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山东政商要情(4.28—5.4)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5-04 12:49:47

(原标题:山东政商要情(4.28—5.4))

1. 济南起步区GDP四年翻番 年均增18%

4月28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2024年,济南起步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从242.6亿元跃升至527.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21年的16.7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37.8亿元。在最能体现地区发展实力的两个关键指标上,实现双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3%,四年累计总投资突破2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6.6%,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四年来,济南起步区坚持规划引领,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目前,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1+4+16+N”的规划体系形成稳定成果,总体已转入实施阶段。起步区共规划21处跨黄桥隧,已通车“10桥1隧”。济滨高铁/G308公铁两用桥、济南黄河黄岗路穿黄隧道、济南黄河航天大道隧道3处桥隧加速推进,济泺路隧道北延工程已实现双线贯通,预计今年7月建成通车。这四条通道建成后,桥隧平均间距将压缩至约3公里。

起步区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泛航空”、新材料3条产业链,正在加快构建半导体、新能源装备制造、核技术应用、会展经济4条产业链。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形成了太阳能光伏产能加快爬坡、氢能源示范引领、钙钛矿光伏电池中试量产的梯次发展结构。

截至2024年,起步区实有经营主体数量达到4.4万户,比2021年增加了1.3万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2家,技术合同交易额从成立之初的3亿元提升至12.1亿元。

提示:济南起步区是推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获批设立四年来,在省市一体推动下,济南起步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对标《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四个新”总体要求,加快“全面成形起势”。

2.一季度山东金融总量平稳较快增长

4月28日,记者从“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一季度,山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好于全国,金融总量平稳较快增长,让利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

3月末,山东全省社融规模、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5%、9.9%、9.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2.13、2.97和2.78个百分点;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

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山东全省利率水平处在历史低位。一季度,全省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69%,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全省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平均利率2.49%,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

一季度,山东银行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比用其他资金发放的贷款低0.3个百分点以上;全省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9%、3.96%,同比分别下降0.27个、0.39个百分点。

积极稳外资稳外贸,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和人民币结算占比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季度,全省人民币跨境收支合计4231.4亿元,同比增长24.3%,高于全国7.1个百分点,在本外币收支中占比为41.1%。

3. 一季度山东省属企业营收同比增长6.9%

4月30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国资委亮出了山东省属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

 一季度,山东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116.9亿元,同比增长6.9%;截至3月末,省属企业资产总额54097.4亿元,同比增长6.5%,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一季度成绩单中,骨干企业贡献突出。山东重工、山东高速、山东能源、山东港口、山东黄金5户企业分别实现利润总额66.2亿元、42.4亿元、31.3亿元、28.1亿元、20.1亿元,充分发挥了稳增长的骨干带动作用。

一季度,山东省属企业工业经济运行稳健有力,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2663.7亿元、271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16.1%。山东重工、山东黄金、华鲁集团、山东能源、山钢集团5户省属工业企业合计实现利润总额127.6亿元,对省属企业的利润贡献超过50%。

下一步山东省国资委将聚焦“三个到位”接续发力,推动战新产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成效。具体来看,将围绕资源投入、资源整合、科技创新、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等8个方面,研究形成推动加快发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

提示:山东省属企业营业总收入、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均居第1位,利润总额居第2位,继续保持领先位置。

4.上市公司年报显山东经济发展韧性 306家A股鲁企去年实现净利润1560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山东308家A股上市公司中,除ST新潮和玉龙股份未披露之外,有306家披露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度报。306家鲁企去年共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1559.87亿元;营业总收入29457.9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244家实现了盈利,占比80%;140家净利润过亿,占比46%;有31家鲁企利润增速超过100%。

年报显示,家电、机械等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利润率提升,消费电子、生物医药等行业营收增速普遍加快。海尔智家净利润4年翻倍,为2024年鲁股盈利第一名。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859.8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增长12.9%。

年报显示,以AI技术、半导体、新能源为代表的创新领域正在成为增长引擎。创新驱动是价值链攀升的底层逻辑。作为全球首个推出800G可插拔光模块和1.6T光模块的厂商,中际旭创2024年度实现总营收和业绩翻倍增长,其中,总收入同比增长12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8%。

提示: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微观主体的经营韧性,更勾勒出山东经济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稳健底色和韧性潜能。

5.建好“四个圈” 青岛都市圈同城化提速

4月28日,记者从青岛都市圈建设发展联席会议获悉,2025年青岛都市圈将以“四圈”(交通圈、产业圈、生活圈、安全圈)提质增效为主线,深化联动协同,打造都市圈协同发展标杆,打好黄河、日韩和海洋“三张牌”,在特色发展方面谋求突破。

2025年,青岛都市圈将继续锚定“四圈”提质增效。具体来看,交通圈方面,构建“陆海空铁”立体互联新格局,推进潍宿高铁及其青岛连接线、青岛地铁8号线等在建项目;聚焦港口协同升级,建设董家口港区集装箱码头、日照港转型升级工程,推进港口铁水联运。产业圈方面,打造“海陆协同”现代产业集群,青岛都市圈将发挥海洋经济领航作用,发挥崂山实验室、海上试验场等平台作用,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建海洋技术交易市场;集中布局船舶与海工、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引进海洋企业总部,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生活圈方面,拓展“鲁通码”跨市应用,深入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公积金异地贷款同城化;搭建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推动高校共建、中高职联合办学、中小学结对发展。安全圈方面,筑牢“陆海一体”韧性屏障,落实胶州湾、莱州湾“湾长制”,联合开展浒苔治理、入海河流“消劣行动”;建立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南胶莱河、大沽河综合整治,创建美丽幸福河湖。

着眼青岛都市圈未来发展,胶东五市将在特色发展方面谋求突破: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强化都市圈交通枢纽功能,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加速构建“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的多式联运网络,承接住黄河流域要素高效流动的需求,打好“黄河牌”;积极参与共建国际物流通道,强化陆海枢纽功能,发挥好已经布局建设的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的作用,择机启动创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打好“日韩牌”;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壮大船舶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深化青岛港与日照港、烟台港协作,做优做强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好“海洋牌”。

  文/种昂


fund

经济观察报

2025-05-04

经济观察报

2025-05-04

证券时报网

2025-05-0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