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5-04 08:50:15
(原标题:信“心”心理问答|从“鸡飞狗跳”到“双向奔赴”:青春期孩子的沟通密码)
读者来信:
我是初一学生的家长,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的亲子关系出现了严重问题:他拒绝沟通、频繁顶撞、沉迷网络游戏,甚至还多次因琐事与我发生激烈争吵,最长一次冷战持续了整整两周。我们尝试过增加亲子活动、听从班主任建议"冷处理",但收效不大。
孩子常因作业未完成摔书、指责我们"只会唠叨",甚至摔门离家。上周他提出想参加篮球社团,我们只是表示让他考虑考虑是不是会耽误作业时间,他就暴躁起来。
我们发现原来的沟通方式似乎已经完全失效。他曾因与朋友发生争执情绪好几天特别低落,我们试图安慰时,他却冷冷回应"你们根本不理解我的心情!"这让我们一下子感觉心理上挺难受的,不知道该怎么跟他相处了。
希望得到一下建议或者方法。
——白桦林下
回复如下:
先给您宽宽心,因为青春期亲子冲突是很普遍的现象,接近一半的家长都会经历类似的阶段,所以不必过于自责,允许亲子关系在这个时期存在“不完美”,存在矛盾冲突。
结合信中描述的情况,我想从心理发展规律、沟通策略调整和具体行动方案等方面,为您提供一些建议。
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发育存在一个特点,负责理性决策的前额叶皮层发育滞后于情绪脑,这使得他们容易冲动、情绪起伏较大。您孩子出现摔书、冷战等行为,其实是他情绪调节能力不足的体现,并非是有意要和您对抗。就像您提到孩子想参加篮球社团却遭到否定,这背后是他渴望被尊重、渴望成为独立个体的信号。当您表示担心影响作业时,孩子很可能会理解为家长只看重学习,进而产生防御心理。此外,您尝试的“冷处理”或许会让孩子感到被冷落,“说教式安慰”也难以真正触及他的情感深处,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情感上的共鸣,而非简单的解决方案。
在沟通方面,我们可以尝试从“说服”转变为“共情”。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说“你怎么又发脾气!”,而是换成“你因为作业的事很烦躁对吗?妈妈小时候也会因为被催作业着急。”先描述他的情绪,再表达理解,减少直接给建议,用自我暴露的方式降低孩子的防御心理。
下达指令时,不妨用“有限选择”代替命令,像把“马上写作业!”换成“你希望现在开始写作业,还是吃完点心再开始?但十点半前必须完成哦。”在保障健康、安全等底线的前提下,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决策权。
另外,还可以开展“非对抗性”对话的小活动,每周固定时间,就一些和孩子有关的话题,开展平等交流的发言,发言的时候可以把水杯,或者好玩的小玩具作为“发言权杖”,拿着发言权杖的人发言时其他人不能打断,不能反驳和指责,轮到“发言权杖”在自己手里时再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围绕具体事件展开,避免翻旧账。
针对您孩子的情况,还有一些具体行动方案。当孩子出现情绪极端暴躁时,准备适合您自己的“情绪急救包”,如出门遛一遛,男士可以选择抽根烟缓一缓等,并告诉他:“难受时可以像妈妈一样,选一种方式让自己平静。”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询问:“上次你摔门离开时,心里最希望妈妈做什么?”引导他表达想法,而非指责。
如果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说明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出现了问题。修复信任可以从一些“微行动”入手,每天花3分钟给予孩子“积极关注”,比如睡前对他说:“今天你和朋友讨论篮球战术时特别专注,妈妈觉得你很有领导力。”如果您忍不住说教,不妨主动承认:“刚才妈妈又用老方法了,其实我想说的是……”为孩子示范自我觉察。
您可以加入本地家长互助小组,定期和信任的朋友倾诉,但要注意避免把焦虑传递给孩子。每天花点时间进行自我觉察,记录下3件让您感到焦虑的事,按照“事实-感受-需求-行动”的格式梳理,例如:事实是孩子没写作业,感受是焦虑,需求是希望他学会时间管理,行动是引导孩子尝试使用番茄钟管理。
教育不是雕刻玉石,而是唤醒种子。请给孩子一些时间,也给自己多一些耐心。
经济观察报
2025-05-04
经济观察报
2025-05-04
经济观察报
2025-05-04
证券时报网
2025-05-04
经济观察报
2025-05-03
经济观察报
2025-05-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