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比肩硅谷,这个地方让上海又双叒叕火了!

来源:蓝鲸

媒体

2025-04-29 22:40:37

(原标题:比肩硅谷,这个地方让上海又双叒叕火了!)

上海,迎来重要时刻。

4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要求上海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人工智能是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而“模速空间” 作为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旨在形成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效应,助力上海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正在全面提速。

 定位"全球最大人工智能孵化器"

4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上海徐汇区的“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Minimax、阶跃星辰等企业参与了这场调研交流。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还走进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店,详细了解产品创新和市场行情,戴上智能眼镜亲身体验。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上述“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店”,不久前在模速空间开业,呈现了200余款AI科技产品,包含智能穿戴、效率提升、智能健康、音频设备等多个方面,九成产品都是“中国智造”。运营1个多月来,已成为上海最集中呈现AI潮品的体验空间,也是公众了解AI技术落地与应用的窗口。

作为上海市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模速空间经历38天快速筹建,于2023年9月正式揭牌。截至目前,已入驻企业100余家,模速空间已构建产业生态上的“最全面”,建成涵盖上游要素层、中游模型层、下游垂类应用的全链条产业生态,不仅在AI Infra领域形成集聚效应,在垂类模型和应用层也诞生许多广受关注的首发、首创。

今年2月,模速空间升级“全球最大人工智能孵化器”新定位,将通过全球协作与多方赋能,致力于将上海打造成比肩硅谷的“未来坐标”,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全球标杆。

据悉,目前,模速空间已成为高能级要素的全聚合,拥有中科院、上海交大等基础研究力量,上海全部五大基础模型,千亿产业基金、万卡算力和丰富语料供给,更是创新要素和环节的全贯通,通过打造算力服务、开放数据、评测服务、金融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等全要素功能平台,通过创新要素高效组织,为入驻企业夯实保障。

可以说,这个定位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的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正在形成载体引燃街区的“核爆效应”、企业带动生态的“飞轮效应”、服务赋能产业的“杠杆效应”和政企双向奔赴的“品牌效应”。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法学与AI伦理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田丰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上海在零售消费、文旅方面都非常发达,未来衣食住行的AI应用方面的潜在市场需求庞大,在软硬件产业链的支撑下,有望催生新的智能终端和超级智能体应用。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CTO彭志辉携智元灵犀X2、精灵G1、远征A2等核心机器人产品与场景算法也参加了本次调研活动,彭志辉表示:“作为一名具身智能行业的从业者,我感受到了总书记对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内心感到非常激动、温暖,总书记描绘的蓝图让我们备受鼓舞。智元将持续推动具身智能行业‘AI+本体’的全栈技术发展,勇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全面提升自身软硬件实力,推动具身智能技术产业化、商业化落地,提升中国具身智能的全球竞争力。”

     创新,从生态社区开始

就在三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他亦指出,要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速各领域科技创新突破。

政治局集体学习明确强调,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已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但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要正视差距、加倍努力,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于上海而言,生态创新建设既是入手点,又是重心。

今年年初,全国首个算力生态平台“模速空间算力生态超市”正式揭晓。多名入驻企业代表此前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模速空间提供算力调度平台,帮企业拿到算力并且提供补贴支持,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

深思考创始人兼CEO杨志明表示,模速空间将产生集聚效应,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空间环境,并提供专业的政策支持,可以赋能AI企业快速发展。

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CEO 夏立雪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说,将企业融入上海“模速空间”这样一个创新驱动的生态系统,必将迎来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发展机遇。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法学与AI伦理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田丰认为,上海已经形成了大模型生态圈,比如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书生系列大模型、商汤日日新系列等,并打造了临港算力中心等基础设施,还拥有壁仞科技、燧原科技等多家GPU公司,形成了AI新基建布局。

     全球科创高地建设,全面提速

在此次上海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上海要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当前,上海已然跨过科创中心建设的十周年门槛。2024年,上海市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532.96亿元,比上年增长6.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实现产值461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高于全市工业总产值10.1个百分点。

上海最新公布的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开门红”。其中,近年来积极布局的三大先导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分别增长8.9%、13.2%和2.8%,总产值同比增长7.2%。并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上海已实施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围绕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6G、量子计算、聚变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带动性研究布局。同时,上海成立了1000亿元规模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年3月12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心无旁骛做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发挥基础研究先行区撬动效应,长期稳定支持高风险、高价值、长周期基础研究,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加大引才力度。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上海科委获悉,今年一季度,上海科学家在《科学》《自然》《细胞》三大顶刊上发表论文合计45篇,占全国总数的29.2%,创下历史新高。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法学与AI伦理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田丰认为,上海的“AI高地”、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数据先发优势明显,正在百年变局中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加速融合,走出一条全球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CEO 夏立雪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之一,是一座兼具卓越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优势的城市,“上海丰富的人才资源、开放的政策和国际化程度也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