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2025-05-05 12:31:07
(原标题:1图13字,吃透农夫山泉的战略及竞争优势;兼述农夫山泉面临的挑战)
最近一年,农夫山泉受到了娃哈哈相关的舆论波及,包装水业绩承压——下滑43亿至159亿,跌出200亿大单品阵营;而娃哈哈的AD钙奶则增长70%迈入200亿,娃哈哈纯净水更是大涨180%+跃升百亿单品。
冲击是短暂的还是长期的?系统理解农夫的竞争优势是如何构成的,有助穿越迷雾,见到真章。猫头鹰认为,娃哈哈对农夫的冲击是暂时的,但在渠道方面也确实存在与舆论无关的结构性挑战,但农夫仍是中国护城河最宽的10家公司之一 。今天就来拆解一下农夫的战略,大而化之,1图13字,就够了:
13字:单焦点,多定位,大流通,全产业链:
1图:
一段话概述,农夫围绕“健康饮品”这一焦点,由“天然水”登陆,筑牢基本盘,以长期主义的思维打造好产品,扩充多品类,以多定位占领心智,丰富SKU主导货架、冰柜,渠道端毛细血管级的渗透和精耕,持续做大,形成超强的规模效应;后向一体化三大核心类目上游——水源、茶园、橙园,全产业链深挖布局,进而保证产品品质的高标准及稳定性,并实现同品质下的总成本领先,构筑心智、渠道、供应链三位一体的高进入门槛,以此形成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即超宽的护城河。
接下去分“竞争优势”和“未来挑战”两大部分拆解农夫的战略及其不足。
放一张照片,刚买的农夫产品全家福(主要产品都在,口味不全)。农夫产品配料表相对干净。“果汁”广普认知比较好,从科学的角度不算健康,但比起碳酸饮料、奶茶一类好的多。早期的果汁如农夫果园、水溶C100、茶π配料表较长,后来的高端果汁NFC、17.5,就极简单了,NFC橙汁配料就两项:100%NFC橙汁、 橙果肉,17.5度更是只有45天保质期,主打新鲜。
对比“三零”出圈,同样诉求过健康的元气森林产品配料表,感知更明显:
钟睒睒的产品观受他的自然哲学观影响。他说“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关怀自己,所以健康一定是未来。”
心智是终极护城河。
农夫强在当你口渴时,大概会联想到那红瓶子;当你在小店看到红瓶子时,即便边上有绿色的怡宝,红色的娃哈哈,蓝色的冰露,透明的百岁山(假如真的有的话),你仍大概率无意识地拿起红瓶子去结账。
当你想喝个有味道的水,不想带气又不要有糖,有很大概率会去拿东方树叶。
当你的小孩想喝饮料,假如你是上线城市的中产,你可能会觉得NFC橙汁,是可以放心买给孩子喝的。
而学生,或者毕业5年里的小白领,要喝点甜的,不买可乐雪碧的时候,很可能打开一瓶“茶π”。
农夫山泉、东方树叶、NFC、茶π4个品牌,分别主导了天然水、无糖茶、高端果汁、果汁茶这4大品类。其他的如尖叫、水溶C100、炭仌、农夫果园、维他命水、Soda则在不同品类上多品牌运营,虽未主导心智,但占据货架空间,构筑防御,同时也留有成长为下一个超级大单品的可能。与多品牌主导多品类的打法不同的是用一个品牌做多个产品,比如娃哈哈,最终容易模糊认知焦点,这也是为何早期的娃哈哈联销体渠道力远胜农夫的情况下,最终被农夫多品牌肢解的原因之一 —— 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顾客往往以“品牌”为单位来认知企业的产品和业务,我们不能把企业和业务强行塞进顾客的脑子。
农夫山泉的营销能力业内公认,更准确地说,钟总是业界公认的中国顶级定位大师和产品经理,扫一眼农夫的产品系列及定位(括号里的是价值诉求):
————————
天然水:农夫山泉(1998-2007年“农夫山泉有点甜”,2008年至今“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在红瓶水成为瓶装水老大后,又细分升级,或从不同场景切入创新了产品:
天然矿泉水(源自长白山)
婴儿水(低钠淡矿化度,呵护娇嫩肠胃)
泡茶·武夷山泉水(好水泡好茶,专业泡茶优选)
长白雪·天然雪山矿泉水(深层溶滤,口感清冽)
……
无糖茶:东方树叶(传统的中国茶,原叶萃取,纯正现泡茶味)
果汁茶:茶π(原茶萃取,天然果汁)
NFC果汁:NFC(100%鲜果压榨,孩子放心喝的果汁)
复合果汁饮料:水溶C100(好喝的“维生素C”)
混合果汁:农夫果园(混合水果好味道,喝前摇一摇)
苏打水:SODA · 苏打天然水(0能量,清爽无负担)
运动饮料:尖叫(科学补充电解质,更适合运动人群)
咖啡:炭仌(经典黑咖,0卡0糖0脂)(注:星巴克的RTD黑咖反而是加了赤藓糖醇,甜的)
————————
最精彩的公关营销莫过于“世纪水战”,塑造了农夫帝国的根基,演绎了一场心智游戏,我们简要回顾:
90年代的瓶装水市场由娃哈哈、乐百氏纯净水主导,当时水污染严重,大众认为纯净水过滤足、杂质少,因而更健康。乐百氏广告主打“27层过滤”,很成功。
1998年,“农夫山泉有点甜”横空出世,“有点甜”一方面表达口感好,另一方面暗示有些好东西——微量元素,体现了与“纯净水”的差异。
2000年,钟睒睒召开发布会,表示长期饮用不含矿物质的纯净水对健康无益,高调宣布停产纯净水,只生产有微量元素的天然水(这不全是博眼球,钟睒睒打心底觉得不能让家人长期喝纯净水)。这使“天然水”成为对立于“纯净水”的定位概念,作为一个新品类被广泛认知,第一次水战拉开帷幕。农夫还出了一个奇招——水仙花生长对比广告,天然水养的水仙花比纯净水长得更快更好,感兴趣可以搜“农夫山泉 水仙花生长对比实验”:
更绝的,还在2700所中小学推广“科学”小实验,用天然水和纯净水养花、养鱼,结果是纯净水更容易把鱼养死。只用了2个月时间,打得1500家纯净水企业措手不及,农夫山泉就此登堂入室。
2007年,第二次水战打响。彼时康师傅借助渠道优势,大力推广“矿物质水”,在纯净水里添加了微量元素,大举攻城略地,威胁到农夫山泉。钟睒睒再出奇招,又是广告片+推广活动的组合。广告片称人体是弱酸性,应该喝弱碱性水中和,农夫山泉是弱碱性,而康师傅是弱酸性(这没啥科学依据,但听上去很有道理)。同时在线下大量派发PH试纸,让大众测试饮用水的酸碱性,这招又把康师傅打懵了。叠加2008年康师傅被曝出水源是自来水,就此一蹶不振。
2013年,第三次水战,把前几次的招变成了连招,三连鞭指向怡宝,说怡宝水源是自来水(也是事实),呈弱酸性,且不含矿物质。
那个时代还是中心化的媒介环境,钟睒睒又是记者出生,因此三场公关大战下来,农夫围绕“健康”诉求,顺应大众既有认知,发动舆论精准打击竞品弱点的同时捕获大量消费好感,一举奠定了包装水的龙头地位,筑稳了战略根基,此后其他的产品都是基于包装水业务带来的市场和渠道基础,马太效应下,竞争优势持续加强。
对“水”的消费需求是即时性的,占据心智以后,还必须及时出现在顾客的面前 —— 于是来到了下一个部分:渠道。
渠道对农夫今天的地位是决定性。它带来了不断加强的规模效应、对竞争对手的阻挡、B端的高转换成本、C端的认知锁定。
这几年接触过不少消费品领域的中小企业家,我给的最多的关于产品的建议是:别碰即饮。你的产品形态可以做粉状的、块状的、膏状的、浓缩液的…但无论如何不要做瓶装饮料,非要做的话,那就卖到8元甚至12元以上,局限在小众高端,做做便利店、电商、餐饮;如果想去大流通,卖到6元以下,结果一定是被农夫、两乐、康统绞杀,也不是针对你围剿,他们的经销商业务员拜访一次终端,做做日常工作,打个卡,你就没了。
饮料的大流通渠道,是一个血淋淋的、把商战的兵力法则演绎到极致的地方。当年如日中天的元气森林也头破血流,到今天也只能说勉强立足(能维系经销商体系不崩);强如东鹏特饮,真出了广东大本营,也只能凭借英雄单品全国化。旺仔牛奶、AD钙奶和营养快线,如果仔细看的话,他们都不在主货架的核心位置。
大流通的争霸时代早已过去了,现在去大流通创业做饮料,就好比这个时代杀进房地产。流通小店本身在萎缩,冰柜几年前就塞满了,四五年元气做了大几万个冰柜,结果发现都投不下去,最后只能去了健身房等本来没有饮料柜的地方(即便如此,元气的冰柜里也被摆了不少农夫的产品)。
两乐、农夫、康统,也包括更早时期的娃哈哈,在那个“央视”还是唯一的中心化媒介的时代,依托“英雄单品”的扩张渗透,支棱起了庞大的分销网络,然后在这张网络上快速的增加第二单品、第三单品,以及一系列的辅助品类,抢占分销渠道、优质经销商、小店的冰柜、冰柜的排面,从而实现的对竞争的封锁。深度分销今天已经“此路不通”了,在缩量的市场,以今天的人力成本不可能维系庞大的直营业务团队。
并且任何一个企业1年能够有效留存的终端网点数上限就是10万个,这是中国快消史的统计学定律。这也意味着,250万个终端网点,就是25年的时间差距。
如今农夫的经销商开车在县里转一圈,一车货就没了,一次运十来个品类,人员成本也摊在10来个品上,他们能养更多的业务人员,养更多的业务员就能有更密集的终端拜访和维护,让农夫山泉永远占据C位,冰柜、货架视线平齐的位置,必定是红瓶或者东方树叶,上下左右则是尖叫、水溶C100、茶π、维他命水、农夫果园护航…边边角角才零星有几瓶元气森林、王老吉、银鹭花生牛奶,和其他瓶装水。农夫的瓶装水经销商利润是低的,但能带来健康且巨量的现金流,支撑起更大的仓库和团队,帮助他们在茶π、尖叫、维他命水上赚到足够的利润。小店亦是如此。这就在商户端创造了不可撼动的转换成本。
小店的仓库和货架都极其有限,一个新品牌即便给出数倍利润,在农夫的高周转面前都没有竞争力,更何况农夫也给到了足够多的利润款。不是别的饮料不够好、不够便宜,而是没机会出现在顾客的面前(铺进去,也会在业务员拜访终端后,被挪到货架的边缘),看都看不到,怎么建立心智呢?
以上更多指大流通里的夫妻老婆店、BC超市和村口的小卖部,是最核心的饮料阵地。其他还有遍布小区和地下车库的农夫自提柜、占领写字楼大厅/KTV/桌球房/网吧的自动贩卖机,甚至在川藏线上,还有专为货车司机设计的5L装“荒野水”,农夫的渠道宛如毛细血管,生长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通过渠道的封锁和渗透,使农夫山泉在300来万个终端始终曝光在顾客面前,成为最有效的高频广告,实现了对顾客的认知锁定。
【注:农夫深度分销体系建设开始于2008年,对标可口可乐和康师傅,彼时背景一方面受康师傅冲击,另一方面是渠道运作粗放,导致3年没增长,维持在20亿规模。渠道转型过程中研发了NCP系统,既能监控经销商库存,又能管理到终端(现在配合app,总部的分析颗粒度可以精确到第几层、第几格货架的占有情况)。2008年开始维持了CAGR30%+,迅速从20亿逼近100亿,但增速又卡住了。深度分销的结果是经销商变成了搬运工,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不足,2014年又实施了大商制转型,与大商能力共建,提升商户积极性和市场经营能力,加大乡镇市场的下沉,增速又回到了20%以上】
撇开钟总的“农业”情怀和帮助农民脱贫的正外部性不谈,核心品类上进行后向一体化带来的竞争优势包括大幅降低总成本(尤其物流)、提高进入门槛和提升品质。
成本领先。包装水的价值重量比极低(价格/重量),意味着运输成本占一瓶水的价格比例极高(类似的行业还有基础建材、啤酒),此类行业原料及工厂分散布局,使产地贴近销地,缩短干线物流长度,能带来成本领先优势,农夫12个水源地,以及围绕水源地建设的工厂,形成了对中国人口密集区域500公里运输半径网络的交叉覆盖(啤酒超过250公里,包装水超过500公里,利润就被吃没了),带来比对手更低的运输成本。更进一步,千岛湖工厂、吉林靖宇工厂直连铁路专线,广东万绿湖水库也贴近铁路线,单位运输成本比路运低40%;湖北丹江口水库连接江汉水路,到长江下游的长三角运费压至0.15元/瓶。更低的运输成本带来更高的渠道利润,能加强终端推力和陈列,进而带来更高的销量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形成生产端的强规模效应。
【备注:百岁山(含景田)有6个水源地,娃哈哈是5个,怡宝是4个,但娃哈哈和怡宝的纯净水用的主要是自来水,和水源地关系不大】
构筑进入门槛。包装水这一侧,纯净水的进入门槛低,自来水无处不在。但要用“天然水”“矿泉水”的概念,就要提前布局水源,要求政府签发取水证,从勘探到投产,又要以年为单位的建设周期。甚至还可以与地方政府签订排他协议,这些使得一般的对手望而却步,即便搞定一两处水源,没有上面提到的500公里运输半径覆盖,注定只能“高端游击”,小打小闹,这也是为何恒大冰泉、昆仑山虽也拥有了优质水源,但价格居高不下,只能局限在小众高端市场的原因。
加强差异化(价值链的差异化,而非概念上的,因而既能提高价格,也会转化为成本领先或进入门槛)。
NFC果汁到目前还在亏损。这固然有钟总的决策失误,误以为好吃的橙子做橙汁一定也好喝,于是硬磕了7年突破了食用橙做橙汁的技术难题;为了防治黄龙病,甚至都想出了用狗做“医生”。这些故事且不说是不是营销素材,但这样的布局本身就加强了NFC的差异化。别的玩家想进来,首先要突破工艺壁垒,其次要克服种植端的挑战,还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否则就只能外采品质比不上农夫原料来生产,无疑都会削弱竞争力。
东方树叶的上游,除了黄山的老基地,首富把赣州脐橙模式复制到了云南,通过提高收购价(10%-20%),将管理导入田间地头,有望克服茶产业的品质不稳定和标准化难题,并大幅提高出产率 —— 一方面,原来农民只采春茶,夏秋茶基本浪费;另一方面,农民的加工过去是粗放的,农夫用半自动炒制、自动化揉捻,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这些又转化成了成本优势。另外在生产环节,“抗氧化”技术使东方树叶瓶装茶中含氧量接近于0,规避隔夜茶的口感。东方树叶也是市面比较少做RTD茶却用大面积透明包装,暴露茶汤颜色的品牌。
一句可能与本文无关的感慨,农夫对包装水、RTD茶、NFC果汁产品打造过程,也是企业家创新的缩影,经由创新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人类的总体福利,推动人类一次次脱离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的预言。正是企业家的创新把原本让土地贫瘠的石油变成黑色黄金,创造无限财富,把让人讨厌的细菌变成了青霉素,拯救无数生命。向这位长者致敬!
以上,是对农夫1图13字的战略拆解。
水的差异终究是有限的,顾客没买怡宝的绿水,无非是渴的时候,如上文所说,面前也只有农夫山泉的红水(娃哈哈舆论影响,也在于短期内提高了娃哈哈的铺市率,使顾客能买到娃哈哈了)。但今天渠道在发生变化:
- 单体BC超和夫妻老婆店在萎缩;
- 电商平台互卷带来的饮料消费线上化率提升(家庭场景囤货扩张);电商本身是“无限货架”,个性化算法又能把低价的水千人千面给价格敏感客群;
- 新零售(盒马、七鲜为代表)、前置仓(小象、朴朴为代表)、会员超市(山姆为代表),折扣超市(盒马NB、好特卖、奥乐齐等,也包括胖东来),这些业态在兴起,这类渠道品牌本身话语权强,顾客很信任,在水、牛奶这类刚需高频低差异化,更接近原料本身的品类上,最优解是PB,即自有品牌化,方式是OEM,打掉品牌商多余的营销费用、流通成本,从而降低价格。
下面直接贴图,可以直观感受到渠道端上面3个变化带来的对农夫的挑战:
- 图1美团小象超市,同为天然水,5L的2桶10.9元,农夫5L单桶8.5元;
- 图2京东七鲜,主推今麦郎蓝标,12瓶6.8元,同规格农夫11.9元
- 图3盒马,主推自有品牌深层天然水(听着更高级),比农夫便宜6毛
- 图4山姆,虽然4L水比农夫贵,但是压根不卖农夫
- 图5拼多多,低价随便挑
这些渠道变迁,一方面是低价挤压,这恐怕也是农夫推绿瓶的根本原因,未必是钟总自己说的“把选择还给消费者”,而是低价防御,只是伤敌800,自损500。另一方面,是给了消费者更多除了农夫以外的选择——展示、比价都很容易。
这里只是以“水” 为例,接下去“茶”一定也会面临同样的挑战,无非是无糖茶门槛比水略高,还会有口味的个体偏好;而RTD果汁门槛更高,且价格太贵,市场吸引力不足,竞品不愿碰。小象为例:
这恐怕才是钟总公开怼平台经济的根本原因:侵蚀了我的护城河,动了农夫利益。不过“饮料”的“即饮”需求占据了70%市场,家庭、办公场景,只占30%,出门在外渴了,还得冲进小店,扫一瓶农夫山泉天然水,或者东方树叶,因此只是削弱,但不会颠覆农夫的竞争优势。
中国正要面对极速的老龄化、年轻人口的急剧萎缩,放几张图大家感受一下,来自西南财大和清华大学的联合研究:
这不只是农夫一家企业要面临的问题,但农夫是做饮料的,更广泛的受众依然是年轻人,挑战就会更大。中国人受传统以及体质影响,到了一定岁数就想喝热水,50岁以后,带个保温杯出门的比例就大了,客观上会减少饮料的消费,这和欧美、日本不同,人家从小喝冰水。
我们经常高估一两年内的变化 —— 比如AI,却忽视10年、20年的变化 —— 比如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时间的刻刀,它缓慢、冷酷,但是从不说谎。这对农夫而言是不得不考虑的挑战,因为农夫的体量已经大到无处不在了。消费品里必须思考人口影响的而非专注于增量需求的企业,还有:农夫山泉、伊利、百胜中国、海底捞。
面对宏观的人口挑战,对冲的最好方式是全球化。然而农夫的业务是价值重量比很低的“水饮”,全球化的难度更高。即便真的开启全球化生产,在其他国家会面临一个个“自己” —— 尤其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海外就是加强版的农夫山泉。更何况农夫的饮料业务是建立在“水”而非“可乐”的基础上的,水的生意国外比国内难做。目前看来,全球化唯一可能有所作为的是“东方树叶”,它的输出需要农夫建立一套崭新的“东方文化战略”。
然而立刻下一个挑战就来了,钟总年纪大了,全球化,农夫谁堪重任?
1)农夫被称为“最会生孩子的饮料企业”,得益于钟睒睒的克制和长期主义。NFC亏了10年;东方树叶2011年推出,之后一直不温不火,甚至在2016年的到时候位列“全国最难喝饮料TOP5”(榜单里还有一个是红瓶尖叫)。在东方树叶还没有火的时候,一个在德勤工作的朋友说,钟总在办公室,打开东方树叶倒进烧水壶,加热以后给大家倒着喝,他自己平时就这么喝茶的。假如东方树叶不是“老板天天喝的茶”,这款产品能保得住吗?
假如钟总不在了,职业经理人还能保持一样的克制和长期主义吗?
2)股权结构。农夫的股权过度集中,对高管的激励是不足的。核心高层虽然稳定,但岁数也在变大,未来如何持续吸引更优秀的人才,组建高层班子,以完成企业的传承?
最后开个玩笑,钟老板在这个年代公开说的话,爹味实在有点重啊!
$农夫山泉(09633)$ $美团-W(03690)$ $伊利股份(SH600887)$
雪球
2025-05-05
雪球
2025-05-05
雪球
2025-05-05
雪球
2025-05-05
雪球
2025-05-05
雪球
2025-05-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