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财经
媒体
2025-04-30 17:33:00
(原标题:专访数坤科技毛新生:医疗垂类大模型不可或缺 AI重构医疗生态赋能县域医共体建设)
中国网财经4月30日讯 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爆火出圈,加速普及渗透日常工作生活的同时,也为AI融入千行百业注入一剂强心针。诸多原本谨慎的公立医院选择拥抱AI,接入DeepSeek大模型进行本地化部署定制开发。
2016年兴起的上一轮AI医疗热潮推动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医疗领域,在AI医学影像典型应用场景开花结果,规模化商用逐渐落地,并诞生了AI医学影像龙头企业。在本轮热潮中,业内对于“AI+”重塑医疗范式寄予厚望,业内预期通过数智医疗生态带来结构性变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分级诊疗,实现医疗平权。
目前智慧医疗的进化程度如何?技术路径如何演进?未来AI如何全面赋能医疗体系?行业最新发展方向或许可以从AI医疗赛道领跑者的战略规划及商业模式变迁中略窥一二。
AI普及化浪潮掀起,医疗垂类大模型价值重估
“现在我们跟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交流时,不用再介绍人工智能是什么,也不用解释为什么要用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帮助。”数坤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毛新生深切感受到DeepSeek带来的冲击波——AI在医疗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普及。
数据显示,目前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的三级医院已超百家。毛新生同时注意到,大家的关注焦点转移到如何利用AI,在哪些领域落地以及如何受益等更现实的问题。
全民AI启蒙教育之后,另一问题浮出水面:DeepSeek对医疗从业者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其在提供医学知识相关答案以及严谨的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仍有待完善。在严谨、封闭、“高压”监管的医疗场景中,垂类大模型应用价值重估。
“现在的通用大模型需要‘数坤坤’这样的垂类大模型做补充,确保医学知识库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更新,而且经过实战。它就像高年资医生一样思考和工作,能够用临床思维给出经过循证医学证据验证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决策。”毛新生介绍道。
数坤科技研发的多模态医学大模型“数坤坤”具备多模态理解、影像诊断、报告生成和临床推理等关键技术能力,不仅能够识别生化检查、诊断报告、既往病史和现病史等文本信息,还能辨认CT、MR、DR、X-ray、钼靶以及超声等各种模态数据。
构建多模态医学大模型并非易事,除了需要对医疗行业有深入理解外,海量高质量的私域数据亦不可或缺。中信证券研报称,目前国内发布的医疗垂类大模型数量已超50个,主要基于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学术文献等公开数据集训练得来,结合高等级医院真实诊疗数据是医疗垂类大模型能力提升的关键。
数坤科技从三年前开始研究医学大模型,通过与医院合作了解医学专家经验和知识,并将其转化成标准化、结构化的数据。“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know-how密集,人与人之间信任和互动也非常重要。”毛新生强调。
强大的知识底座和数据处理能力之外,多模态医学大模型同样离不开充分的测评。毛新生举例称,遇到机制调整、临床指南改变等情形时,根据变化的不同程度灵活选择重新训练调优或者通过外挂知识库 RAG(检索增强生成)的方式来支持。
政策利好释放,AI医疗商业化提速
AI医疗生持续升温,得益于政策支持和指引。
2022年以来,《“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陆续出台,AI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
除了战略引领,监管部门也在释放细化支持方案,为企业研究及发展方向提供参考。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决策部署,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将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划分为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医学教学科研四大板块,描绘了84个细分应用场景图谱。
2025年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指出,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将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顶层设计之外,配套审批监管政策开闸,推进AI医疗商业化实质进展。资料显示,国家药监局(NMPA)审评中心自2017年开始研究AI相关工作,2020年1月颁发国内首张AI医疗器械三类证,这一里程碑事件意味着产品从研发走向市场。AI医疗商业生态愈加完善,点燃了市场情绪。2022年,医疗AI影像公司联影医疗登陆科创板,讯飞医疗于2024年末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在应用供给端,AI医疗经过近十年发展产品形态变得更加多元,头部企业尝试从单点赋能到生态系统重构的突破,兑现更大的商业价值。以数坤科技为例,公司从医学影像切入,以17张NMPA三类证的成绩领跑赛道,如今产品体系已经进化到数字人体4.0技术平台。具体来看,在“数坤坤”大模型支撑下,数坤科技构建起AI服务生态,提供数智影像、数智超声、数智医院、数智基层解决方案服务,在慢病早筛、疾病治疗、影像诊断、以及医院管理等场景落地应用。与此同时,公司还配套推出AI原生硬件。
市场规模有望超3万亿,AI为建设县域医共体注入新动能
AI技术与医疗加速融合,叠加政策红利,激发了更多想象和期待。世界经济论坛在《人工智能驱动健康的未来:引领潮流》报告中预测,2024年—2032年,AI医疗市场将以每年43%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8万亿元)。
AI作为新质生产力,目前在医疗行业应用中提质增效效果显著,直接表现在快速出具诊断报告、提升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等方面。例如,数坤科技的超声AI“奇点超声智能导航系统”可以实时精准抓取到病灶,并判断其等级,并在两三分钟内出具AI辅助诊断报告。
AI的化学反应还将进一步被放大,医疗机构通过技术创新拓宽应用边界、增加收入,也极具潜力。在过往实践中已有不少案例佐证。
AI辅助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重构冠状动脉三维模型,实现了非侵入性心肌缺血评估的精准化和高效化。另外在疾病筛查环节,胸部检查通常查看肺相关情况,数坤科技通过数据分析还能同步判断病患是否有心梗风险、评估骨密度指标等。“未来在手术、精准用药等方面还有很多创新机会。”毛新生预判。
拉长周期来看,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潜力还有待释放。AI医疗有望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关键指标,如提高自查率,降低致死率、区域地方病发病率、转出率等,进一步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更强,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更宏观的维度上,AI赋能有助于分级诊疗政策落地,惠及县域医院,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推动医疗平权进程。
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挑战重重。根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发布的数据,中国遍布6.6万个乡镇卫生院、59.9万个村卫生室,以及8亿县域居民。受制于资源分配不均、诊疗效率低下、优质人才缺乏、技术水平有限、慢性病防治形势严峻等挑战。而如今AI 有望成为优化医疗资源分配的利器。
毛新生认为,AI在基层应用价值巨大,不仅能够充当家医、AI医生,辅助进行DR、超声、心电、 CT等健康筛查,以及慢病管理,还可以全方位支持医防融合,推动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目标。
数坤科技的AI+ 基层解决方案已经有了具像化样本。2023年数坤科技与吴中区合作上线“吴中区数字人体智慧健康服务平台”,搭建了“筛-诊-治-管”全链条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该医院从冠心病、肺癌、脑血管病等入手,以云化集中方式部署并提供“区域数字医生助手”服务。项目落地一年多以来,累计超19万人次居民获得更精准、高效的疾病诊断及风险评估。
毛新生将数坤科技对基层的人工智能实践凝练成三个关键词:精准下沉、授人以渔和共建共赢。他表示:“我们已经可以让县域医院全面AI化,将医防融合分级诊疗体系打造成数字医共体。”
AI医疗“iPhone时刻”到来前,仍面临多重阻碍。与其他行业相比,数智医疗中的“AI溢价”尚未受到认可。“尽管人工智能在实践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现实中仍未在医疗行业的收费结构中得以体现,医疗机构的采购预算仍是与设备成本挂钩。”毛新生建议,在收费结构中体现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等脑力劳动价值以及AI医生的认可,可以设立AI相关的子项和增项。“一方面,AI医疗产品服务提供方需要利用他人技术提升质量,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借助AI驱动创新诊断和治疗方法。如果收费结构能够倾斜调整,将对AI的应用落地大有裨益。”
此外,业内普遍认为,AI医疗还存在“信息孤岛”、伦理、幻觉等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智慧医疗全面成熟应用还需时日,“头雁”AI医疗企业正摸着石头过河,探索造福大众的有效路径。
格隆汇
2025-04-30
格隆汇
2025-04-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
格隆汇
2025-04-30
格隆汇
2025-04-30
格隆汇
2025-04-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