滤工艺体系,推动产品升级与生产方式革新。截至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持有有效专利69项(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外观设计专利36项),构建完善保护体系。
在客群科拓方面,2024年以来,公司面向儿童市场,推出以天然乳基为原料、0添加健康零食品牌“米可泡泡”;面向银发一族,公司积极开发健康功能食品项目,例如添加铁皮石斛、高钙高蛋白且不添加蔗糖的药食同源奶粉等;针对大众消费群体偏好,聚焦午餐和下午场场景,创立“厚比披萨”“奕程咖啡”两大新品牌,截至去年12月底,厚比披萨覆盖130家一鸣食品门店,奕程咖啡实现80家一鸣真鲜奶吧入驻及上百家企事业单位合作。一鸣食品方面表示,新开辟的披萨和咖啡业务是公司对创新商业模式的积极探索,新品类入驻奶吧门店,不仅丰富了原有的产品矩阵,也能在非客流高峰期吸引更多顾客,增强门店全时段运营效能。报告期内,公司其他食品实现营收2.28亿元,同比增长70.20%,毛利率为30.09%,较上年同期增加3.68个百分点。
基于公司在渠道改革、产品创新、客群拓展、供应链优化等方面的有序开展,部分券商机构表示看好未来门店拓展加速与单店效率提升,公司有望在2025年延续收入规模与盈利能力同步提升的发展趋势。
金吾财讯
2025-05-06
智通财经
2025-05-06
和讯财经
2025-05-06
智通财经
2025-05-06
和讯财经
2025-05-06
和讯财经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